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
丹桂飘香(上海)
杏花春雨
三月,揿动春的键盘
桃花应声而动
一朵紧挨一朵解开体香
红了山坡,美了田园
我踏青而来
想靠近你粉色的小脸耳语
你嫣然一笑
以一瓣娇滴
砸中欲说还羞的那个字
【今音评论】
丹桂飘香的《投稿》,因评论人错当投稿为题目,所以沿着投稿思路作评。在此抱歉。由信赖出发所编织的诗歌语言,在第一段是以一行“杏花春雨”拉开。这一行单独成段的重心在于“春”,表示人物所怀揣的希望,以及心想事成的第一步迈出去了。诗歌的结构也由此以点题的方式转入第二段的四行设计。设计人物的心境,是选“桃花”入诗。把诗歌语言的张力,体现的更为扎实,实在第一段和第二段,由“春”引起的连动效应。这是诗歌的第一个层次。
第二个层次是属于转景处理。由第二段的宏观,转入第三段的微观“我”。这时候,诗歌题目《投稿》在设计上已经偏向于狭义和引题。其中,引题体现在第二段的四行。有引的过程是以细节和意象,来进行夯实,同时也符合第二段第一行“揿动”的节奏。这些都属于结构上的处理方式和方法。这些结构的演变过程,只能符合作者一个人的思考轨迹。如果有人要对这首诗进行修改,那就等于是修改者的作品了,而非作者的作品。严格讲,这是不允许的。不允许是指经验和经历及素养的根本不同,决定了容易误导作者的可能性增大,容易把作者带到“沟里”去。因此要尊重作者和作品的原创,这作为互相交流的品质,显得可贵。
《投稿》是一种信赖,表明的是态度。也只有在懂得尊重人格的意义上去衡量,才可能《投稿》成功。否则,就是石沉大海。然而,诗歌人物如果在石沉大海时,还能保持“嫣然一笑”,这就是属于孤者风范的定力与实力所现,是真正的《投稿》成功。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