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穷游日记
(2)

车出郑州的时候,导游简单地说了几句。
先自我介绍是山西当地的地陪,是来自东北。至于为什么会在山西工作,他给出的理由是抗拒不了爱情的魅力。
有人问,到山西还有多远。他说,快了,什么时候看见山了就是山西的地界了。
没过多久,平坦的高速公路上突然有了隧道。
车过隧道之后,突然就看见了雄伟的山峰,而且是危岩高耸,怪石嶙峋,山体巍峨,岩色青黛。莫非这就是如雷贯耳的太行山?啊,山西到了!
从郑州出来,旅游大巴在高速上跑了四个多小时,导游告诉大家,太原不远了。
沿途的黄土高坡上逐渐看到了窑洞。大多数是破旧和废弃的。
这边与陕甘一带地形差不多,属于黄土高原。黄河从这里经过,将大量优质的黄土带走冲进大海,既浪费了资源,又淤塞了河道造成了生生不息的黄河水灾。
不知为何,现代那么发达的科技,那么多优秀的科学家,却拿不出一个好方法牛人一劳永逸地解决黄河的问题。
伟大领袖毛主席一生豪气:“不怕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可他老人家从未藐视过黄河。
车近武乡,沿路到处可见红色文化的宣传。从道路指示牌指向“沁源方向”,到后来八路军总部所在地王家峪,平型大战遗址等公路标识,屡见不鲜。
忽然看到一块“山西牺盟纪念园”(山西抗日牺牲同盟会)纪念园的指示牌,不禁有些激动。
因为我的老父亲曾经是山西牺盟会和山西新军的一名成员。他曾在这方热土上与凶残的日军拼死血战过。
车至武乡下了高速。这里的八路军文化的气息更浓。
武乡县有八路军文化纪念园。进入园区,已经是人头攒动,车辆穿梭。有路远迢迢的游客,还有大型国企的青年员工,更有前来接受红色教育的学校师生。

有的学生则穿着统一的八路军制服,让人眼前一亮。
八路军纪念馆是一座宏大的建筑,内有十余个宽敞的展厅。用文字图片雕像和实物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着八路军在反抗外族侵略战争中的丰功伟绩。
遗憾的是我们只有二个小时,就走马观花地看完了浩如烟海的丰富内容。
当时的18集团军共计115、120、129三个师。其中,胜利实旅平型关大战的115师主要在晋中一带活动。120师在晋察冀,129师在山东。
而太行山区是八路军的主要根据地。山西也是抗战敌后战场的主要区域。
许多脍炙人口的影视剧都拍摄于山西。如那部妇孺皆知的抗日战争剧《亮剑》,据说就是在平遥拍的。
这里也是著名的“百团大战”的策源地。当八路军在华中,华南和陪都重庆万分吃紧的窘迫危机时刻,八路军在背后狠狠地捅了日军致命的一刀。顿时就缓解了全国抗战的紧张形势。
百团大战取得的卓越战绩让“总裁”蒋介石又惊又惊又喜。
喜的是终于熬过了最艰难的时光,惊的是,短短三年多点,八路军的总兵力竟然从区区几万人猛增至一百多万。仅仅是李云龙一个小小的独立团就拥有兵员上万人!
山西真的是我党我军的福地。没有山西革命根据地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没有新中国。
在车上,导游提出每个人需追加耳麦费和小公交费。于是众哗。
导游说,你们知足吧,这还是国家和山西省都对旅游业进行了贴补,否则你们想拿到这么低的团费?
这话我认可。现在百业待兴,尤其是疫情过后,我国的旅游受到重创,如果没有国的贴补扶持,不知道有多少人要丢了饭碗。
特别是山西省,一直以来都是资源大省。现在煤挖得差不多了,钢的潜力也挖掘殆尽,昔日的革命老区希何在?只有发展旅游业。
旅游业是新兴的无烟产业。“车轮一响,黄金万两”。
山西省的旅游资源丰富,有巍巍太行、吕梁,壶口瀑布,山西晋祠这样的景观文化;有乔家大院,王家大院,“汇通天下”这样的晋商文化,还有五台山这样的佛系文化,更有八路军抗战这样的红色文化。
但山西旅游也有劣势,即起步较晩,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和基础设施落后等等。
但愿山西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少走弯路。后来人者居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