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洛阳市实验小学党委书记 校长李青青
“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一般不早于8:20,中学一般不早于8:00,学校不得要求学生提前到校参加统一的教育教学活动。” 在教育部新闻通气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指出。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对于睡眠令的明确颁布,下面来看看各方的意见。教师们感慨说,教师也需要睡眠令,家长担心孩子学习时间不足,造成学习水平下降,孩子们倒是满心欢喜,十分关心何时落实。

教育部“睡眠令”对于学生睡眠时间的管控与提醒 ,背后本质是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要求。在基于项目学习的课堂改革研讨会暨明远读书会上,洛阳市实验小学的红领巾小记者们也关心的提及这个问题。教育局刘局长的回答是“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在和顾先生的聊天中均谈及课堂教学质量问题。如果课堂教学质量达不到一定水平,低效率的学习只能够以增加学习时间作为成本代价,只有课堂教学质量上去了,孩子们才能够减轻负担,睡眠令才能够完全保证。


顾明远先生(右)和刘茂钦局长(左)在接受红领巾小记者专访
一所学校,课堂教学是育人的核心,课堂教学的质量如何,直接决定着办学水平。有人说,课堂教学的质量该向哪里寻找?课堂教学为什么要不断的改革?不改革不可以吗?这样的改革是不是另外一种“折腾”呢?让我们沿着育人目标与育人方式的逻辑关联来思考并回答这些问题。
新课程改革,育人目标从“两基”到“四基”,再到“核心素养”,从本质上说,育人目标的发展与变化是由国家的发展与变化决定的,新时代的发展理念告诉我们,要培养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目标,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指向人民福祉、民族振兴和国家发展。

校长要引领一所学校达到并且落实好国家的育人目标,就要立足学校现实情境、学生发展水平、教师专业能力,去创新性的达成育人目标,在实践层面的创新最终都要落实在教师的行动中。而行动正是在不断的课堂改革中萌生的学习力、思考力和实践力的综合素质。做一个贴切的比喻,如果把学生比做一颗颗小苗,作为农民的教师就要给予阳光水分,不断翻耕土地使之更肥沃,而课堂改革就是这样的教育土地翻耕。


顾明远先生说,“课堂教学是立德树人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课堂作为教师的主战场,是培养人才的主渠道,教师要立足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上好每一堂课,教好每一名学生。“课堂教学是课改的主渠道,教师应在课堂中成为学习环境的创设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过程的陪伴者和学习结果的评价者”。

顾明远先生在会议现场

近两年期间,国家关于教育改革的文件发布。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对立德树人和全面发展做了清晰明确的阐述。随后在《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和《中共中央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意见》对标准化办学以及办学的关键要素均作了明确要求和引领。在2021年1月份,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委员的成立,28个不同的专业委员会同时成立,蕴含着着国家对课堂教学改革的高度关注,教指委作为指导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的最权威最专业的话语出口,也势必会带给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更为直接有效的实践方法和路径。


当课堂教学改革明确指向人的发展,学生的成长和学习的效果,是判断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有效性标准。纵观我们过走过的课堂改革实践历程,现如今课堂教学改革已经到了关键的时期和节点,是否能够迸发改革的动力,向着目标勇往直前?是否能够保持改革的清醒研判,向着目标稳步提升?是否能够立足现实,勇敢创新去实现教育质量的弯道超车?拷问的回答需要目标坚定,智慧担当和勤于实践,去坚持不懈的实现课堂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


尤其在河南教育中,占用了孩子们全国最长的教育时间,取得了不尽如人意的质量与成绩。我们更需要全面认识“睡眠令”的背后殷切期盼和深刻意义。最后,李青青校长以4月12日洛阳市实验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推进大会中,全体教师的集体宣言,来结束今天的分享。

老师们郑重承诺:
立足课堂,研究学生、关注学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做学习环境的创设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过程的陪伴者、学习结果的评价者,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促进成长发展,上好每一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做好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