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 车
随笔/向远茂/图片自拍+引用
水车,顺流水而转动,它默默无闻夜以继日地旋转着,永远运行在自己的轨迹上,直到谷子成熟,稻穗金黄,才完成使命。之后,便进入一个冬季的休整,在宁静和寂寥中等待,等待下一个春暖花开的时节到来······
春天来了,人们又得开始忙碌。犁田、打水、种地、播种、育苗······ 岁岁年年重复着农时所做的一切。抢早春田水,也就是赶“头春水”很不容易,早春二三月春寒料峭,春雷阵阵!大雨滂沱的清晨,父亲身披蓑衣,头戴斗笠,手拿柴刀,肩扛锄头就到狮子嘴山顶上去疏通那长长的蜿蜒而下的水沟,直到将春水赶进田里,父亲这才湿漉漉冷颤颤地回家吃早饭。待水满稻田便开始驾犁耕作,就这样将自家的责任田全部犁完头道,尔后的时间里再去犁二、三道,直至插秧为止。河边的小半块沙田,冬种时已播种油菜,要到收回菜籽之后,才能开犁驾耙,这块田是比较麻烦的,坎下就是悠悠河水,却不能灌溉田中,这时“水车”就成了打水的重要工具,而做一个“水车”是很不容易的。
制作“水车”需要先做一个“A”字形的支撑架,下方稳固在河滩的大石块上,石块要凿孔把下脚安放进去,上方安置在田坎下边,“A”字支撑架上端三角处把“将军柱”横放在里面,后端“将军柱”用大小石头砌成圆孔稳固,这样便转动灵活。尔后,再把“竼子”(竼,借用同音)和“水筒”装到水车前后两个圆圈当中去,每隔一段间距装一块“竼子”安置一个“水筒”,“水筒”底部向下筒口朝上,就这样把水筒全部装好,水车略高过田坎就行,以便架设接水的“顺槽”与“横槽”。做水车,需要几家人一起去山顶上砍竹子,选大根的作支撑架杆,小根的做“绞龙”,要用整根竹梢尾枝做材料。再去砍松树或杉木做接水的“枧槽”,那接水的是一根顺槽,顺流水的方向放置;一根为横槽,横槽的作用是将水车打上来的河水导入田里。顺槽两头留节,用斧子、凿子、小半圆锋利的挖锄将长圆木左右留边,中间木质全部挖掉,自然成为水槽;横槽的开凿与顺槽同样,横槽靠水车的接水槽前端,架在顺槽的下方,顺槽开一水孔,水便流进横槽,横槽尾端直通稻田,就像一个“T”字形状,水就源源不断地流进田里。还要做一根约三五尺长的“将军柱”,柱子前半节规格有序的凿满方孔,再将竹杆一头捣碎成小块,另一头破为一开或两开或不破也行,捣碎的那头就塞进“将军柱”的方孔内扎紧扎牢,就形成前后两排竹杆,再用做“绞龙”的小竹子前后各扎一个对应的圆圈,这就叫做扎“绞龙”,用小节横木将两个圆圈按距离、规格两头固定。还得将大根的山竹破成青、黄的薄篾条片,把“竼子”一块块编织好,“竼子”是很重要的水车部件,流水冲击它而转动水车。然后,也得把舀水的“水筒”做好,“水筒”就是将杉木砍伐、裁节,节长一尺或一尺五左右,再居中破成两块,刨平或削平,一头留节,两面留边,从留节的那头到另一头全部凿掉,之后将两块合拢用铁丝钳紧箍牢,就变成空心圆柱形的“水筒”。
这所有的一切都准备妥当之后,再去山上砍松树、柏枝、芭茅、取稻草、搬石头、挖沙子、挑泥土等,把拦河坝砌牢堵好,河水往水车的方向急流,推着“竼子”转动水车,水车不停地旋转,“水筒”不断的打水、挑起、倒下,就这样周而复始的将水倒进水槽流向稻田,使禾苗得以灌溉,人们得以希望。
水车转动,万转不离“将军柱”,那“水筒”随着水车而动,天天沉浮水中,日日浸心不湿。人生莫不如此,如果人没有“将军柱”作为万转不离轨迹的主轴,又如何支撑自己的精神与意志?没有经得起、守得住的坚强信念,那将会在精彩世界的滚滚红尘里物欲横流的滔滔风浪中迷失自我!人生,就是要像水车一样,按照自己的轨迹去旋转、去舞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