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感是人的种种需要得到满足后所产生的愉悦的情绪。
人都有哪些需要呢?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总结得比较到位: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那么,幸福感也就可分为生理的需要得到满足的幸福感、安全的需要得到满足的幸福感、归属与爱的需要得到满足的幸福感、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的幸福感、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满足的幸福感五个类别。
生理的需要是人之为人的最基本的需要,包括食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的需要等。这些基本需要得到起码的满足,人才能生存,种族才能繁衍。
食物需要在人的生理需要中排在第一位,所谓“民以食为天”;我写过一首题为《老碗biang biang》的诗,其中一句“物事万千唯碗大”最为人称道。生于1956年的我,小时候最深刻的记忆,若用一个字来说,就是“饿”;若用两个字来说,就是“饥饿”;若用三个字来说,就是“肚子饿”。过去中国人见了面,一开口多问“吃了没”——这样的问候好像进入改革开放后的21世纪,才渐渐地被其他言语所取代。
一个快要饿死的人,你让他在一个馒头和一块金子中选择,他肯定选择馒头。也就是说,他将馒头吃到肚子里从而活下来的幸福感,肯定强于将金子揣在怀里一命呜呼的幸福感。民间流传有《珍珠翡翠白玉汤》的故事,说的是古代某位皇帝,发迹前当过乞丐。有天饿昏在道边,一位老婆婆将家中仅有的半碗剩米饭、一把烂菜叶子、一块馊豆腐放在一起煮了煮,端给他吃。此人吃得幸福感爆棚——香极了,就问此饭食何名,老婆婆开玩笑说叫“珍珠翡翠白玉汤”。后来此人登基做了皇帝,山珍海味吃腻了,忽然想到了当年吃过的“珍珠翡翠白玉汤,就下令让御厨做。御厨费尽心思,皇帝却再也吃不出当年那种香味——幸福感了。可见,幸福感的强弱大小与生命需要的程度成正比。

再说安全需要。如果你生活在战火纷燃的国家、动荡不已人心惶乱的年代,你肯定没有生活在没有战乱的国家、大多数人都能安居乐业的太平岁月幸福感强。新冠疫情爆发,可以说每一个地球人的生命安全都受到了威胁。那么,毫无疑问,哪个国家把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将疫情控制得好,哪个国家的人民就有幸福感。在这个问题上,笔者认同“生存权是最大、最重要的人权”的说法,想想看,如果连生命都没有了,你还有什么人权可谈?
归属与爱的需要不必多说。有首歌这么唱:“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亲爱的妈妈;流浪的脚步走遍天涯,没有一个家。冬天的风啊夹着雪花,把我的泪吹下……”这个人为什么要想妈妈?为什么雪花会把他的泪吹下?是因为他没有家,总在流浪、漂泊,身体和灵魂都没有归宿:这样的人当然不会有幸福感。爱也同样,没有爱过他人和没有被他人爱过的人与幸福的距离是火星与土星的距离。
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密切相关,可以说是互为条件、互为因果。一个人,无论自尊还是被尊,都以自我实现为条件。也就是说,只有自我实现到了一定的程度,才能做到、得到高质量的自尊和被尊。而自我实现要达到一定的程度,自尊和被尊又是必要条件。由满足尊重的需要构成的幸福感,和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构成的幸福感,也可以说是互为条件、互为因果。一个人因满足了自我实现的需要而感到幸福,那么他同时也就有了因满足自尊和被尊需要的幸福;而一个人有了自尊和被尊的幸福感,那他一定是达到了一定程度的自我实现;并且,这样的幸福感会激励、鼓舞他进一步追求更高、更大、更多的自我实现。

写到这里,有人可能会问:你有没有幸福感?我的回答是这样的:来自满足生理的、安全的、归属与爱的、尊重的、自我实现的需要的五种幸福感,本人样样不缺,故本人常常有幸福感。而且,本人习惯于纵向比较:小时候是吃不饱,如今是饱不吃,小时候一年四季盼油腥,如今是春夏秋冬避油腥;小时候居土屋、下乡时住草棚,狭暗简陋,如今居楼房大室,宽敞明亮;小时候听个耳机都稀罕,以“千里眼”“顺风耳”为神话,如今一网连世界,拿起手机,“万里眼”“瞬间耳”秒秒实现。
尤其是本人几十年来所从事的文化研究、文学写作事业,正是本人所热爱的事业——在本人看来,一个人所从事的不是自己所爱好的,那就犹如两个不相爱的人结婚,不喜欢还要搂在一起,那感觉肯定是勉强的、别扭的、委屈的、难受的。而我,爱的就是我干的,干的就是我爱的;我爱得情意深长、入骨入髓、天怜地眷,我干得妙趣横生、如痴如醉、风生水起,我的生命价值由此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实现,你说,我能不感到幸福吗?
(2020年11月24日于加拿大枫华阁)
作者简介:庞进 著名龙凤文化研究专家、作家、龙凤国际联合会主席、中华龙文化协会名誉主席、中华龙凤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西安中华龙凤文化研究院院长、西安日报社高级编辑。先后求学于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北大学,哲学学士、文学硕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协理事,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中华龙凤文化网(www.loongfeng.org)主编,加拿大西安大略出版社副总编辑。1979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化研究,至今已发表各类作品逾千万字,出版《创造论》《中国龙文化》《中国凤文化》《中国祥瑞》《灵树婆娑》《龙情凤韵》等著作三十多种,获首届中国冰心散文奖、首届陕西民间文艺山花奖、全球华文母爱主题散文大赛奖、西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奖项八十多次。有“龙文化当代十杰(首席)”之誉。微信号: pang_j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