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桥,流水,柘桑树
作者/刘炳义
石家村西的龙泉河上,曾经撗卧三座清代石桥,中间那座最大,寿光到临淄的官道就是从桥面上通过。古桥是单孔的,桥孔上方,有两个方石做成的桥眼。桥面用雕刻精美的青石板铺就,桥两边是用青砖垒成的八字形迎水面。
春秋两季,清澈的龙泉河水翻着浪花欢快的从古桥下流过,站在古桥西南角的柘桑树下,看到那逆流而上的游鱼奋力的从桥下冲出,水下的榨草在流水的冲击下,像一幅深绿色的彩绸在飘舞。真有点心旷神怡的感觉了。传说这棵柘桑树,已有三百余年的树龄。它长像奇特,粗如儿童腰,弯弯曲曲。伞型的树冠上,翠绿的桃形叶子密密麻麻。树皮嫩绿稍碰即流出奶白色的液体,因此,好奇的儿童时常把它划的遍体鳞伤。
每到夏天,柘桑树上驻有一种昆虫,我们这里叫它童牵郎,可以用它制作玩具,风扇,转动的风车等,因此吸引的儿童,少年时常围着树转。
这柘桑树也开花结果,黄绿色的果实有玉米粒大,成熟了呈鲜红色。但是没见有人食用。它虽没有旁边的白杨树高大,也没有旁边的垂柳树婀娜,但是它奇特的树形,和独特的树种,在今天看来还是很值钱的。
俱村里老人说,日本人很喜欢用柘桑木制成的家具,当年侵略中国时,几乎把全山东大一点的柘桑树,全部砍光了,真不知道,古桥边这棵柘桑树是怎样逃脱劫难的。
濛濛细雨中,人们喜欢在它树冠下避雨,炎炎夏日里,人们喜欢在它树冠下乘凉。
时过境迁,这醉人的乡愁,也只能存在我的记忆里了。
作者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