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泉与牛王庙

图文:李凤苍 刘伯涛
听说洙边镇刘家莲子坡村过去有神泉和牛王庙,牛年元宵节刚过,我俩偕同李高岗等先生欣然前往一探究竟。因刘家莲子坡村前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小河,在张西华先生带领下,我们很快就来到村东南小河南侧,他指着石顶子上一土地庙说:“这就是牛王庙原址所在地。”这个土地庙是我见到的土地庙中规格最大的,庙前有一牛首香炉,上口前下缘刻有:民国三十二年;香炉中间有腰鼓样突起,上书:土地牛王自古尊享一方香火,保四季平安。香炉下方书:刘继孔敬献。庙前东西各有一石制圆筒,庙内有土地爷灵位,外墙涂以水泥,庙顶覆以缸瓦。沿土地庙北侧下行数米,在河岸边见一圆形清泉,东西长1.2米,南北宽约1米,深约80cm,水质清澈,泉涌如注,据说此泉冬不结冰、夏不生腐,四季潺潺长流,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长饮此水,有益于身心健康。我看到清凌凌的泉水,就按捺不住去亲近它的欲望,便伸手掬水饮之,清冽甘甜,一种沁入心脾的清凉油然而生。据介绍,刘家莲子坡村的先民长途跋涉来到此地,就在河岸边的大柳树下歇息,他们发现此地为一宜居之地,因四周环岭,形如莲花,且有一小河穿过,潺潺流水预示财源滚滚,关键是柳树下有一泓清泉,泉就是钱的意思,若在此居住,绝对有花不完的钱,于是就在河岸北侧选一平坦地带,盖起茅屋,拓荒种地,纺纱织布,繁衍生息。因泉旁有大柳树,此泉叫柳泉较为合适,而先民却称神泉,原来东海一贩盐者挑着一担盐来到此村贩卖,由于天气炎热,口渴难耐,他便放下担子,来到此泉边喝起泉水来,因泉眼深不见底,他就想试试泉眼有多深,于是就将扁担伸入泉眼中,谁知用力往里一推,扁担不见了,他非常沮丧,没了扁担,不能继续挑盐了,遂将这担盐非常便宜地卖给了本村村民。有一天,贩盐者来到海边,他发现有根扁担在大海边漂浮着,他捞起来一看,原来是自己的扁担,从那以后就有了该泉直通东海的说法。当时一村民患有红眼病,用泉水洗完脸后,红眼病立马好了,于是引得其他眼病患者争先效法。话说有一盲老太太,在小孙子的引领下到处逃荒要饭,这天来到这里,她听说该村有治眼病的泉水,自己的眼睛不但看不见东西,关键是近日眼睛燥热难耐,于是就让小孙子舀了一瓢泉水在河边冲洗双眼,谁知刚冲完,不但眼睛舒服了,关键是她就能模糊地看见眼前小河了,她让小孙子又舀了一瓢,冲洗完毕,老太太摸了一把脸后,就能看清河水中游动的小鱼了,大家都颇感神奇,该泉由此名声大振,以至于江苏青口、沙河等地的老太太都骑着毛驴前来取此泉水治眼病。话说有一年,这一带很长时间没下雨了,因神泉常年不干涸,老百姓的饮用水不成问题,但村里的耕地皆为岭地,且土壤贫瘠,不能耐干旱,此时庄稼叶子都打卷枯萎了。五谷是万民之命脉,对于靠天吃饭的庄稼人来说,干旱是最为惧怕的自然灾害,若再不下雨,必失收而闹饥荒。此时,老百姓由于人力不能及,又不能坐以待毙,只能求助神明保佑降雨。因东海龙王能呼风唤雨,村中耆老就想到了村前的清泉,因此泉与东海想通,在此泉祈祷,东海龙王定能知晓人间缺雨的实情。于是,就在村里挑选出七位眉清目秀、面若桃花、身姿婀娜、家门兴旺的少女来娱龙王。他们用高粱秸围成屏帐,七位少女拿着水瓢,从泉里往外淘水,然后边舞边祈祷。不一会儿,天空电闪雷鸣,狂风大作,少女们急忙穿好衣服往家里跑,还没跑到家,衣服全被雨水淋透了,久旱逢甘霖的人们欢呼雀跃。其后每逢天旱,就求龙王庇佑祈雨,一代又一代人们就这样把此泉供奉为神泉。牛身形大,力气足,易驯服,从古代就帮助劳动人民犁田负重,辛苦劳作,所以劳动人民对牛是尊敬和感激的。清朝初年,这一带发生了一场牛瘟疫,村里大量耕牛相继死亡,而且死的尽是好牛。没有了牛,往后的日子如何艰难可想而知。在旧时人们都把神灵看成善良、救苦救难、主宰正义公平的万能神,恰巧石顶子之上的土地庙毁损严重,于是人们在重修的同时,还用泥塑了牛头人身的牛王菩萨供奉于庙内,恭请牛王菩萨消弥牛瘟疫,使牛丁兴旺且膘肥体壮。牛王庙建成之后,村里耕牛就再没有发病的了,村民皆大欢喜。因其极为灵验,老百姓出于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天地的敬畏,方圆数十里的老百姓都自发地到这个牛王庙里上香,人潮如涌,香烟袅袅,十分红火。古柳树、神泉、土地庙、牛王庙等齐聚于石顶子地带,此处就显得厚重深沉,神韵十足,成了一灵性之地。因前来祭祀者众,热闹非凡,久而久之,此地由一处酬娱神灵的场地,演变成了一定规模的庙会,每到农闲之时,也是久久归一之日的正月初九,远近百十里的老百姓都来赶庙会。逢会期间,东至坊前,北至高庄,西至书院,南至江苏黑林的客商们都带来各种生产资料、生活用品和牲口等在庙会上进行交易。庙会上最为吸引人的,还是一台接一台的戏班子唱戏,因在公开场合女儿不便出面,戏中的女角色大都有男性扮演,极尽搞笑治能事,“大妮二妮前头走,别在后面现了丑”等戏词至今老人们还耳熟能详,大叶茶等诸多摊位生意都极为兴隆。总之,当时的牛王庙会是集祭祀、歌舞、文娱、商贸于一体的中国传统民俗活动,周而复始,年复一年。到了1943年,重修后的牛王庙,月牙黛瓦,四角挑檐,古朴典雅,因其香火鼎盛,而庙前缺少一祭祀活动中插香用的供具,当时乡长兼庄长的刘继孔先生就自愿捐助了一牛首型石雕香炉。破四旧初期,村民刘纪余担心年轻人不懂事把石雕香炉砸了,他就在自家场屋子里挖了个深坑,把香炉妥善隐埋了起来,果不其然,没过几日泥塑牛王菩萨就被一青年抱着扔入河中,真正成了泥牛入水,牛王庙遂成了一片废墟,三棵古柳树因老迈也相继枯死。随着岁月更替,求雨及祭祀民俗活动逐渐废弃,庙会也被取缔,2002年8月再次重修土地庙时,石雕香炉才被挖出重新立于土地庙前,而牛王庙的传说则成了广大村民的共同记忆。洙边镇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有中国茶叶之乡的美誉。好茶必有好水泡,而水品贵在活,此神泉可谓茶乡的一大景观,因其常年流淌且水质上乘,祖祖辈辈的老百姓一直用此泉水泡茶饮用,个中妙处饮者自知,不足为外人道也。此泉还是“红色之泉”,因村周环岭,多树林,便于藏匿和撤退,该村就成了山东抗日根据地里有名的红色堡垒村,滨海银行、印刷所、大众日报社、新华书店等党政军大量人员都曾在此村长期驻扎,其饮用水都取自该泉。我相信随着洙边镇茶叶事业的蓬勃发展,红色、灵性之神泉,定会给勤劳务实的村民带来更多的福祉。
(本文传说根据赵开光、刘成迎、盛乃军、盛德星等老人的口述整理而成)
编辑:临沂沣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陆丰三 杨永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