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杨逸明等诗家精心点评的《当代诗词百首点评》,除在全国新华书店经销外,少量书籍委托“小楼听雨诗刊”自媒体平台售寄。原书售价40元,暂定提供部分优惠,现价35元一册(含邮费)。请入选作者(每人赠送样刊两本)和需要购书的诗友,联系以下的微信号,附上:名字+手机号+收件地址+邮编等信息,以便安排邮寄。

七律选评(一)
星 汉
己巳除夕医院侍母
杨逸明点评:除夕之夜在医院陪母亲,几多感慨,摧心裂肺。颈联写母亲平时的件件往事一一重现眼前。第四句描写向医生询问关于母亲的病情,非常耐人寻味。医生办公室须“闯”,问病情须“卑辞”,写尽此时病人家属的心态和普通平民就医的窘状。格律诗词短短几句,遣词造句均需拿捏得极准确,不能有废语冗词。壬申十一月昌吉野外葬母
杨逸明点评:葬母情形,何等惨痛。颔联概括母亲一生。颈联写沉痛、无奈、愧疚。小诗也只能淡淡写来,却字字句句催人心碎。古人评杜诗云:“言愁者使人对之欲哭,言喜者使人对之欲笑。盖能以其性情,达之纸墨,而后人之性情,类为之感动故也。使舍此而徒讨论其格调,剽拟其字句,抑末矣。”点评此诗,我也有同感。去岁出版著作四种,庚寅清明焚于严慈墓前,欲使见之也
杨逸明点评:自己的著作出版,当成冥钱火化,因为知道老母亲最关心的是儿子的平安和成绩,这是对于老母亲最大的安慰。现代词语和日常口语入诗,如拉家常,显得亲切自然。飞机将降,下望处忽见严慈坟墓
英子点评:此律于飞机降落瞬间见到严慈坟墓时写成,由于情感的触发而成就了一首好律,情感真挚,读来感人不已。从颈联出句的“有”到对句的“无”可以看出此联采用了转折关系的流水对,伤感之情漫溢其中。看着白云下面双亲的坟头,想到自己与双亲阴阳两重天,无法与他们交流叙情,伤怀自是难免。从“有”到“无”的逆转,加强了作者的伤痛,也触痛了读者的心灵。乙未清明为先慈上坟,涉水跌伤
英子点评:此律的颈联是顺承关系的流水对,出句与对句为逻辑事理之顺承关系,“已无”和“但觉”暗示为一种心理上的顺承。少时的勇敢与朝气已然消尽,取而代之的是衰老的容颜与颤巍巍的步伐。如此对比,造成心理上的落差,更增伤感,与清明时节这一特定的情境十分吻合。此联与其说是跌伤,不如说是心伤,意蕴丰富。送小女剑歌赴美攻读博士学位
杨逸明点评:诗词有一个功能,可以以诗词代简。这首诗不妨就当做写给自己女儿的一封家书来看。家常话、当代词、口头语,都能写入诗词,还写的有滋有味,有情有趣,这才显示出旧体诗词可以传承发展,当代诗词创作才有继续存在的理由和价值。剑歌携母赴美,余在南疆未及送之,赋此相寄
杨逸明点评:妻子女儿去了西半球的美国。自己消遣光阴,讲述自己生活的场景,以安慰妻女。述说得是家常,体现的是人情,感受到诗人熟练的语言功力和旷达的人生情怀。
熊东遨
夏日山居与小梅窗联句
杨逸明点评:夏日山居,疏篱隔世,虽说无事,却乐事不少。夫妻联句,俯仰乾坤,与花鸟相悦,何等闲适,何等洒脱。甲午除夕侍高堂故园守岁
杨逸明点评:与母亲一起守岁,何等幸福。这些平常人生活,写来似乎也是平常。可是在我等已经失去亲人的人看来,都是可望而不可即了。前人评杜诗云:“由浅入深,句法相生,自首至尾,一气贯注,似此章法,香山以外罕有其匹。”此诗亦是。杨逸明
接加拿大老同学信
刘鲁宁评:这首诗是我读过的杨逸明老师的第一首诗。初读此诗,便被“人添白发三千丈,月映沧波两半球”这样的诗句给震撼了。想不到当代诗人能写出这样精彩的诗句。杨老师擅于作律,对于律诗,他有独到的见解,尤为注重中二联的锤炼。此律中,不仅颔联挺拔,颈联亦是精警,令读者过目难忘。与女儿梦依旅游
刘继鹏点评:2007年梦依已经读大二了(学的是日语),这年暑假约父亲一起出去旅游。杨先生因为诗友相约或者诗词交流活动,经常外出,但总是单身独往。估计梦依想陪陪父亲,而杨先生当然也很想带着女儿访山游水,所以父女一拍即合,高高兴行地出发了。他们两一起登山临水,游览观赏,一路相互扶挟,倾心交谈,正是其情浓浓,其乐融融。秀水明山为伴侣,“花龄花甲似朋俦”。老实说,杨先生有这样一个女儿,是人生之欣慰;梦依有这样一位父亲,同是人生的幸福。如此父女,实在令人羡慕。女儿出嫁
星汉点评:杨逸明有爱女梦依(小名婷婷),《亲情友情篇》中,有多首写到女儿,如《赠女儿婷婷》《送女儿参加高考》《与女儿旅游,戏作》等。《路石集·杨逸明卷》卷首有长文《创意自成思想者,遣词兼任指挥家——诗词创作琐记》,此文为“代自序”。文中多有杨逸明的得意之作,但是没有《女儿出嫁》一诗。诗前有小序:“2014年10月18日女儿杨梦依与黄昕在上海举办婚礼。”当是著文之时,尚无此诗。此诗的优长在于感情真实。有自己心情的宣泄,有对父女往事的回忆,有对女儿女婿的祝福,有对小夫妻前程的期盼,可谓五味杂陈。特别是“满心欢喜带些愁”一句,道尽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俱无,天下为父者在女儿出嫁时的复杂心情。杨逸明“心灵手巧”,常常出现一些李清照式的“此语甚新”。如“黄杨连理树”,个中树木名称,嵌合女儿女婿的姓氏,不见雕琢,是为高手。杨逸明用词“甚新”,还表现在使用现实生活中的新词汇,外加用“洋典”,如“公交站”对“诺亚舟”便是。杨逸明的这种做法,曾为主张诗词“原汁原味”者讥之,笔者认为这种与时俱进的做法,将来的文学史上必然大书一笔。母亲二周年忌日作
新雨点评:悼念母亲,睹物思人,已是沉痛万分。而此时出差,身在外省,想起过去母亲总会有电话来问何时回家,如今再也接不到母亲的电话了,何等伤感惨痛。当时接到电话,还只道是平常啊!杨逸明 1948年8月生于上海。第二、三届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第四、五、六届上海诗词学会副会长。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上海诗词学会顾问,《小楼听雨》诗平台顾问。已出版诗词选集有《飞瀑集》《新风集》《古韵新风》《路石集》《晚风集》《当代诗词百首点评》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