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青神县高台镇河坝子社区500亩“玉蟾茶”茶业基地欢迎你!
闻“大咖”暗访记之二:
胡咧咧的报料人
小镇上令人想哭的合体饭馆,老王、小任几经推敲,改成了“小饭馆大故事”。夜十时稿已完,但朱家兄妹居危居贫而不屈不挠、奋斗拼搏的精神令他们久久的感动着、感叹着。聂斌其貌不扬,又平缓低调的包村书记实实在在的一头扎到“有问题”的户中,急他们所急,帮他们所需,也令老王、小任震撼,他们一直以为,所谓的包村书记,不过应个景,完成“下来的”政治任务而已。因为他们见惯了入县、入乡、入村的第一书记,许多是一月来几天,帮助修修路、补补桥,为村里跑个可行的项目,包和被包皆大欢喜。所包的省、市单位下来看包村干部几次,名为调研,最后由县、乡秘书写成材料一报,基本万事大吉,各级都喜欢。像聂斌这样一屁股蹲到困难户家中,端茶待客,甚至洗洗刷刷都干,还自己担保为村民贷款开饭店,实是少找又难见。11时,他们无眠意,试探性的给聂斌打了个电话,手机仍开着:“二位大记者还没休息啊?我原本想着饭馆关门之后,去你们住处看望你们,但上边通知我们去镇里学习,原原本本十九大精神。没去成,实在抱歉,有什么需要,你们千万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啊。”聂斌说完小任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想采访一下他们这个第一书记的点……谁知,聂斌一口回绝。“不行,坚决不行,俺没啥可写,你们知道吗?下来这一年,让我们天天更新自己,下边的群众,比我们这些吃皇粮的干部好几倍,我们干这些事,有一种赎罪感,你知道吗?为我们曾经的“吃卡拿要”,为我们的碌碌无为,你们如能沉下心住下,不妨到周边的村里看看,到小镇一街两旁看看,是你们在市委、县委看不到的。”
聂斌说的依旧语暖情安。可二人听的仍如在小饭馆一样,心血涌动,他们感叹着、思考着。假如啊,我们的包村书记都如聂斌一般。假如啊,我们的百姓都像朱刚、朱娟一般……
第二天,他们没退房,他们在一一按聂斌提供的地方和点,看、访、走再看,一街两巷,茶铺占80%,大红袍、铁观音、观音王。听了些,问了些,但都不如小饭馆的故事好,中午他们又去了小饭馆,但小饭馆接待了一个北方来的旅游团30人,一帮老年人。老王、小任知趣的退了出来,隔门远望,见聂斌和三个中年人在帮朱娟给客人端菜、倒水、拾菜、蒸饭。
他们找了另外一家小饭馆,叫“小城大范”,干净、整洁。
一天下来,他们跑了十多公里,但收获不大。
晚上,他们沿小街继续步行着,一辆脚踏三轮车跟他们老远,一再恳求着。“拉你们四下转转,前边有老街,那边地道的小吃街,我只要两元钱。”
老王止住了脚步。“这大冷天,你拉车只要两元钱,骗人的吧?别我们一上车,你马上涨到20、50哟。”
“领导,看你说啥话也,您先付钱,2元,我再拉你们,你们放心。”
这还真打动了老王他们,2元,太令人难信了。他掏出5元钱,交给三轮车夫。“不用找,拉我们在小镇转一下,不涨价,我们就感谢了。”
三轮车夫感激十分。“谢谢领导,谢谢,我保证今晚拉够你们。”
这是个50多岁的老年人,一件皱了的皮夹克穿在他身上,大了点,胡子拉渣,有点邋遢......
老王、小任上车后,老年男人弯腰蹬车。“老哥,以前干啥呀?长年干这个?”“嘿,这会是淡季,一天能挣五六十块钱,就知足了,一天吃饭也就10多块钱,其他都是赚的。夏天可好了,小孩放假,这里的活拉不完,每天都挣两三百块,现在天黑了,没人坐车了,2块钱也是赚的。”
“那你刨的茶树,乡里、县里给你们钱赔偿没有?”
“给了,每棵老茶树给30元。
“你们四家平出来的地有多大?能停几辆车?”
“能停十来辆,够了,足够,听说这个事办成,俺书记还受县里的领导表扬了呢,乡里的书记。”
“你的茶刨了,心疼不?”
“咋不,但有啥法,人家又请酒,又许愿的,俺再不刨,就不懂事了,再说这会茶叶,也不好卖了,你看到处都是铁观音、大红袍,哪有恁些真的,都是挂羊头卖狗肉。”
“到你们那个古村,用多长时间?”
“嘿,每天有县里去的班车,从这里去如找个车,也就150块钱,唉,您要去古村,那里没啥看头,人家当官的就是落个好名罢了。比如上个月,报纸上发了一个大文章,写省里的XX副省长,深入到明清古村,就是俺那个村,与村民同吃同住,还拉着村里的五保户照相、送大米、油。嘿,你们不知道,那都是县里、乡里先买好的东西,先一天装到面包车上,放到俺村那个茶园上的坪上,第二天,村、乡、县、市领导去了四拨打前战,到上午11点才接到副省长。俺四叔从早上都没吃饭,在村上等,到上午连个厕所都不让去,憋的尿了裤子,他今年75岁了,尿多。唉,恁问能些干啥,恁不是纪委的吧?”老年车夫回头审视的看了我们一眼。
“不像”
小任打趣:“您老人家看我们两个像干啥的?”
“又不像旅游的,旅游的买大包小包的。那是记者?不能吧,记者都是有县里、乡里陪着的。啊,恁千万别是记者,要是记者,俺就砸锅了。”
“咋得了,见记者还犯法?”小任说。
“法倒不犯,但村里、乡里常讲,见记者要说好的,别胡咧咧,胡咧咧了谁都没好日子过,记者走了,倒霉的是俺这些报料人。我可知道,我还盼着张主任给俺女儿找工作呢……”
老王、小任五味瓶打翻一般,五味杂陈。
也许这三轮车夫说的胡咧咧,也许是真的,我们各级政权的掌权者啊。多听听老百姓的胡咧咧,也许就清醒许多,也许就不那么奉上难下,搞那么多花架子了。

作者简介
王泽坤,笔名,微信名天阔,曾任56005部队战士,文创员,广播电台,电视台长,广播电视局局长。现任曹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关工委副秘书长,中华新闻通讯社特邀主任记者。先后在全国新闻媒体,文化文学刊物发表多篇诗文和电视记录片。所著散文《书记的耳光》为《人民日报》新华社《半月谈》中央《求是网》《中纪委国监委网》及凤凰资讯,共青团中央网等全国300多家媒体全文转发。获千万阅读量。报告文学《石父》中篇小说《生死班和他们的战友》,《党员干部运粮队》均获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