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波携程 书画同行》《聚焦众名家》本期 主推著名书法家萧国壮 每天更新 转发有礼
风清品高 大雅萦绕
——访著名书画家、诗人萧国壮先生
其 人 其 书
这是一个典型的硬汉形象,高高的个头,挺拔的身姿,健壮的体魄,严谨的面容;这是一个典型的文人、艺术家的形象,一张国字型、充满风韵的红润脸膛上,嵌着一双充满智慧的亮眼,谈起话来,他滔滔不绝、出口成章、如数家珍。
这是一位真正颇具实力的书画家、诗人,尽管他从军、从政多年,以至于后来官至一个市的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但他始终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一直执著如初、孜孜以求、用心用情地追寻和践行着书画艺术;
这是一位文化底蕴深厚、艺术功力扎实的书画家,尽管他身兼数职,以至于很难有太多的时间研究如何将书画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但他数十年如一日,把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都充分有效地利用好,起早贪晚、废寝忘食地苦读书法理论、中国美术史、诗词和临习大量的碑帖,坚持承古继今,师古而不泥古,努力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下功夫,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青波访谈”作者李青波与著名书画家、诗人萧国壮先生在展会现场。
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来比喻和形容当代著名书画家萧国壮先生的书法作品之美感,我觉得并不为过;用“俊俏中见古朴、娟秀中见劲节”,来比喻和形容萧国壮先生的书法作品之风格,我觉得更是恰到好处;用“飘逸中见沉稳、柔美中见刚健”,来比喻和形容萧国壮先生的书法作品之特点,似乎也更恰如其分。
曾几何时,一些所谓的“引领时尚”的“大家”,他们放浪形骸的张扬,惊世骇俗的癫狂,张牙舞爪的轻薄,装腔作势的庸俗,恣意肆虐的粗鲁,挤眉弄眼的作秀等等,曾经充斥着市场和各个领域。而我笔下的主人公-----当代著名书画家、诗人萧国壮先生,则异常的冷静和清醒,他坚定不移地走传统的路子,同时释放自己的艺术个性。
正因为这样,我们品读萧国壮先生的书法作品,犹如悠扬的牧歌在耳边萦
绕,又似叮咚的泉水在拨动心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大有“春风徐徐拂面、空谷幽兰袭人”之感。
闲 看 漫 随
采访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萧国壮先生,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当然,坦率地说,在我眼中,采访他这与他担任的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协会理事、中国将军书画院江苏分院院长、江苏楚风书画院院长、中国书画艺术基金艺委会委员、钓鱼台山庄艺术馆研究员、江苏省工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等众多职务无关;同样这与他出版发表的众多作品及传略收录到《东方之子》《中国美术书法界名人名作博览》《中日第十四届自作诗书法作品展精品集》《当代诗词三百家》《中华旅游诗词精品荟萃》《江苏百家诗汇》和著有《萧然诗书画》《墨韵萧然》楷书诗集,以及初中、高中《古诗文经典硬笔字帖》《中国当代书画艺术领军人物大型文献类珍藏邮册》、邳州市首届十大杰出青年、邳州市首届拔尖人才、享受政府津贴等等都无关。
我十分看重的,恰恰是他那种“闲看花开花落,漫随云卷云舒”的良好心态,正是这种良好的心态,一直引导着萧国壮先生在书法、绘画、诗词等各个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和良好的艺术追求,并且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面对我的采访,面对我时常关注和提出的一系列相关问题,萧国壮先生显得十分淡定、轻松,并若有所思地对我说道:“岁月的河流不知冲刷了多少人生的烦恼和忧愁、坎坷与曲折、痛苦与磨难,但永远拂去不掉留在心灵深处的记忆。这个记忆连同已经逝去了的美好和心酸的、艰难和快慰的、险恶的和痛快的经历。”
萧国壮的思绪仿佛又回到了若干年前,他说: “1961年我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农家,当时正值3年自然灾害,虽未到衣不遮体、食不饱腹之境地,但家中的生活确实是十分艰难的……我的童年是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中渡过的,也不记得哪一件事是我童年最开心的事。只知道从小学到初中,很多光阴都是在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宣传中度过的。凭着自己出身于农村的贫农家庭,本来就天性好玩的我,偶尔会多想、多做一些与写写画画有关的事情。”
萧国壮先生沉思片刻后接着对我说:“时间到了1979年,我兴致勃勃地参加了高考,但不幸落榜。同年的12月,应征入伍。我怀着一腔热血,也带着理想和憧憬,迈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大学校。起床,跑步,拉练,演习……艰苦而单调的军营生活,使一些城市入伍的战士都叫苦不迭,有的甚至萌生回家的念头,然我从未动摇过。也许是长期生活在农村的缘故,农民勤劳、朴实、善良的性格,给我的军营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挑肥、挖地、种菜、开荒,我样样都干在先,抢在前,军事训练也名列前茅。‘神枪手’、‘技术能手’的称号,年终我就取得了两项。与此同时,我利用训练间隙和休息时间写生,为团播音室设计稿件。连队首长发现我不仅军事训练是个好手,而且还能写会画,不长时间就任命我为连部文书。环境的改变,使我工作的劲头更足了,也为我今后在部队有更大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不 解 之 缘
说到这里,萧国壮先生陷入了片刻沉思之中,他说:“生活的未知数,永远不可能靠几个求根公式解决。事物的发展都不是随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部队干部制度的改革,给我高涨的热情泼了一盆冷水。沮丧、失望、动摇,时时困扰着我的心。但天无绝人之路,大自然给予的恩赐,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之所以造成人间的千差万别,除了客观因素外,大多是因为没有碰上好的机遇,或者说自己没有抓住机遇。惆怅,只能消磨人的意志,不能改变人生。面对现实,勇于向命运抗争,才能拥有辉煌的人生。坐着想总不如站着行。心头积淤的化解,前进便有了航标。一个偶然的机遇,成了我一生的追求。那天,我百无聊赖,便约通讯连文书一道去太湖边散心,经过团俱乐部时,恰逢团里举办书法展览,怀着好奇心,奔入展厅,我们边看边聊。看着看着,我似乎找到了某种感觉,也许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吧,从这天起,书法就和我结下了不解之缘。”
萧国壮接着说:“一本颜真卿《多宝塔》贴,伴我不知熬过了多少个夜晚,也不知涂了多少纸墨……年终,全团黑板报比赛中,我们连荣获榜首,我的书作也第一次步入全团官兵迎春书画展的大雅之堂。机遇总是和勤奋结伴。时隔不久,我被调到了电影队。放映、置幻灯、办《影评》小报,组织连队生活节目成了我日常的工作。新环境给我提供了施展艺术才能的天地,为了使广播节目办得有声有色,我和队里的其他同志一道深入连队,采访训练在第一线的官兵,深得首长和战士们的好评。为配合部队教育,我自编、自制、自己配乐、解说的大型幻灯片《当代保尔——张海迪》,在战士中引起了极大反响,当年在军师幻灯展映中获得了好评。在此同时,我的书作在全师书法比赛中获得大奖,并参加全师官兵技能现场表演,上海电影制片厂拍了专题片。为此,我受到了部队党委的立功嘉奖。”
叙述到这里,我忍不住、甚至可以说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关于他的后来情况。可这时的萧国壮却表情有些严肃起来,他沉默片刻后说:“就在我为自己获得的成绩余兴未消,并谋划大干一场的时候,中央军委大裁军开始了,我当时所在的部队被撤销。怎么说呢,生活就是这样反复无常,你想做的做不成,你想不到的偏又让你遇上。带着许许多多的遗憾,也带着对部队深深的依恋,我踏上了回故乡之路。”
这时萧国壮先生的脸上,似乎开始绽放了笑容。他告诉我说:“有耕耘,就会拥有秋天。回乡不久,我就被县文化馆调去干专职美工。我是一个能耐得住寂寞的人,6年的军营生活,不仅磨练了我的意志和自立、自强的能力,同时,也造就了我这颗对艺术孜孜以求的心。我深深地懂得: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依靠‘花拳绣腿’是不能征服人的,只有不断地吸收优秀传统文化精粹,并将其发扬光大,才能使自己丰富起来。借鉴、尝试、比较,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用心灵去体味,用真诚去感悟,做到学古而不泥古,方可达到‘法由心生’、‘境由心’、‘书我心法’之佳境。”
彰 显 个 性
谈到自己的书风,萧国壮有些激情澎湃,他直言道:“酣畅淋漓、雄强奔放是我的书风,我倡导继承,更求出新。我觉得:一切有生命的艺术离开了发展,就不可能有生命力。老是在古人的棺材里找来找去,你永远也不可能找到‘自我’,生活节奏的加快,高科技电脑网络的形成,对艺术家提出了新的挑战,书法艺术再不是传统的实用,而应以纯艺术的表现形式出现在居室、展厅、社区……它带给欣赏者的不是单纯的书写,而是形象的思维和理性的视觉感受,诗中有书,书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情画意,充溢于字里行间,这就是我目前为之深究的课题。”
叙述到这里,作为笔者的我,对萧国壮先生的书法艺术风格也有个总体印象,那就是其行书雄沉博大,老辣淳朴,纵横奔放,气势恢宏,大有一泻千里之感。不仅如此,还有着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给人以挥洒豪放之感。
其楷书恬淡雅致,俊秀飘逸。有欧书之俊逸;魏笔之厚重;隶书之率真。如骏马驰原,若惊涛拍岸。
其隶书厚重大气,古朴健劲。有秉授之风骨,金农之意境,可谓自然大方,浑然一体。
其章法布局可以说张弛有度,跌宕起伏!浓淡干湿,疏密虚实,自然天成。于新奇中见变幻,立意间显真情。拙中藏巧,势中通神,如黄河之水,汹涌澎湃,气贯长虹!
谈到诗词和国画这一话题,萧国壮有些兴致勃勃地说:“对古典诗词,我研究的不多,触景生情、有感而发是我诗词的成因;至于国画,是我近些年的‘玩物’,兴来潮起,兴去潮落,无门无法,为的是能把书画合一。”
萧国壮感慨地说道:“对这个世界我没有太多的奢求,只觉能和大家在一起畅叙狂饮,直抒胸臆,说自己高兴说的话,干自己想干的事情,处自己能处的朋友。渴时饮,饥时餐,尽情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尽情体味人间的真情乃我人生最大之事。几十年的岁月洗礼,几十年的风雨历程,回看人生的轨迹,思念远逝的岁月,坎坷和曲折相伴,泪水与欢笑交织,搏击与苦乐相连,嘲讽与信任并存,成功与失败同在……”
采访快要结束的时候,萧国壮先生更是感慨万端地说:“大千世界,茫茫人海,人能来到世上,并充分享受阳光、空气、事业、爱情,本就是奇迹了。我不知道别人怎么看我,也不想知道,我挤在芸芸众生之中,吃自家的饭,走自己认准走的路……我难忘这块生我养我的土地;难忘父母亲给了我追求艺术的生命;难忘我的爱妻和儿子给了我事业上的支持与理解及家庭的温馨与快乐;难忘首长、老师、同窗及各界同仁对我事业上的关心与帮助;更难忘我这帮相依相伴、亲如兄弟的伙伴。我在艺术上的每一次成功,每一次进步,都与他们息息相关,是他们给了我精神的慰藉,是他们给了我艺术创作的灵感和源泉。同时也是他们了却了我多年心中的夙愿。通往艺术的路还很长、很远,但我坚信,只要有一颗不息追求艺术生命的心,哪怕道路再崎岖,也一定能够寻找到那属于我的色彩……”
数 字 诗 篇
采写到这里,笔者很欣慰地记录了萧先生如下一组获奖的惊人数字(部分),不,这不是数字,这是诗篇:
1984年,获全军书法比赛一等奖;1985年,入选全国首届书法大展;1988年,荣获首届国际书法大赛银奖;1988年,荣获全国首届《九成宫》杯书法大赛一等奖;1989年,荣获全国首届硬笔书法大赛特等奖;1992年,荣获江苏省书法竞赛五个一工程奖;1994年,荣获江苏省群文干部书画大赛金奖;1995年,入选中日韩三国书法精品展;1998年,入选中日自作诗书法艺术精品展;2000年,出版《萧然诗书画》;2014年,在山东威海市艺术馆举办个人诗书画作品展;2014年,出版《墨韵萧然》楷书诗集;2015年,在沈阳艺术馆举办个人诗书画展;2018年,出版初中、高中《古诗文经典钢笔字帖》;2020年12月,在参加北京大学兰亭书画研究院等5家单位共同举办的《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7周年全国书画名家作品展》中,荣获特别金奖……
够了,这些惊人的数字,这些数字的诗篇,不正是萧国壮先生对书画艺术执着追求的真正体现吗?不正是萧国壮先生多年来辛勤劳作的结晶吗?





其作品及传略收录《东方之子》《中国美术书法界名人名作博览》《中日第十四届自作诗书法作品展精品集》《当代诗词三百家》《中华旅游诗词精品荟萃》《江苏百家诗汇》,著有《萧然诗书画》《墨韵萧然》楷书诗集、初高中《古诗文经典硬笔字帖》、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当代书画艺术领军人物大型文献类珍藏邮册》、邳州市首届十大杰出青年、邳州市首届拔尖人才,享受政府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