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青神县高台镇河坝子社区500亩“玉蟾茶”茶叶基地欢迎你!
100周年专稿 赤子之心
文/王泽坤
一位先哲说过:
比地大的是海洋,
比海洋大的是天空,
比天空大的是人的胸襟。
支撑胸怀的是人心,
是拳拳的赤子之心。
有赤子之心的人,
仰天敬帝、钟爱世间芸芸万物;
有赤子之心的人,
忠业爱国、孝敬双亲、善待每位乡邻;
有赤子之心的人,
不玩忽岗位上的每分每秒;
有赤子之心的人,
为国为家,为党为民,
愿奉献出自己生命的每秒每分。
纵览历史长河,
驾民族之舟,
驶出闪亮航迹的,
英杰、伟人
哪一个不怀一颗赤子之心?
数千年伟业,
闪耀在历史星空的
文魁、武宿,
又有谁不怀有一颗赤子之心?
睁开历史那回首的望眼,
俯瞰一下我们的脚下
这块土地吧。
为了这块土地的绿荫,
千百年来,
这里跳动过多少颗赤子之心。

他们曾光射时空、辉耀华夏大地,
他们的博大和无私,
数千百年感召着辈辈后人。
公元前16世纪,
一位名挚的庖厨家养奴隶,
身背一口饭锅和一付案板,
作为有莘氏的陪嫁男仆,
入商伺候汤君。
但他身贱心贵,
从烹调菜锅中,
悟出“治大国如烹小鲜“的妙论,
以拳拳的赤子之心,
助汤王,戮力伐夏。
开创出延续数百年的商汤伟业,
成就一代仁慈爱民的贤君。
他凭赤子之心,
续立丙、中壬、太甲继汤伟任,
他凭赤子之心,
放逐太甲,于“桐宫”面陵思过,
甘冒天下之大不韪,
丝毫不改忠耿的赤子之心。
迎太甲返君位,
他又作洋洋数千言《太甲训》,
却只字不为自己,
三年饱受非议之词辩解半分。
歌唱家说:
“党啊;亲爱的妈妈.….”
诗人说:
“祖国啊,伟大的母亲.……”
党啊、祖国啊
永远对热爱自己的儿女
眷恋爱抚,
母亲永远和儿女心连着心。
哪怕儿女们远走天涯,
哪怕儿女们已碎骨粉身。
孔庆嘉——
曹县郑庄乡孔道口村人,
一九二六年冬,走出曹县
在武汉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北伐
一九二七年,
赴湖南参加毛泽东创办的
湖南农民运动讲习所
他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他坚信共产主义信念,
一定赢取天下民心。

从湖南赴郑州
是他创办了
中国共产党郑州最早支部,
是他组建郑州第一个工人小组宣传共运。
1928年,他被国民党伪党部
以宣传赤化的罪名投进于开封监狱,
奔走营救他的
有郑州党组织
还有农民、工人和曹县家乡的至亲。
1929年4月,
他出狱后,受党委派,回到家乡,
组建中国共产党曹县第一个支部,
今天也让我们记住吧
中国共产党曹县第一任支部支委:
孔庆嘉、任守钧。
他变卖家产、奔走呼号,为党为国;
他走村串户、力挫不平,救苦救贫。
1931年,在策动曹西北王喜太武装起义时,
他不幸二次被捕。
皮鞭、棍棒、铁链、竹签,
金钱、美女、高官、厚禄,
丝毫打不动他对共产党的
一颗赤子之心。
1931年,4月5日
孔庆嘉、任守钧生自曹县的两位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
在济南纬八路刑场英勇赴难,
同刑的还有共产党山东执委书记
邓恩铭等二十一人。
当刽子手举枪向孔庆嘉行刑时,
他突然大叫一声:“慢!”
整个刑场为之一震,
在刽子手一惊间,
他从容地面向西南,
向生养自己的家乡——曹县所在的方向
双膝一跪
跪别家乡的哺育之情,
跪别父母的养育之恩,
一跪彰显共产党人千秋大义,
一跪呀,捧出故道儿女对党对国的
赤胆忠心。
而后孔庆嘉又昂然立起,
挺胸迎接敌人罪恶的子弹,
为共产主义信仰而奉献了
自己的赤子之心。
据老乡们说:
那天曹县突然间刮起了狂风
下起了暴雨,
在闪电霹雳中,
老母亲听到了几百公里外的呼喊,
娘不听劝阻,
踉踉跄跄奔至暴雨中,
对天呼唤:
“嘉儿、嘉儿..……”
凄楚之声连起道道闪电声声雷震。
闪耀吧,那一个个伟大的名字,
跳荡吧,让我们用今天共产党员的脉搏,
还原、复苏那一颗颗先烈的赤子之心。
建设我们的还不算富裕的家乡,
实现先烈们那一个个永恒的初心。

是的,
我们的身边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和缺陷,
我们的建设事业尚有诸多的力不从心。
但万不可拿家乡形象的破损,
泄已一时之愤;
万不可以一处的缺憾,
一否当今。
家乡建设的多少目标,
待我们去奋斗啊!
人民的多少期盼,
需我们去打拼。
当我们的待遇欠缺时,
想一想孔庆嘉、任守钧,
当工作艰难不顺利时,
想一想前仆后继
为革命事业用生命去铺路的先烈英魂。
38年前的地委书记周振兴,
为了实现老人的小小愿望,
泪流满面的自扇耳光,
一记耳光感动全国,
“打醒多少颗麻木的心”
因共产党人心中装满了坦荡和担当,
胸中始终跳荡着一颗为民的赤子之心。
重述那一句风行世界的最佳短语,
“别问祖国能给我什么,
先问自己为国家做了什么?”
让我们和我们的他们,
及每一个有赤子之心的人,
问一问自己,问一问他人,
我为祖国为家乡做了什么,
我为家乡的建设增添了几两几斤。
想到他们,
我们就能心平气和,
少了些许抱怨和一时之愤;
想到他们,
我们就能信心满怀,
勇于担当,敢于自责,力挺千斤。
祖国的利益永远高于一切,
人民的期盼重达万斤,
明天的阳光光辉灿烂,
为党、为国、为家、为民
让我们奉献一腔赤诚,
让我们永葆一颗赤子之心!

王泽坤,笔名天阔,曾任56005部队战士、文创员、广播电台、电视台长、广播电视局局长。现任曹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关工委副秘书长,中华新闻通讯社特邀主任记者。先后在全国新闻媒体,文化文学刊物发表多篇诗文和电视纪录片。所著散文《书记的耳光》为《人民日报》新华社《半月谈》中央《求是网》《中纪委国监委网》及凤凰资讯,共青团中央网等全国300多家媒体全文转发。获千万阅读量。报告文学《石父》中篇小说《生死班和他们的战友》,《党员干部运粮队》均获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