《青波携程 书画同行——走进北京》之走进人民大会堂(2) 每天更新 转发有礼
走进人民大会堂之二
昨天我们从性质上、建筑风格上等方面对人民大会堂作了有限的介绍和解读。
今天,我们则侧重说一说人民大会堂建设的相关背景。
当我第一次步入人民大会堂的时候,就对这样宏大的建筑从设计到实施有着特别的神秘感。也很想追根求源,得知一二。为此,我也数次向有关人员求教,当然也会查阅一些相关资料。
据有关人员介绍,特别是相关资料的佐证说明,早在上世纪的1956年的时候,我国提前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全国人民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已经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心目中有着很高的威信,另一方面,我们的广大人民群众也十分渴望能直接听到党和政府的声音。正是因为这样,从1956年起,便开始酝酿在北京建设一个超大型的礼堂(会堂)。
人民大会堂全景
时间到1958年的7月,北京市规划局专门去莫斯科进行了考察,因为准备筹建的这座大型礼堂的规模,需要能够容纳万人同时聚会。
同年的8月间,据悉,中共中央做出了指示,为庆祝建国10周年,中央设想在北京建设一批包括万人大礼堂在内的重大建筑工程,这些工程还包括有革命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国家剧院、军事博物馆、科技馆、艺术展览馆、民族文化宫、农业展览馆等。明确提出这些重大建筑必须在1959年国庆节时投入使用的相关要求。正因为如此,建造万人大礼堂的计划进入了紧张有序的实施过程中。
时间到了 1958年9月8日,中共北京市委书记万里在中央电影院对在京的设计、施工单位的专家提出明确要求,強调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做出了1959年要大规模地庆祝建国10周年、展现中国各方面成就的决定。特别指岀将邀请外宾和华侨来参加国庆活动等,需要建设万人大会堂和5000人的大宴会厅以及居住的宾馆等重点工程。
从中央到地方的高度重视,使人民大会堂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建设,进入了紧张有序的实施阶段,从设想、设计到施工等,始终坚持要少而精,既实用,又美观;既保证质量,又讲究艺术,且要具有民族风格和特色这一原则。 从中央到地方的相关领导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从设想、设计到施工建设等,更是不折不扣。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的人民大会堂,早已扎根于人民的心中,并成为伟大祖国首都的重要标志!
(待续)
以下是我曾采写过的一批书画艺术家和他们的精美作品,请您欣赏。
艺术家作品展示
周智慧,国家一级画师、中国民族画院院长、国防大学美术教授、中国山水画研究会会长、国际东方艺术研究会会长、世界美术家协会主席。周智慧现在还担任神州画会会长、中国中南书画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大海画院院长、中国大海研究会会长,国家民委高级职称评委,文化部国家文物艺术品鉴定委员,国务院特殊贡献专家,联合国美术大师。
萧国壮,笔名清远,号萧然,笨牛斋主。书画家、诗人。研究馆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协会理事、中国将军书画院江苏分院院长、江苏楚风书画院院长、中国书画艺术基金艺委会委员、钓鱼台山庄艺术馆研究员,江苏省工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
王宝如,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牛津艺术学院研究员、吉林省弘华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作品《黑土情》于1992年在黑龙江省画报刊登,黑龙江省电视台多次专题介绍。著有《王宝如国画集》一书,获得黑龙江第十三届群星杯优秀奖。《大千世界》和《落叶归根》分别被国外友人收藏。作品分别编入由中国文联出版的《中国绘画年鉴》;其由中国邮政总局出版的珍藏票和邮册《不忘初心》一带一路《王宝如绘画专集卷》在北京发行;此后《王宝如绘画专集卷》邮票集由联合国在国外发行……


浦家永,当代著名伟人肖像画家,被誉为“塑造伟人形象的巨匠”。2020年12月26日,在参加由北京大学兰亭书画研究院等6家单位,共同组织举办的《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7周年全国书画名家作品联展》中,荣获了特别金奖。
浦先生1954年生于山东省长岛县,从事美术教育多年,除上述获奖作品外,其作品还曾多次入选全国和山东省等各种画展并获奖。退休后专业研究毛主席肖像油画十余年,现为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刘三民,河南省人,原中国毛体书法协会副主席、现河南省毛体书法研究会会长(官方)、中国当代著名毛体书法家。刘先生潜心研究毛体书法60余年,2008年12月在北京举办的全国毛体书法家排行榜大赛中名列前茅;2010年创作毛泽东《沁园春雪》等三幅毛体书法作品在上海世博会展出并获大奖,作品被毛泽东之孙毛新宇、侄女毛小青、侄孙毛宁科及北京钓鱼台国宾馆、西柏坡纪念馆、韶山毛泽东纪念馆、湖南齐白石艺术馆、上海红十字会、上海世博会等收藏。作品屡被中央电视台等多家中央及地方新闻媒体和海内外著名网站等推荐播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