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蒲公英》情缘
文/王贵启(黑龙江)
金牌主播*木子
插图策划*木子

金秋,我踏上回村的路,再一次来到《蒲公英》农民文学社。
看看室内,望望村落,不知不觉把我的思绪带到了从前岁月……。
一九八五年,正值我们二十几岁,风华正茂,书生意气,乔士杰,酷爰文学,喜欢写作,经常在报纸,电台发上发表作品,在我们当地己经很有名气,他也是我儿时的伙伴,有一天乔士杰提议,咱们自已成立一个文学社,把我们写作的爰好变成报纸传播出去,名字也想好了,叫《蒲公英》农民文学社,好啊,伙伴们一致赞同。就这样在乔士杰的带动下,经村镇及上级主管文化部门支持和同意,《蒲公英》农民文学社于一九八五年六月成立。
我和唐淑芝女士被任命为文学社秘书,并推选为编委,最高兴的是看到了贺敬之提词,在成立仪式上我也在主席台就座,做为一个二十几岁没有出过农村的农民,遇到这样的场合和如此的待遇,内心是无比的激动和自豪。也极大的鼓舞了创作热情,文学社的每一次活动我都积极参加。

印象深刻的是黑龙江广播电台农村节目组记者韩巨升来文学社采访,我有幸朗诵了乔士杰作品《清晨的雾》几日后,在农村节目里播出,此后我又在农村报上发表了《投递员的职责》心得,当时稿费是五元,做为农民,能在电台上有声音,能在省报上见到自已的稿件,我很荣幸,也庆幸《蒲公英》农民文学社为我们农村青年建立这样一个平台,也真诚感谢乔士杰老师我儿时的伙伴,没有他的影响,没有他的栽培,也不可能给我人生文学道路添上浓厚的一笔。

改革开放,我走出村庄,到外打工,但我依然没忘记,我是蒲公英文学社社员,坚持写作,在千人的工厂《格林报》上继续创作,并获过奖。几经沧桑岁月,现已花甲有余之年,虽然没有什么创作成就,但我一样感谢《蒲公英》农民文学社带给我的精神快乐!,尤其看到了乔士杰老师不减当年,而新文友,田成发老师,李兴有,李方中,顾继良,宋伟中,郝玉贵,程秀芹,黄福杰,田淑华,李丽等更加亲切,热情,相互鼓励,互相交流,不仅体现在文学创作上,生活上都能成为好朋友,好兄弟,好姐妹,这样一个氛围也是我对蒲公英文学社的又一次感受,所以,每次有活动我都乐意参加,积极响应,也为自已增加一份有益乐趣而欣慰。

《原创首发》
2019,9,20,
【作者简介】王贵启。明水县崇德镇崇德村,农民,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远方诗人协会会员,明水县乃颜史情研究协会会员,明泉向日葵诗词协会会员,《蒲公英》文学社社员。作品散见于网络平台,八五年在《黑龙江》农村报发表过作品,人生格言,学无止境,点燃激情。

【金牌主播简介】网名:木子,原名:李东辉,黑龙江大庆人。林甸县文化馆“梦之声”朗诵与创作协会会员。热爱生活,喜欢剪纸、写作、唱歌和诵读,把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分享的文字完美结合,演绎世间百态,传递幸福和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