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吕太后,大家都知道她的名字叫吕雉,是汉高祖刘邦的老婆,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个皇后和皇太后,也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皇帝制度之后,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在吕雉统治期间实行黄老之术和与民休息的政策,延续和稳固了汉朝的发展,也为后来的文景之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所以被司马迁记入《史记》十二本纪之一的《吕太后本纪》。司马迁称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当然,她也开了汉代外戚专权的先河。
然而,做为一个女人,做为一个母亲,即便是贵为皇后、皇太后也有更为真实、更为感性、更为厉害,甚至是心狠手辣、残忍歹毒、不守妇道的另一个侧面。
①
下嫁刘邦,相夫教子
其实,出生于公元前241年的吕雉,娘家经济不穷、地位不低、读书画画样样不差,也算是要容貌有容貌,要才能有才能,可以说,一般的成功男士都很难进入她的法眼。一直到她25岁的一天,父亲设宴宴请各方宾客,作为一个乡里社区小干部的刘邦来混吃混喝,不料却被吕雉的父亲看中,说是看面相日后必成大事。就因为这,吕父硬是让吕雉嫁给了当时已经40岁的刘邦这个老男人。
在那个盛行“三纲五常”和儒家思想大放异彩的朝代,吕雉并没有反抗,而是唯父是命,虽然看不上刘邦,也还是接受了现实,认可了这桩婚事。可以说,牺牲或者放弃了少女心中找一个白马王子的梦想。
婚姻一开始,作为基层公务员的刘邦经常出差,夫妻俩聚少离多,吕雉就本本分分地在家孝敬公婆、养育孩子、耕田种地。
刚开始,刘邦就是一酒痞,色痞,公元前209年开始,刘邦开始创业,人生进入上升道。也由此开始,再也管不住身体的荷尔蒙,那是见一个爱一个,爱一个生一个,诸如刘肥、刘长、刘恒……一堆儿子(司马迁说是“是时高祖八子”)。特别是在吕雉和刘盈母子被项羽囚禁的2年时间里,刘邦结识了年轻貌美的戚夫人,司马迁说:“得定陶戚姬,爱幸”并生有一子刘如意、一女鲁元公主。
这些,在一个女人看来,简直是耻辱、侮辱和屈辱,但是吕雉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你尽管玩你的,我还是要做好我的。
然而,吕雉不是没意见、不是没怨言、不是没生气没恼怒,只是忍着、忍了。
②
诛杀功臣,扶子继位
公元前202年2月,刘邦灭了项羽,在汜水之南被拥立为皇帝,后迁都长安。登位后,曾经跟着刘邦战项羽、打天下的第一功臣韩信,成了刘邦执政、儿子继位的心腹之患。
吕雉则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她就想先生之所想,急先生之所急,勇于担当,着手替夫除臣,替子排障。
她连夜召萧何入宫,说收到韩信贴身随从告发韩信密谋造反的信,与萧何商量杀死韩信。就假借刘邦遣使者报喜,召韩信入宫道贺,乘机擒杀了韩信。所以,韩信临死才说:“我韩信不想一世英雄,今日竟死于一妇人之手”。
就在韩信被杀的同一年,也就是公元前196年,在返回长安的途中遇到丈夫的至交、亲密战友,也是曾在帮助刘邦灭掉楚国的卓越功臣彭越,此时的彭越已经在被贬为庶人,发往蜀地,见到好久不见的嫂子,就哭泣地说:“自言无罪,原处故昌邑。”吕雉说,好、好、好。然而回到家却对刘邦说:“彭王壮士,今徒之蜀,自此遗患,不如逐诛之。”(见《史记·魏豹彭越列传》)而且说:“妾谨与俱来”,更狠的是将彭越的尸体做成腌肉赐给诸侯王吃,以达恐吓、威胁的目的,吕雉就找人诬告彭越谋反,灭其九族,更恶毒和残忍的是,所做这些仅仅是为了达到杀一儆百、杀鸡给猴看的目的。
不信,你看。司马迁在《史记·黥布列传》中说:“诛梁王彭越,醢之,盛其醢遍赐诸侯”。
刘邦称帝后,认为刘盈“不类我”欲废太子,认为“如意类我”而欲立刘如意为太子。殊不知,这一想法却触碰了吕雉的底线,“是可忍,孰不可忍”,她再不沉默和接受,而是联合大臣们争得“太子得毋废”。
这算是第一次抗争,而且是成功和胜利的斗争,当然也是最基础、最重要和最关键的斗争,否则其后果不堪设想,可能净身出户、扫地出门,甚至你死我活。
③
报仇雪恨,人彘事件
刘邦死后,吕雉的儿子刘盈顺利继位,实际上也就是吕雉掌权。
此时的吕雉,已不是彼时的吕雉;此时的吕雉,再也不是那个纯洁、温柔、善良的农家小姑娘啦。而是实际上的一国之主,拥有至高无尚的权力和天下顶礼膜拜的威风,说白了就是想杀谁就杀谁,想干啥就干啥。
终于,到了有愁报愁,有冤报冤的时候啦。
先是召见赵王刘如意,也就是情敌戚夫人的儿子,而且是曾经跟自己的儿子抢皇位的人。知道儿子孝惠帝善良不让杀死自己的同父异母的且年纪尚小的弟弟,就趁儿子刘盈早晨射猎的时候,趁刘如意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派人用毒酒将刘如意毒死。
之后,先是囚禁戚夫人,而后命人砍断戚夫人的手脚、挖掉眼睛、火烧耳朵、喝哑药,并让她住猪圈里,起了个名字叫“人彘”。
可能是为了教育和培养儿子吧,她还专门让自己的儿子刘盈来猪圈看“人彘”。
这一看不要紧,刘盈放声大哭,告诉母亲:“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从此,刘盈饮酒作乐、不理朝政,一蹶不振、一病不起,不久就决绝于人世,享年21岁。
还有一个经典的事情。在孝惠帝也就是吕雉的亲儿子,也是唯一的儿子刘盈去世发丧时,吕雉“发丧,太后哭,泣不下”。这足以说明,此时的吕雉已经是一位活脱脱的纯粹的政治人物,感情、家庭、生活甚至别人的生命和自己的生死都已不重要,都已置之度外,心里装的惟有权势和政治。
巧合的是,吕雉儿媳妇孝惠皇后没有儿子,眼看着该立皇子啦。这事又让吕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呀。于是,她就先是让儿媳妇假装怀孕,然后选择一个美人生的儿子,抱来当亲孙子,再狠心地杀死“亲孙子”的生母亲。
可是,孙子顺利继位后,却发现了自己的生母亲被“奶奶”杀害,于是扬言长大后要造“奶奶”的反。这哪能行,我让你当皇帝,你反倒要造我的反。吕雉当然怕“孙子”真要叛变,就以皇帝有重病为由,先幽禁,后暗中杀害废除了。
公元前180年8月18日,62岁的吕雉染病去世,实现了终老的夙愿,在那个朝代也算高寿啦。
可是吕氏家族可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吕雉死后,曾经被吕雉委以重任和帮助吕雉独揽大权的吕氏家族的侯、王、将、相,即所谓的外戚被皇氏家族和当朝忠臣一一剔除,即被灭了族。
④
这么厉害,就真的好吗?
前期的吕雉,没有什么说的,简直就是中国好媳妇,相夫教子,耕田织布,样样俱全。
中期的吕雉,诛杀功臣,可以说是助纣为孽,并且采取的手段极其残忍,令人发指,充分展现了其狠毒、毒辣的一面。但是,这些毕竟也还算是为夫执政,为子继位。
后期的吕雉,毒杀刘如意,人彘戚夫人,则纯粹是报仇解恨了,完全没必要,更不得人心。
当然,吕雉执政时期的功绩,司马迁已有评述“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作为历史人物的吕雉,她既受历史局限,也具有一定的历史功绩,但是功是功,过是过,一分为二看问题,全面综合的评价自由历史评说。
说了这么多,现在回归正题,作为母亲的吕雉,你这么厉害就真的好吗?
到头来,养育了个“宝妈儿”,参观“人彘”害死亲生儿刘盈;为政治稳固,不顾大臣意见,重用外戚,死后招来灭门之祸。
⑤
女人,还是要女人一点好
记得有一个春晚小品,一对男女相亲,男的张口一句闭口一句“我妈说啦”,令女方望而却步、大胆放弃;结合当下的“宝妈男”“暧男”“跑男”等等,特别最近看到一篇文章“父亲的格局,母亲的情绪,就是家庭的风水”之后,深有感慨。
再联系一位战友的夫人,也就是我的嫂子,在事业是个女强人,在家庭中也特别地强势或者叫厉害。
他们唯一的儿子,从小就听话、乖顺,特别听妈妈的话,是一个典型的“宝妈男”。高中毕业后听妈妈的意见没有上大学,受当时“下海”思潮的影响早早就打工了。到了结婚年龄后,找一医生,妈妈说医院药味太重;找一个老师,妈妈说老师会把儿子当学生管;找一个做生意的,妈妈说生意人太尖太油……就这样一直拖到现在,儿子近50岁了也还没有成家没有子嗣没有立业。
至今,儿子还是一个“宝妈男”,送走了父亲,孝敬着母亲。
所以,吾以为:作为一个女人,不管你是政治人物、商界大贾、社会名流、贤士达人,还是一名凡人俗女、家庭主妇,至少在夫妻关系、家庭育子,甚至家族方面,还是要谦让、低调、贤惠,还是要展现“女人如水,柔情似水”的一面。
而这,对子女、对夫君、对夫家、对娘家,而且对自己也都会好些,至少不会是坏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