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19060180209086368.png JL4FAL{Z@PYNBYR%%@)%{]X.png](https://img.zdwx.com/templates/default/images/defaultblack.jpg)
风 车
随笔/向远茂/图片引用
九九那个艳阳天喲
十八岁的哥哥坐在河边
东风呀吹得那个风车转哪
蚕豆花儿香呀麦苗儿鲜
风车呀风车那个依呀呀地唱哪
小哥哥为什么呀不开言
······
风向不定那个车难转
决心没有下呀怎么开言
······
这是电影《柳堡的故事》插曲中的唱词。风车难转,哥哥难言的别情话意,描写出了风车咿呀,人儿不言的场景,心如风车,万千之言若风车旋转不语。而我所说的风车,只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发明创造的一种工具,它的作用就在于对人们所需要的谷物风吹干净。粗筛细簸那是很费工费时费力的,于是人们便发明了木制手摇式“风车”,用它来工作能做到“三省”也就是省工、省时、省力,直到今天的农村仍然使用着这老祖宗遗留下来的东西。
人类利用风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风能的国家之一。 公元前数世纪中国人民就利用风力打水、灌溉、磨面和利用风帆推动船舶前进。 东汉刘熙在《释书》一书中曾写“帆泛也,随风张幔曰帆”,表明中国在1800年前已开始利用风帆驾船,宋朝是中国应用风车的全盛时代。风车的使用也很广泛,以致延伸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之中,风车一直沿用至今。民间的风车是人们在生活中普通而又普遍使用的一种,也更是诸多风车中的另类。
“风车”看起来平凡而又简单,实则证明了祖先们的聪明与智慧,借助“风”的力量将谷物风吹干净,把“风”的妙用发挥到了极致。风车是木制的,大体像两个并在一起的“开”字,高约一米六左右,长一米五,宽零点五米。风车的制作是很不容易的,用杉木或柏木或松树做成,下脚有四根方柱;前后有两根长木将四根方柱夹住、支撑稳固,长出的部分作为前后的两个手柄,以便两个人搬动;风车后部分的风箱成一个“o”字形状,周围密封,中开圆形的孔,内做木制风扇叶片,用指头般大小的圆铁条贯穿,固定牢实,并留一把手柄,以便摇动扇叶,向前方匀速摇动鼓风吹之;上面是一个倒“八”字漏斗,可不断加放需要吹净的谷物,漏斗底做有一个活动的控制机关,可根据谷物体积的大小、粗细开相应的漏口,谷物纷纷落下,风从中吹过,空壳、灰尘、渣子便从风车前端的出口处吹出去;壮实、饱满、丰硕的谷物颗粒自然留了下来,并源源不断地从谷物槽流进筐里,吹净收藏。请木匠师傅来做一个“风车”至少需要五六天时间,准备柱子、木板、圆铁等等,先要去山上砍伐杉木、柏木、松树去皮,放置一个夏季才能干透,之后锯木板,做柱子,所有一切材料都准备齐全,再请木匠来做,或做点工或做包工,点工收取半价,一日三餐;包工不管吃饭,只付工钱;做一个“风车”将近需要三五百元左右的工钱。“风车”做好了,每到秋收的时节,家家户户都用上了“风车”,天天依呀呀地摇转个不停。将黄豆、绿豆、红豆、苞谷、小米、稻谷、高粱、荞麦等等秋收的谷物晒干、吹净、入库,喜悦在心,丰收满仓。
做人,当以“风车”自勉。将空虚、浮华吹出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去伪存真,留下永远的饱满和真诚,留下永远的美好与希望。
![1619060198524055004.png RHUH5Y6V7]3HWKMST]@6Z2P.png](https://img.zdwx.com/templates/default/images/defaultblack.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