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物回眸
戴永久
雪域高原西藏,空气稀薄,人烟稀少,大气粗犷,人文底蕴丰厚,堪称国内乃至世界自然、历史遗存中,保存最为完好的动物天堂、植物宝库,也是人类农耕、游牧文化,最为丰实完整的圣地之一。
现将我援藏期间,在加查期间的所见所闻的相关器物分为植物篇、动物篇、食物篇、用物篇,等门类,分别实录,单独成章,与诸君共赏。由于在藏时间短促,当年仅凭记忆整理,不足不准之处,敬请包涵。

植物篇之八白杨树
藏区的白杨树,既不像内地老品种白杨那样因虫蛀、虫咬而“衣冠不整”,难以成材;也不像大西北“钻天杨”那样“体单力薄” ,成长维艰。它们似对高寒缺氧的特定环境情有独钟,在沟渠边、道路旁、山坡地角、家前屋后的零星隙地里,成行、成片、单棵的白杨树,更是枝繁叶茂,茁壮成长。它那青绿淡黄的树杆上,极少有枝杈,远看似图上色彩斑斓整齐排列的水泥杆,十分壮观。特别秋末,初霜后,满树茂密肥厚的树叶一片绿黄,与远处的雪山河谷相映成趣,镶嵌成一幅幅自然天成的水墨山水画,让人拍手叫绝!
藏区的白杨树生长快速,木质轻韧,通直无弯,是藏民盖房搭棚修圈乃至各种农牧业用木,必不可缺的传统用材树。特別是白杨树的根梢,能萌发新芽,自然成苖,砍伐后无需栽种,就能继续生长,故能前伐后起,用之不竭。这个特质,更是让其身价倍增。

植物篇之九成巴树
成巴树,树杆挺直,极少枝节,木质细腻,纹理规则,坚韧耐磨,是藏民“旋”制木碗的首选之材。特别是用直径在15—20公分左右树根疙瘩部分,加工成的木碗,更是身价百倍。成巴树,那偏长的叶片,类似东北桦树,正面深绿,背面浅白,微风吹过,分外显眼。它们成片或零星夹生于山坡杂树丛中,一般以10公分以下的小树为多,20公分以上的较为少见。
据说,山里也有大树生长,只是我在藏期间,始终无缘得见尊容。

个人简介:
戴永久,男,汉族,1944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曾任小学教师,5个乡镇党委书记和县、市两个部门负责人。2004年退休后从事文学习作先后在"江苏生活快报""江苏散文报""山西科技导报""泰州晚报""姜堰日报""溱湖""罗塘"等报刊杂志发表散文等文学作品100余篇。现为江苏省作协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