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块手绢(微小说)
——献给第52个“世界地球日”
作者:周树林
主播:玉 华
一天,同事小张要向大家宣布一个秘密。
看她的那个神秘劲儿,好像是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
原来是她发现了同事老刘竟然还使用手绢!
我却不以为然,因为我也一直在用手绢,并立即掏出来给大家看。
谈笑过后,老刘向大家讲述了这手绢的起源和作用。
手绢,也叫手帕、手捏子、手巾、鲛绡、罗帕、丝巾等等,主要用途是,擦手、拭汗、擤鼻涕、包裹小物件、作为女子的装饰品和定情物等等。
手绢在我国的起源有着悠久的历史,古有“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之句。
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红楼梦》中,把手绢演绎的淋漓至尽。
女子一块手绢在手,感到分外高洁、分外端庄、分外俏丽;只要注意一下,现在有很多女性还是喜欢把手绢绑在头发上当作装饰用;男子用手绢蕴含的是您深藏不露的儒雅风范。

一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手绢都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也曾经有多少青年男女,都是用手绢作为定亲的信物而走到一起的。
手绢干净卫生、方便实用、经济实惠,尤其是在时尚环保的今天,使用手绢更有着广泛而重大的意义。
因为使用纸巾要消耗大量木材资源,产生大量垃圾,造成环境污染。
尽管洗手绢也要使用宝贵的水资源,但比起树木的消耗,消耗可循环的水资源,这笔环保账是划算多了。
况且,洗手绢也可以与洗脸洗手同时进行。
为了环保、为了节约森林资源,“少用纸巾,多用手绢”已经成为世界潮流。
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以天地之心存心,以生灵之命立命。
惟有理解才会关心,惟有关心才会有援助,惟有援助才会得到拯救。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人类的命运如何,取决于我们现在的行为。
一块手绢不大,而他却不仅关系着我们的生活、关系着我们的生命,更关系着我们的未来、关系着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一滴水、一粒米、一度电、一草一木、一块手绢、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来自于天地的无私覆载,日月的无私普照。
我们只有顺天地之理,与万物和谐相处,才是与我们人类的家园——地球和谐相处的根本。
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用我们的良知,用我们的热情,用我们的行动——善待地球,地球母亲将不再悲伤。
地球日,是人类对地球母亲的忏悔日。
让我们关心环保、关爱地球、拯救我们人类自己,使我们的未来更加美好、我们的生活更加绚丽。
后记世界地球日的由来 世界地球日最早是在1969就提出的,1970正式举办。
世界地球日是尼尔森在1969年提议的设想,并在1970年4月22日(星期三)为第一个“地球日”。

就在那年的4月22日,美国各地大约有2000万人参加了游行示威和演讲会。
在全国各大学校园内举办环保问题讲演会,海斯听到这个建议后,就设想在剑桥市举办一次环保的演讲会。
于是,他前往首都华盛顿去会见了尼尔森。
年轻的海斯谈了自己的设想,尼尔森喜出望外,立即表示愿意任用海斯,甚至鼓动他暂时停止学业,专心从事环保运动。
于是,海斯毅然办理了停学手续。
不久,他就把尼尔森的构想扩大,办起了一个在美国各地展开的大规模的社区性活动。
直到今天,世界地球日已经举办了51次。
2021年的世界地球日主题是“修复我们的地球(RestoreOurEarth)”。

【作者简介】
周树林,高中文化。1958年5月9日出生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沽源县白土窑乡新华村。2018年退休,本人种过地、教过书、当过兵、下岗失业、给人打过工、做过十几年的个体工商户。生活曲折,经历坎坷,热爱生活,爱好文学,酷爱写作。

平台主播玉华简介:实名郝玉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人,教师,播音爱好者,喜爱朗 诵,喜欢旅游。近三年有数百篇朗诵作品发表在网络平台。愿用温暖的声音和饱满的情感传播人世间的真善美。
【编辑简介】
王石白雨,生于江苏,大学文化,国家一级美术师。字碧雨,曾用名:塞北南疆、石白雨,号虾居士。画风纯朴,简洁明了,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素有中国当代小虾王称号。1990年入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深造,师承陈学慈老先生,擅长山水花鸟。儿时就学习绘画,现主攻画虾,画虾已近40多年。作品多次参展获奖,其作品给国内外众多书画爱好者收藏,具有极高声誉。现任都市头条编委、京津沪头条总编辑、新阶联书画院会员、仿古体新诗参事、自由主义诗人、签约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