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律-豌豆角
文/高塬
碧翠绽琼花,摇旗吹喇叭。
本该做饲料,无奈惹村娃。
豆瓣荚膜卧,铃铛枝蔓爬。
饱圆成熟煮,香气溢全家。

外婆

文/ 雁阵长天

我不懂
外婆那双可怜的小脚
实在小的让人心痛
心痛它会支撑不住
她那挺拔高大的身躯
可偏偏就是那双小脚
把一条七拐八弯的小路
匆匆急急地丈量了一遍又一遍
仿佛从不疲倦
路的一头是舅家
一头是我家

一茬茬草长莺飞
一次次寒来暑去
不懈的在这条小道来回穿梭
一路上
没有不认识外婆的小鸟
没有不认识外婆的小树
我家墙外大楸树上的喜鹊
这枝跳到那枝欢快歌唱的时候
一定是外婆要来了
我家的花狗不守在门口了
那一定是到一里开外的王桥
去迎接外婆了
可令人心碎的是
约摸午饭前一个时辰
外婆的拐杖
又开始了敲击回家的路
是的
几乎一直是
每次都计划好了
尽量不在我家吃饭
即便已经很饿了
我两岁时
父亲走了
为了人民的水利事业
悲壮的离开了我们
我家的天塌陷了
妈妈的泪流干了
外婆的青丝落霜了
为了我们一家大小五口的活命
是的
哪怕只是一口
外婆也坚决省着
怕我们挨饿
外婆总是像个旋转的陀螺
不是为我们缝缝补补
就是为我们洗洗涮涮
多少个日日夜夜
无数次风风雨雨
硬是坚韧地
帮妈妈撑起了
我家这片四面漏风的天
三十四年前
这熟悉而又温暖的敲击声嘎然而止
只留下一地心碎
和那无尽的思念

春雨

文/边丽萍

随风瘦柳芽,数滴染桃花。
入夜檐声静,晨昏紫燕斜。
洗尘除俗气,润物孕清嘉。
欲听归何处,苍穹是我家。

生活愉快

文/豆永亭

暮春杨柳身柔韧,叶枝新绿嬉东风。
细雨甘露润心田,芳菲吸养扎深根。
理想种植苗入坑,土泥蜜甜供养分。
美好生活正进行,金秋收获遍地金。

文化安康

文/何俊峰

中国安康,小城汉阴,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她穿越古今,书写传奇。处秦巴腹地,居汉水之滨,土肥民殷,物产丰饶,粗犷豪爽,钟灵毓秀,南北兼融。这里是北大三才子沈士远、沈尹默、沈兼士出生并成长的地方。汉阴老县城里,三沈纪念馆幽静典雅、质朴清秀,青砖铺地,棂格门窗,雕梁画栋,曲径通幽,苍柏葱郁,修竹林立。微风动处,树影摇曳,葳蕤林荫间映出白墙灰瓦,显得格外幽静与古朴,是多少文人墨客顶礼膜拜的地方。

这座兼具江南传统民居风格和秦巴汉水文化氤氲的院落,沈氏三兄弟和他们的祖辈三代人在汉阴小城生活了将近四十年。如果说,四十年的时光是一杯茶,那么每一滴水,每一缕香,便都是生命挥之不去的氤氲和记忆。每一寸时光,都会在一个人的一生里打下不容忽视。如今,土木安在,斯人远去。穿行在潺缓细流的月河之畔,泛舟于碧波荡漾的汉江之上,沿着青青石板铺就的小路,走进小城。

谷雨刚过,三沈纪念馆呈现生命的希望。踏馆而行是一份诗意,亲历感受“三沈”的人生追求,秉承“三沈”爱国精神、高洁品格、博深学养、执着信念的风范情怀;这里吸引了无数年轻火热的心,而诚修永恒;一批批青年从五湖四海而来,又四面八方而去,把从“三沈”获取的中华国学精髓,轻轻闭眼,可听到生命脚步的声音,这是一处彰显三贤遗韵的梦幻之馆,一座中华人秀的记忆之城,一切都在过滤,一切都在升华,连同参观者的心灵也在净化,变得纯洁而又美好。

纵观历史长河,我深深的感受到,作为高智商的人类,作为文明的中国人,既是伟大的创造者,又是伟大的破坏者! 小城不语。故人身后,旷世的辽远、肃穆和宁静在小城斑驳的城墙上弥久不散。田垄间依然生长着诗意的稻黍,晨昏中依旧飘荡着翰墨的香馥。相得益彰,两不相负的给予,滋养着大师身后的小城——中国。汉阴。一方水墨之乡,一片诗意的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