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第243期
诗经故里文化传媒总第1325期
铁裕,云南人。笔名:一荒玄,系《散文悦读》专栏作者,《作家前线》、《世界作家》、《霖阅诗刊》等多个平台的特邀作家。96年开始散文创作,先后在《柳江文学》、《华商时报》、《合肥日报》、《中央文献出版社》、《清远日报》、《边疆文学》、《昭通作家》、《昭通文学》、《昭通日报》、《鹤壁文艺》、《文苑》、《乌蒙山》、《中国青年报》、《作家驿站》、《作家前线》、《世界作家》、《世界作家园林》《网易》、《凤凰新闻》、《首都文学》、《作家》、《江西作家文坛》、《湖南写作》、《当代作家联盟》、《中国人民诗刊》及各文学公众号发过诗、文二千余篇、首。

回 归
铁裕
苦渡、苦渡,渡过红尘望幸福;
伤感、伤感,感叹命运盼归路。
一位孤苦的老人悄然回归了,大地缄默着迎接她的到来。
此时,连绵起伏的群山静默着,静默如一部深邃的人生哲学;清澈的河水环山汩汩而流,流声带着悲凉和伤感;风声呼呼作响,仿佛在向大地介绍亡人的生平或讲述她生前苦涩、艰难的故事;小草晃动,树木摇拽,是对她的到来表示欢迎吗?也许是,也许不是。
我仰望着远山,思索着人生、命运,不觉想起林夕的一段话“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快乐本由心决定,一如空气存在。用力呼吸才会发觉,但用力呼吸到喘息,便生了害怕失去之心,执著于快乐,便不快乐”。
人生有几个快乐?就像这位亡人,生前历经苦磨,受尽屈辱,遭逢了上世纪58年那种大光阴,历经了各种运动和十年浩劫,她快乐吗?

墓地上,举行着宗教的葬礼仪式。
我静坐于墓地旁边,看着人们将墓地徐徐垒起,陷入了沉思与回忆中。生命太短暂,无论高贵与卑微,不要委屈求全,也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不管贫穷与富有,以自己的生活方式垫居于世;不管苦难与幸福,都要善待自己,做一个真实的自我,纵然走了,才不枉活一生。
山风呼呼,我眼前浮现出亡人生前的一幕幕情景,犹如梦幻,奔来眼底,又泯灭于荒野之间。
我难过已极,不想再回忆。怎奈思维如脱缰的野马,穿越时空的隧道,驰聘在昔日苦难的光阴里,触摸着那些坑坑洼洼的日子。我沉思着,欲破译那一道道无语的人生谜底。 恍惚中,我感到思维在坎坷的路上颠簸、徘徊;心灵在苦难的光阴里颤动、呻吟;目光,试洞彻那沉甸甸的,令人难以形容的凄风苦雨的岁月。 我幻想着时光似斧,将昔日的不幸、苦难劈成柴禾,在岁月中焚烧,烧去心中的悲凉与痛苦,烧尽人间的凄凉与哀怨;烧掉世态的炎凉与路途的平仄。
我想抑制自己的情感,但无法做到。
人生,人生是什么?我细细的咀嚼着。恍惚中,我仿佛看到,人生犹如一块块立体的调色板,在光阴中演绎成悲哀、欢乐、痛苦、幸福、曲折与顺利的图像,而后又被世间的冷风吹成粉末,以不同的方式回归。

呵,回归,令人心旷神怡的回归,令人是撕心裂肺的回归;令人牵肠挂肚的回归,令人黯然伤神的回归,幻化成一个个不同的意象,在我的眼前飞舞着。我只觉得,回归犹如那美丽、动听的断裂声,时时在充满幸福与苦难的人间响彻着。
不知是谁说过这样一段话:背上行囊,就是过客,放下包袱,就找到了故乡。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明白,人生没有绝对的安稳,也没有绝对的苦难,更没有绝对的幸福。既然我们都是过客,就该携一颗从容、淡泊的心,走过山重水复的流年,笑看风尘起落的人间。
可是,有几个人能如愿?又有几个人会去这样做?
也许,人生是痛苦的,而回归是美丽的。因为它帮助亡人挣脱了世事的羁绊,心灵的牵挂,以及沉重的思想包袱,和精神的压抑。 回归,对于人生来说,或许是一种最彻底的解脱。
生于泥土而复归于泥土,这是一种宗教的观念,也是一种自然的循环。能得入土为安,也算是一种慰籍。
坟墓垒好了,我的思维也复归了。我默默的为亡人祈祷,愿上苍接纳她到那冥冥中的天堂去。
阿米乃,阿门。

中华诗经阁
荣誉顾问 韩博石 毛恒昌
总 编 瀛洲居士(王连社)
古风部 在水一方(师静斋)
格律部 循规蹈矩(金唐松)
词曲赋 百家争鸣(宋远行)
新诗部 顺其自然(王佑德)
散文部 钟灵毓秀(李江涛)
小说部 源远流长(钟国富)
杂文部 心有灵犀(章自然)
音频部 先声夺人(古月仙)
美编部 桃之夭夭(任静好)
——————————————————————
图片音频源自网络
投稿请加总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