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独 钓 寒 江 雪 》
文/易 之 中

有人认为:“人活一世,有三种境界,一是物质,二是精神,三是灵魂。”本人感觉,这种划分,似乎是有点重复。“境界”或者只有一种就够了,就是精神境界!物质的境界,是依靠精神的境界起作用的,如果没有精神的境界,就不会有物质的境界。行善积德,是因为心地善良。心地善良,是属于精神境界。灵魂境界,那完全就是精神境界。灵魂升天,实质就是精神的升华。灵魂不灭,实质就是精神不息。
精神境界,是文化中的核心,是文化中的灵魂。哲学要讲它,宗教要讲它,文学更要去讲它。我喜欢写文,写文可以如说话同。我害怕写诗,写诗不能写说话诗。而且,写诗最头痛的是诗的“境界”。严格来讲,写诗就是写境界。如果诗中无境界,可以说就不是诗。诗的初心就是境界。诗完全是为了境界而投胎人世的。没有境界就没有诗,但偏偏这个世界最难写的就是境界。所以,写诗要比写文难。

诗中要有境界。诗的境界也是精神的境界而不是物质的境界。诗也会写物质的境界,但只是托物寄意,最终还是为了精神的境界。柳宗元的“独钓寒江雪”,就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独钓寒江雪”,钓的是寒江的雪而不是寒江的魚。雪是代表了洁白干净的精神境界。钓寒江鱼是钓物质,钓寒江雪是钓精神。柳宗元在诗中去“独钓寒江雪”,就是写出了让人叹为观止的诗的精神境界。
什么是精神境界?心灵洁净是很重要的精神境界。“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洁净不染尘,不但是宗教刻意去追求的精神境界,同样也是君子文人追求的精神境界。柳宗元“独钓寒江雪”,追求的是一种洁净的精神境界。黛玉葬花,追求的也是一种洁净的精神境界。花在枝头绽放,洁净不染尘。清高而优雅。但花落碾作坭,就会惹尘。就会污浊。黛玉为了让落花不染尘,把落花葬在花塚中,让落花避开污浊与尘埃。“质本洁来还洁去”,从而让花:开也洁净,落也洁净。黛玉葬花,也是一种暗喻:我黛玉生也洁净,死也洁净。既洁来,又洁去。当然,这种洁,是心灵之洁,是精神之洁。不是肉体之洁,不是物质之洁。

洁净的精神境界,或者是唐诗宋词的主流境界。春花秋月,风花雪月,都是唐诗宋词的主流题材。而且,这些题材都是“洁净的题材”。春花是洁的,秋月是净的。白雪是洁的,溪水是净的。“独钓寒江雪”是洁净的,“空山新雨后”是洁净的,“床前明月光”是洁净的。
人的一生,也应该是洁净的一生。这种洁净,就是心灵的洁净,就是精神的洁净。
2021.4.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