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残奥冠军贾君婷仙的苦乐年华
罗雁萍
多年以前,就听说过贾君婷仙。不仅仅是她别具一格的名字,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更是因为她不同凡响的经历,让人刮目相看。虽然先天性失明,却获得了残奥会的冠军,我牢牢地记住了这位从未谋面励志姑娘的大名。
没有想到,第一次见到她,却是在她母亲去世的那天。那时候,她家住在佳友山庄廉租房,与我住的城南花园小区仅仅一墙之隔。
2017年5月的一天,佳友山庄响起一阵又一阵震耳欲聋的爆竹声,经久不息,不绝于耳。原来,是婷仙患乳腺癌的母亲病故了。门前摆满了花圈,有亲朋好友邻里同学送的,更多是萍乡市残联和各个志愿者协会组织送的。来为她母亲送行的人络绎不绝,既是惋惜她年仅53岁就英年早逝,也是对培养出优秀女儿母亲的敬重,更是想一睹里约残奥会短跑冠军的芳容。那时的婷仙,重孝在身,满脸的悲戚。
(一)
四年以后的今天,再次见到她,是个春风满面的按摩店老板。交流之中,对她既坎坷又精彩的岁月年华,有所了解。
1986年8月17日,一个酷暑难当的盛夏,萍乡安源区东大街居民贾氏的家中,一个小天使降临了。女儿的到来,让这对初为父母的年轻夫妇欢欣不已。父亲给她取名为贾君婷仙。是希望她能做一个坦坦荡荡的君子,积极上进的人。婷仙,既有女性的温柔贤淑,又像仙女一样漂亮飘逸。一个名字,寄寓着父母的期盼,家人的爱。
在父母温暖的怀抱里,小婷仙牙牙学语,蹒跚学步,一天天长大,越来越可爱。一家三口,享受无与伦比的天伦之乐,欢声笑语弥漫在这个三口之家。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他们很快就转喜为忧了。有一天,小婷仙手上的玩具掉在地上,她用小手在地上摸索着,触碰到了以后,才捡起来。母亲见状,很是奇怪。女儿怎么不像别的孩子一样,有目的的捡起来?他们随即故意将物件放在显而易见的地方,却发现女儿视而不见。这一下,他们慌神了,赶紧带着女儿去医院看眼科。诊断为眼底发育不全,先天性失明。
“这怎么可能呢?孩子才十个月呀?家里也没有人有这种疾患,一定是误诊”。救女心切。他们立即带着婷仙到全国最有名望的北京同仁医院,广州中山医院……所有医院的诊断如出一辙。年轻的父母心有不甘,带着孩子四处奔波,辗转各大医院。所有医院都是同一个诊断,每个医生都劝他们不要再徒劳。
一次次求医,一次次失望。这个致命的打击,除了流泪,就是沉默。那段时间,家中阴霾密布,妈妈的眼泪流干了,夫妻两人的心在滴血。
爸爸是普通的工人,妈妈是家庭妇女。为了给女儿治病,负债累累,举步维艰不说,关键是没有一点希望。在孩子三岁的时候,他们不得不接受这残酷的事实。欲哭无泪地停止寻医问药之路,开始考虑如何面对孩子的成长。
(二)
对这个可怜的孩子,父母生怕委屈了她,倾注了无限的爱。含在口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飞了。对她的一切,都包罗万象。很快地,父母感觉,他们的爱似乎走入了歧途。这种“圈养”的方式有悖于他们的初衷。他们在思索:孩子一天天长大,我们一天天变老,不可能陪伴她一生一世。当有一天,我们不再在她身边,谁来照顾她?
父母的焦虑和担忧,小婷仙浑然不知。她不知道自己与别的孩子有所不同,无忧无虑地生活在自己的天地里。看着孩子天真无邪的笑容,这对明智的夫妇悟到:花盆养不出万年松
,要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毅然决然地改“圈养”为“放养”。
3岁,她开始自己洗小手帕,袜子。再大一点,妈妈就让她洗碗。人都没有水池高,搬一个小凳子站在上面。妈妈一边手把手地教她,一边鼓励她:“我们宝宝真棒!”然后,在女儿没有察觉的情况下,将没有洗干净的碗筷,再洗一遍。
像普通的孩子一样,到了入学的年龄,她进了幼儿园,继而,进入了城区小学。父母不让她感觉到与别人的差异。由于看不见,放学回家,爸爸妈妈又将课文的内容讲给她听。一个学期结束了,她的课本还是崭新的,里面的内容却背的滚瓜烂熟。
记得小学二年级,班上开展缝扣子比赛的活动。妈妈给她穿好针线,老师一声令下:比赛开始。她很快地就缝好了。不仅获得第一名,还遥遥领先。
五年级的时候,她们班在五楼。别的同学都是一步步从楼梯上走下,而她,常常是坐在扶手上滑下来,她觉得这样比其他的同学能更快的到达楼下,小孩子的好奇心好胜心得到满足。老师担心出意外,便与家长联系。妈妈说:因为她眼睛看不见,所以,自我保护意识也会特别强,肯定会紧紧地抓住扶手的。自那以后,老师对她网开一面。
她的视力不行,领悟能力却很强。上体育课,老师会牵着她的小手,把她带到沙坑边,告诉她如何注意安全,如何进行操作。每次,她都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课程。比起健全的同学,毫不逊色,甚至于还更胜一筹。因此,校运会上,她矫健的身影,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她的立定跳远、铅球、垒球始终名列前茅。
班主任龙老师很欣赏她独立生活的能力,常常将她作为楷模,予以表扬鼓励。既激励同学,又鞭策她。这个双目失明的女孩,在没有歧视的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一日师长,终身父母。至今,她都十分感谢老师们,与恩师保持着联系。
十二岁那年,她进入萍乡四中,初一就开始学习代数几何。对于老师说的等腰等边等高图形数学用语,完全没有概念,太抽象了。爸爸妈妈就将铁丝做成各种形状让她感知,她很快就领悟了。
班主任刘建安老师对她父母说:“你们的孩子挺聪明,放在普通学校太可惜了。听说湖南长沙有一所专门的盲聋哑学校,你们不妨去看看。”
那时候,也没有听说过这样的学校。父母说,有一线希望,就绝不要放弃。于是,爸爸妈妈外公舅舅姨妈带着她,历尽周折,终于找到了长沙市盲聋哑学校。
回忆往事,婷仙眼里闪着亮晶晶的泪花:“我一直以为是自己的眼睛生病了。来到这里,我才知道,自己原来是盲人。也是第一次知道我们国家有1000多万视障人士。原来,我是属于这个群体的。当时,有一种找到组织的兴奋。更是第一次知道,我不仅在这里可以学习盲人专用的文字(盲文),还可以办理残疾证。从今以后,我可以不用给很多的人添麻烦了。我们全家都感谢指点迷津的刘老师。”浓浓的感恩之情,溢于言表。
(三)
放暑假了,婷仙回萍乡办理残疾证。那天,正好省文体中心田径教练来萍乡选拔运动员。市残联的杜月华阿姨推荐了她。教练目测了以后,又问了几个问题,让她做了几个动作,情不自禁地喜形于色。虽然没有当即表态,但感觉不错,让他们等通知。不久,爸爸妈妈把她送到了南昌。
2002年春节期间,在南昌集训。九月份,第一次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当时,拿到了100米和200米短跑的两块银牌。首次参赛,获此殊荣,实属不易。老师家长亲朋好友都为她高兴。而她自己却没有特别的欢欣。因为,这个力求完美的姑娘,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与第一名相差0.01秒。
因为成绩突出,11月份她被选拔进入了国家残疾人运动队,在上海参加冬季集训。训练项目是2+2跑6组,(即跑200米,休息10秒钟,再跑200米。)3+1跑4组。(即跑300米,休息10秒钟,再跑100米。)
跑,累!不跑,冷!穿着一件短袖衣,按照教练的要求,跑!跑完以后,筋疲力尽,内脏疼的似乎要裂开来,头疼头晕吐酸水,有就要窒息的感觉,趴在地上一动都不想动。
休息10秒钟,这是什么样的概念?真的是打个哈欠的功夫。数字是枯燥的。但是,在运动员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数字却是形象生动有情感。
“夏天的训练会不会轻松一点呢?”“室内田径场的顶棚是铁皮的,温度高达50多度。”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样高强度的训练,有点骇人听闻。
训练不仅仅是流汗,有时候还得流血。记得有一次跳远训练,她顺着教练的击掌声起跑,当时,突然起了一阵斜风,教练立即高喊:“停!停!……”,当时她是以冲刺的速度,一时没能及时刹住车,一头撞在护栏上,顿时,血流如注。当即被送往医院。那段时间,眼压特别高。只要运动一上强度,眼睛就又涨又疼,还连带着头疼,犯晕,恶心。医生让她立即停止训练。她觉得,轻微的拉伤,对运动员来说是司空见惯,太平常了。哪有这么矫情。何况,大赛在即,她怎么能躺的住。尽管感觉很不舒服,她还是让医生简单的处理一下伤口,立即投入紧张的训练。
“不担心感染吗?”“因为看不见,所以,也不知道危险。”“这么艰苦的训练,想过打退堂鼓没有?”“当时并没有觉得训练有多苦,现在回想起来,确实是挺苦的。但还真没有想过打退堂鼓。这是源于父母培养我不要轻易说放弃的性格。”
2004年,她获全国残疾人田径锦标赛T11级100米短跑金牌。2006年获全国残疾人田径锦标赛金牌2枚。
(四)
大型的比赛,四年一次。2008年5月,婷仙正准备参加奥运会比赛。父亲患病,检查结果是肺癌晚期。对本来就拮据的家庭来说,无疑于雪上加霜。她想,尽孝不能等,必须陪伴爸爸。
父亲输液,需要专人守候,她的眼睛看不见,就会不时地掂量一下输液瓶的分量,或是摇一摇,听一听声音,来判断还有多少液体。久而久之,竟能准确无误地提醒护士及时换药。她独特的判断方式,让医护人员对这个盲眼姑娘刮目相看。
在陪伴父亲的日子里,一点也不比训练轻松。虽然不要付出太大的体力,但是,父亲的一声叹息,一声咳嗽,都会让她嘘寒问暖,唯恐不测。精神高度紧张,心累。父亲瘦了,因为疾病的折磨,婷仙也瘦了,因为精神的煎熬。
父亲终因病入膏肓,没有躲过这一劫,2009年3月11日,在这个乍暖还寒的初春,无奈地别妻离女,驾鹤西去。望着焚化炉上的袅袅炊烟,抚摸着父亲的墓碑,揩拭着父亲的遗像,婷仙一次次泪如雨下:但愿天堂没有病痛。
与奥运会失之交臂。虽然遗憾,但她不怨不悔,她不离不弃陪伴着病中的父亲十个多月,送老人家走完了生命的最后的一程。
归队后,她更加勤奋地拼搏着,要把失去的训练时间补上。功夫不负有心人。四年后,2012年-2015年期间,在伦敦残奥会,里昂世锦赛等大赛中,她夺得了11块金牌7块银牌3块铜牌。特别令人振奋的是2016在里约残奥会上以47:18的成绩,夺得女子4×100米接力项目金牌,打破世界纪录,创造了中国纪录。
有谁知道,在此期间,她又经历了怎样的感情纠葛呢?2015年10月,她和丈夫李小文双双参加多哈残疾人田径锦标赛后,修整一周。他们回萍乡探亲,在与久别重逢的母亲相拥时,她抚摸着妈妈的头,心里顿时一惊,母亲的一头秀发怎么没有了。在再三的追问下,才知道母亲患有乳腺癌。在化疗的过程中,头发全部脱落。难怪很长时间都没有听到妈妈的声音了。每次都是妹妹接电话,不是说妈妈出去买菜了就是说店里生意好,忙不赢。
爱女心切的妈妈,吩咐所有的亲朋好友,封锁了消息。因为,女儿明年就要参加残奥会比赛,不能影响她。照顾父亲的时候,就已经让她失去了一次机会,妈妈觉得怪对不住女儿的。
婷仙决定暂时不归队。“一个人要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与其拿了成绩向妈妈报喜,不如现在就留下来照顾她。”一家人为了她的何去何从,争论不休。妈妈拉着她的手:“虽然说忠孝不能两全,但是,你要知道,有国才有家。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现在,国家比家庭更需要你。妈妈知道你是个听话的好孩子。安心的回去训练,妈妈等你回来。” 小文也说:“你眼睛看不见,留下来,是你照顾妈妈还是妈妈照顾你呢?你应该明白,妈妈为什么不把病情告诉你。如果你坚持留下来,妈妈就前功尽弃了。一个家庭不论做什么事情,都得掂量平衡。我留下来照顾妈妈比你留下来更合适。你应该继续去完成妈妈的心愿。”
丈夫是个很有前途的运动员,跳远,跳高成绩非常棒。曾经获得残疾人世界田径锦标赛的跳高冠军。她感谢丈夫,为了爱人,牺牲自己。
那一次,她几乎是被妈妈“轰”出了家门,流着眼泪,恋恋不舍,一步三回头地到北京参加集训。
比赛结束,获誉归来。他们夫妇和妹妹陪着妈妈到长沙求治,医生宣告,母亲的病灶已经转移到头部,不可能再有奇迹发生。回忆起一家人相依相伴一个多月的那段日子。婷仙潸然泪下:“那是一生中最艰难、最痛苦,也是最幸福的日子”。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母亲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值了,一切都值了。”
婷仙知道,母亲是舍不得离开这个世界的。她还太年轻,只有53岁。舍不得离开她们姐妹两。也就是在那时候,婷仙才从亲友们那里知道,父母给她的爱,远远不止她看到的。在她的学生阶段,不管是小学还是中学,每次看着她走出家门,爸爸或妈妈都会尾随其后,亲眼看着她进了校门,悬着的心才会放下来。一桩桩一件件,还有许许多多藏在背后的爱心故事。但这一切,父母从来不曾提起半个字。
她感恩父母,只有作出成绩,才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才能告慰父母的在天之灵。

(五)
在国家队的十几年里,婷仙不仅在事业上获得了成功,还收获了爱情。她的先生李小文在三岁的时候,因为车祸,失去了一条腿,是一个与她一样有着坚强毅力的残障人士。他比婷仙早到国家队。他们分别是男女田径队队长。由于工作的关系,接触较多。久而久之,他们都被对方所吸引,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爱慕。
每次参赛前,他会帮助婷仙检查钉鞋眼罩引跑绳等物件是否带齐了?她也会在小文打球的时候,给他拿衣服,送矿泉水。他们都是对方最助力的啦啦队员。
2012年冬季,他们喜结良缘。在小文的老家吉安举办了一场中式婚礼。2013年6月,曾经给过婷仙一家巨大帮助的爱心企业家,也是婷仙的干爸赖开洪先生,提出要为婷仙在萍乡举办西式婚礼,日子由婷仙选择。盛情难却,在6月16日父亲节这一天,由赖先生出资,新海岸侯玉文老总出场地,为我们的残奥冠军举办了一场喜庆的婚庆大典。
2017年,婷仙从国家队退役。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被安排在萍乡市特殊教育学校,开启了萍乡教盲童的先河。只要听说哪里有失学的盲童,就会想方设法请他们来上课。
听说长平乡有盲童想当运动员,她和丈夫立即赶往当地,不仅给他们送上盲文笔盲文写字板以及一切盲童的学习用品,还以自己的亲身体会鼓励他们,看准了目标,就要勇敢前行。有志者事竟成。
在与盲人群体的接触中,感到他们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尤其是因病致盲的,更是可怜连买件衣服都舍不得。她常常去商店看好衣服,嘱咐店家等她带朋友来买衣服的时候,一定要少说一半甚至于三分之二的价钱,不然的话,朋友会舍不得买。她会把差价补给店家。这是一个懂得保护人尊重人的善良姑娘。
当受到人们赞誉时,她说:“我是教盲童的老师,又是萍乡市盲人协会的主席,更是一名共产党员。不仅于情于理应该这样做,更是责任所在。” 。
(六)
2018年初,他们夫妇将多年来积攒的全部积蓄拿出来,在龙华云锦开了一家婷仙盲人按摩店。最为人称道的是,她从广州浙江江苏上海请来四位在外地打工的萍乡盲人技师。她的员工说:特别感谢我们的老板,既解决了我们的思乡之苦,又施展了我们为家乡人民服务的一技之长。现如今,她的店里的员工已有十余名,为解决萍乡残疾人的就业,奉献了一己之力。
几年来,她累计参加志愿服务时间4000多个小时,参加宣讲百余场,个人捐款、捐物达10余万元,帮助贫困人员和群体上百人次。2020年,由于受新冠病毒的影响,按摩店基本没有开业。她和助残前行志愿者们一起为其他店面做消杀,送物资。她说:“做公益事业,要感谢我的父母。是他们教育我,要懂得感恩。不要忘记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父母走了以后,我回馈社会的心愿,愈发强烈。要感谢我的丈夫和妹妹,他们不仅支持我,还参与我所做的公益事业。”
特别令人难忘的是,2019年5月16日婷仙在北京参加第六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受到习*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的亲切接见。回忆起与习*总*书记、李总*理握手的那一刻,至今都激动不已。2020年11月24日,她又一次在人民大会堂聆听习*主+席的讲话。
2020年,她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2021年,又获“全国三八红旗手”殊荣,两项荣誉中,她都是唯一的盲人。真为她感到骄傲!

(七)
我问她,生活中感到最困难的是什么?她的回答让我意外:“很多健全人做起来轻而易举的事情,对我们盲人来说,却难如登天。很多对明眼人而言,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我们却每天都在经历着。所以,我不觉得有什么困难。”好质朴纯真的感受。
确实。他们的宝贝女儿,还没有上幼儿园。有残障的爸爸妈妈带着一个两岁半的孩子,其中付出的艰辛,可想而知。但,看不到他们的手慌脚乱。婷仙告诉我,从孩子出生到现在,他们没有请过保姆。在月子里,就是她自己给女儿洗澡换尿布。她说:“伴随我一生的是视力障碍,每当孩子问我:“妈妈,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我永远无法告诉她。因为,我的感知,都是后知后觉。所以,我不会限制孩子的感知力和想象力。我像当年爸爸妈妈放养我一样,给孩子足够的空间。
当女儿将抽纸不停地往外抽的时候,我不知道她想的是什么?但听见她欢快的笑声,我知道她很开心。她一定是发现了其中的乐趣,所以,才会不断的重复这个动作。孩子的好奇心是需要去保护的。因为,这可以让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发展。退一步来说,抽完了,她自然也就不抽了。大不了就是一包抽纸嘛!” 。女本柔弱,为母则刚。言谈之间,你能感到母爱的伟大。
在按摩店里,我看到两岁半的天真可爱的“奥运宝宝”(我这样称呼宝宝,是因为她的爸爸妈妈都是残奥会的冠军),她正在玩抽纸,还把一朵鲜艳的大红花献给妈妈,爸爸在一旁静静地笑眯眯地注视着娇妻爱女,好温馨的一幅。
(八)
我问婷仙获奖的心情。她说:每次站在领奖台上, 心情都非常的激动。尤其是站在国外最高的领奖台上,全场的观众为我们欢呼喝彩,享受着鲜花和掌声的荣誉,中国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虽然我看不到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在异国他乡飘扬,但我总会热泪盈眶地随着国歌放声高唱。那一刻,心情非常的激动,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在第一时间,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都发来了贺电。回到家乡,市委书记和市长亲自接见。党和人民的关心,给了我极大的鼓舞。为祖国争了光,为民族争了气,为人生添了彩,我光荣,我骄傲!奔跑的过程才是人生的意义。
在采访的过程中,婷仙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成绩都是过去的。”我不禁对这个谦虚低调的姑娘产生深深的敬意。
贾君婷仙,从萍乡到省运动队再到国家运动队,获得全国和国际性的金牌和银牌43枚。从普通运动员到国际运动健将,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的走过来。
人们看到的是她获得的市、省乃至全国的一顶又一顶耀眼的桂冠。而她耀眼光环背后付出的辛苦和汗水却鲜为人知。只有拉纤的纤夫才能知道逆水行舟的艰辛。
她的历程告诉我们,虽然看不到太阳的升起,却能感受到阳光的温暖和灿烂。只要心中有阳光,一样可以生活的多姿多彩。
上苍为你关上了一扇窗,必将会为你打开一扇门。让我把婷仙说的一句话作为这篇文章的结束语吧:“虽然我看不见这个世界,但要努力地让这个世界看见我。”她说到了,也做到了。人们看见的,不仅仅是江西盲眼姑娘在运动场上矫健的英姿,更是一种精神。尤其是在外国人眼中,他们看到的是中国,是中国人自强不息,永不言败,熠熠生辉的民族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