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奔腾不息的黄河
文\江北 亚非
沿着蜿蜒曲折的河道,走过九曲十八弯的“十里龙槽”,我们的车抵进了声振海内外的第一大黄色瀑布--黄河壶口瀑布。还在数里之外,就听见瀑布从数百米的宽度被收束成30到50米的豁口喷湧而出,即所谓“源出昆仑衍大流,万川归一一壶收”的气势。溅射的喷雾高达数十米甚至上百米时的震耳欲聋的涛声轰鸣!黄河奔流至此,夹岸崇深,倾崖壁立,陡峭巨石,危石若堕。难怪古人有“崩浪万寻,悬流千丈”,“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感叹!
我们已逐渐听不见导游的讲解,我们的心也随之狂跳不已,迫不及待地奔向壶口--那最险峻的地方,去感受黄河的奔腾,跳跃,感受它那如泣如诉,如诗如歌!感受它的情感、脉动!哀嚎、愤怒、喜怒哀乐!我们的心也随着瀑布叠宕起伏、情怀壮烈!
走进壶口,如雷般的轰鸣已不能互相对话。一阵阵风吹来,把水雾铺天盖地撒向岸边的人们,喷向你的脸,你的头发,你的身体,让你切切实实感受它的热情、它的力量、它的伟大;它的哀怨,它的怒吼,它的奔腾,咆哮…
黄河起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五个细小的清泉。涓涓细流在砂砾野草中汇聚形成如今气势磅礴,汹涌澎湃,狂野奔放的中国第二大河。这条年轻的大河已有115万年,全长5400多公里,流经青海、山西、陕西、四川等9个省地而注入渤海。因黄河中段流经黄土高原,她携沙而下,浊流宛转,九曲连环,浊浪排空,一泻千里,惊涛拍岸,声震数里。因冲击成的平原地势平坦,泥沙堆积,形成罕见的地面的河,称为“悬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主要发源地之一 ,当世界还处于蒙昧混沌状态时,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开发这片广袤的土地,披荆斩棘,劳动生息,世代繁衍,造就如今风光宜人,水草丰美,袒露无遗又神秘莫测的古代文化,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但是,黄河狂暴放浪不羁。据有史记载以来的几千年,河水泛滥近1600次,大改道26次,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影响。1938年6月,日军入侵中国,攻陷徐州,直扑武汉。当时国力衰弱,未有应对及兵力布署,国军只好西撒。为免遭中国抗日力量被全部围歼,国民党扒开黄河花园口大堤,企图缓解并阻止日军西进。这次人为的决堤,使贾鲁河、颖河和涡河河水泛滥,黄水在平原大地随性肆虐,3省44个县一千多万人口受灾,直接淹死、饿死的人多达89万!冲毁房屋140万间,淹没近2000万亩耕地!母亲黄河在哭诉,在流泪,在诉说!她用她震耳欲聋的怒吼,她用滾滚一河热泪告诉中华儿女: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发!黄河在奔腾,在咆哮;黄河怒吼,在抗争!她的四亿多儿女在母亲的感召下觉醒,牵着母亲的臂膀,高唱着《黄河大合唱》,把山峰化作烈火,化作利器,化作刀枪!惊涛拍岸,血脉喷张!母亲河,用她的石头化成泡沫,用骨头化成波浪,用鲜血染红高粱,用眼泪浇灌小米,终于赶走日本侵略者,打倒了蒋介石腐朽没落的政权,迎来黄河的新生,黄河的春天!
几千年来,人们就开始治理黄河,至今流传着大禹治水等耳熟能详的传说。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成立了“治黄”委员会,力强了黄河的治理。数十年来,人们在黄河两岸,植木种草,绿化荒山,调整农业结构,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南水北调,协调开发,修建龙羊峡、刘家峡、小浪底等一系列大工程,取得了得了从蓄水拦沙,到滞洪排沙,再到蓄清排浑等三个阶段的伟大的成就。近三十年来,没再出现黄河断流现象,实现了河清水畅,两岸青山,花果满园,安民兴邦,岁岁安澜。在“十三五计划”的结束年--2020年,实现了消除贫困县,全民奔小康的伟大目标!
黄河,胸怀博大,柔中带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置之死地,勇往直前。而今的黄河,更焕发青春,万马奔腾,排山倒海,奔流不息,永不停歇!这就是黄河的精神!从黄河碛口走出来的毛主席,由黄河十三年风浪砂石淬炼而成的中国共产党,秉承了黄河精神,成长壮大,带领十四亿中国人民向着“十四五”规划,向着中华民族独立百年的宏伟目标砥砺前行!黄河精神,将永远激励中华儿女,永远奋斗!生生不息!
而今,已走上世界民族之林、世界强国之路的中国人可以宣告:建党百年的中国共产党已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走上了富起来,正走向强起来的复兴之路!
古人的诗也可以改写啦:
黄河远上白云间,
座座繁城万仞山。
羌笛随风舞杨柳,
春风吹度玉门关。
2021.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