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临庐山“三叠泉”
作者:佳义
诵读:馨园小主
公元2021庚子年春。刚过清明,天津市老年人大学,有文学一社,名曰“甜园”,便汇集中老年学子二十人,组成“甜园红色独立团”,乘天津至九江硬卧列车,精神抖擞,激情饱满,奔赴江西革命摇篮——井冈山和庐山,参加迎庆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华诞、红色之旅采风活动。抵达当天,便首登庐山。
早闻庐山,缘于古代唐宋诗词经典。李白曾有《望庐山瀑布》的名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另有《望庐山五老峰》的佳句:“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后知庐山,缘于毛主席的诗词《七律•登庐山》:“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再知庐山,缘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由当年红极一时的著名影星张瑜和郭凯敏二人,共同携手演绎了一场家喻户晓、情境优美的《庐山恋》,可谓轰动一时,美妙绝伦。
今登临庐山,大家怀揣对庐山的神秘感和无限向往之情,沿着狭窄陡直的山路,缓缓行进在探秘庐山的人流之间。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北宋时期享有“唐宋八大家”之一美誉之称的苏轼,就曾对庐山做过十分形象生动的比喻及描述。
那日庐山,恰逢雨后多云天。山中云雾缭绕,水汽弥漫。远远望见,如入神话仙境一般。汽车于重峦叠翠之间辗转向上盘旋,最终到达庐山之巅。
因游览时间所限,我们将终极目标锁定庐山的美丽自然景观“三叠泉”。
所谓“三叠泉”,就是形若“三级跳”的三叠瀑布,从百米山高处飞流而下,白浪生烟,蔚为壮观。
不到“三叠泉”,枉为庐山客。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与登临其他山有所不同,攀爬其他山都是先上后下,而登临庐山“三叠泉”则是先下后上。往返2600多级石阶,斜直上下,坡陡艰难,偶望一眼,令人晕眩。原本20名同行者,不到半个时辰,便自动退出和被劝退出12人。最后只剩8位“勇士”,始终义无反顾,继续勇敢行进。
远近山色青秀,身边飞瀑流泉,花草馨香阵阵,小溪流水潺潺。所见一切,令人心旷神怡,悦目赏心。大家彼此协助,互相帮衬,一路上鼓励和说笑的话语不断。
忽闻前方有“哗哗”巨大的冲水声传来,疑似暴雨倾泻,又恍如惊涛拍岸。喘息之间,“三叠泉”俨然临近。
所有登临“三叠泉”的人,忘却攀爬劳顿,一齐涌向泉边,纵情欢呼雀跃,争先拍照留念。
“三叠泉”边,留下了我们一个个永恒难忘的瞬间!
回程是上山路,远比来时艰难。大家咬紧牙关,相互鼓劲。只听有人在高喊:
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
累不累,念念革命老前辈。
比起当年红军走过的路,我们的确还相差甚远。
虽然大家都有些疲惫不堪,但最终还是凭借自己顽强的毅力,终于又回到了景区交通小火车站。
已是暮昏时分,天色擦黑将晚。幸运的是,我们赶上了景区的最后一班小火车,跟车站几名工作人员一同乘车离开景点下了山。
大家忘情地欢呼说笑着,尽扫攀爬山路的疲惫。踏着湿漉漉地草地,赶回与其他队员汇合等候的茶庄。一杯杯带着特有清香的云雾茶的热气,早已溢满每一个归来的胜利者那喜悦的笑脸。
登临庐山“三叠泉”,让我们的心灵经受了一次洗涤和震撼,也让我们登上了人生的又一个峰巅!
主播简介:馨园小主,汉族,天津人,中国朗诵联盟会员,教育工作者,硕士研究生学历,教育部中华经典诵读导师,天津诗词学会会员,“全国诵读大赛”一等奖获得者。酷爱诵读和歌唱,主持人,多家平台签约主播。
作者简介:刘家毅,笔名:佳义。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天津市和平区作家协会会员。天津市河北区作家协会会员。自由撰稿人。
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期间因下海经商等原因辍笔十余年,后时断时续。至今已在全国省、市级报刊、杂志及多家网络媒体平台发表小说、散文、随笔、短剧小品、微电影剧本、纪实文学、诗歌等文学作品60余篇/部/首。其中小说《眼神》荣获1998年天津市第七届“文化杯”短篇小说奖,《末日》荣获2007年天津市第十七届“文化杯”暨首届全国梁斌小说奖,《我的电视机情结》荣获“天津市纪念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大型征文”二等奖。《书骗》荣获2005年“我与书”天津市“和平杯”征文一等奖。另有多篇作品被《津塔文学丛书》《全国作家看和平》《天津市区县优秀文学作品集》《品味和平》《假如我被炒鱿鱼》《小小说选粹》等多种文集所收录。
格言:能用文字与读者交流,是件幸福而幸运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