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坛赤子名桑梓-樊培荣先生诗集《古风流韵》序言
●毕林飞(扶风县诗词楹联学会会长兼会刊《扶风文艺》主编,中国诗歌、中华诗词、中国楹联学会会员,电力系统高级工程师)
渭水东流,波涛滚滚响川原,人物风流竞胜;
乔山南望,白雪皑皑涤玉宇,天间透亮澄明。
这是我送给我们学会一位长者的楹联。上联喻称他一生的奋斗,下联赞誉他一生的品质。
这位长者,就是樊培云老师!认识他,是缘于我主办的会刊《扶风文艺》。
2015年,他加入了我们扶风县诗词楹联学会。会刊主要发表会员的作品,首发作品,我们必先附发作者简介。因此,我从他的简介中了解了他。他是一位品学兼优、为人师表的长者。他不但是教学能手,而且也是文化里手。
他的散文,是我们学会少数极优之一。我首先接触到的是他的那篇《疯狼》,刊发在2015年第8期《扶风文艺》。后来我又推荐给县电视台,于2018年8月上旬在县台扶风大讲堂节目连讲一周。《疯狼》把一个真实故事写得活灵活现,把一个没有人性的狼写得极有人性,把一个“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事件写得十分逼真!把人与动物的相互关系暴露无遗而且刻划得淋漓尽致,读了使人感叹不止、回味无穷!《疯狼》是我们学会刊物最优秀的篇章之一,是我们伟大祖国的文化瑰宝,是我们学会的荣耀,是我们扶风人的骄傲。难怪她的大女儿也对《疯狼》独有情衷、赞叹不已,在“后记”里作了一番表述。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真实而趣地故事,很难有人做着记录。樊老师则不同,他用一支笔,辛勤地真实地记录了真实的生活,同时也在记录着他的人生和奋斗。如他作为红卫兵,两次赴首都,受到毛主席的接见,他写诗《毛主席两次接见我(二首)》:“(一)下午四点歌声响,主席坐车来广场。高大身躯立在车,缓缓举手红光扬。欢声雷动响耳畔,人人热泪往外淌。为看主席你拥他,连扔衣物顾不上。(二)威武雄壮天安门,中央首长立上面。文武百官站两边,泽东伟大站中间。主席挥手林跟上,学生列队门下边。人海高举红宝书,高喊万岁声连连。”诗虽语言平淡,但却记述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一件大事。一个人的生命中,岂能忘记了这个?!
这本集子,樊老师用他那支笔,记录了家族的生活。那支笔的故事,曾以故事的形式撰文,现又用古风的形式吟诗,使人觉得生活有趣也有意义。
生活是一首诗,也是一个故事。诗是心灵的体现,故事是人生的提练。难得的是:怎样写诗,写什么样的诗。
樊老师的诗,是古风。古风里含有着浓郁的感情。
樊老师的诗,和他的人一样,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毫不含糊。他不像一些俘夸的人一样,随便写个五言四句就冠以“五绝”,随便写个七言八句就冠以“七律”,随便填个词就冠以词牌,这不但贻笑大方,而且贻误后人,虽徒有虚名,而不葆其实。这是不真实的表现,不宜提倡。樊老师这些诗的称谓,都是我根据自己多年对诗的研究而提出来的,并且一直在我们会刊使用达15年之久,我觉得很好。因为,古风缘于古代风骚,而且含有古代风俗习惯之意。要写好古风,是极其不容易的。但古风艺术手法束缚较少,极于发挥个人想象。
常言道: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樊老师的诗,不但写得真实而有趣,而且也留下了生命的痕迹。像《教书》这首诗就写得很好。诗曰:“正是读书好年华,十年动乱夭折咱。文攻武卫斗批散,美梦破灭回家转。群众推荐上教坛,教书整整四十年。辛辛苦苦力用完,只长胡子不挣钱。”末句“只长胡子不挣钱”是为诗眼,它把当年的社会现状表达得入木三分,既是表露、也是斥责,使人感到既“可笑”而又“无奈”。又《上法中》一诗曰:“小学毕业考初中,首上学校是法中。周周背面拿盐醋,长途跋涉三十里。灶上四两一碗面,饿得同学直叫喚。学校管理实在差,我盼宝塔能倒塌。”末句“我盼宝塔能倒塌”亦是诗眼,它把个人的心愿隐诲地表现出来,也把上学的艰辛和生活的艰苦暴露无遗。试想: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却得不到护佑,高高矗立的浮屠,有什么存在的意义?!请看盛唐诗人孟郊的古诗《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其“一日看尽长安花”就是诗眼,它婉转地表达了诗人中举后骑马长安街上夸官后的愉快心情,同时也记载着夸官这样一个不可忘却的历史事实。三首不同的诗,有不同的诗眼,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我们的诗作者应予借鉴。诗不光是艺术性要高,而且要思想性要好。精彩的句子,是诗存在的根本。樊老师一生能留下教学的美德和优秀的诗句,也不愧为人一生!
这本60首诗的集子,最主要的还是表现个人和家族祖孙三代人的兴起。诗既写了个人成长、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也写了子女、孙辈们的人生,既是一部生存史,也是一部教育史。读了它,就会觉得写诗有意义,人生亦有意义。樊老师优秀的家族和优美的诗句,使得他的生活质量极具特色。我们大家不妨学学樊老师、学学写诗吧!
话说回来,今日凌晨看到樊老师从微信中发来的诗稿,要我为他编辑、作序并命提书名,权且叫做《古风流韵》吧,意味着他一生从教并获得成就的写照。樊老师长我9岁,不接此任不以为文友。但因我很忙,最近要编出第13期《扶风文艺》,又在最后一次校对我的《大美宝鸡》,还拟编辑学会成立15周年庆典暨第六届诗词联文大赛专集、去年全国毕氏宗亲来扶风寻根活动专集以及筹备第二次全国毕氏宗亲“毕公”研讨会,故马不停蹄、一气呵成,为樊老师书籍校正、编排,草草完成此任,又解我心头之急。不妥之处,请饱涵。
2021.4.10,深夜12:00(周六.阴间小雨.扶风上品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