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秋韵,江苏南京,曾任某网站小说主编,出版过小说选和散文选两本。
散 伙(小说)
秋韵(江苏)
题记:一般商业性企业。处于竞争性的企业,它的生存和发展取决于市场竞争。
蔬果食品公司会议室里坐着三十几个人,因为体制改革的原因,公司本部从今日起就撤消了。此刻会议室里十分安静,大家屏住呼吸,听着周书记宣读本部人员分流情况。
倚窗坐着的是一个约莫45岁左右的妇女,她叫林潇潇,是原公司的工会主席,身高一米六二,偏瘦,白皙的肤色,五官生得清清秀秀,气质高雅。20多年来,她给这个一千多职工的企业带来了生气和活力,那是因为她的文采和工会工作的深入人心,还有她清脆悦耳歌声和轻盈优雅的舞姿。
……女45岁以上,男55岁以上的人员有王晓军,杨放,林潇潇……等8人,回家后,工资拿原工资的七折,购认方负责给这一部分人按照规定交纳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周书记说完,听的人当中有一阵骚动,触及到个人利益都有一些想法是不奇怪的事情,周书记咳嗽了一下说了一声大家安又继续往下说……
林潇潇也不想往下听了,所有的那些对她来说已经毫无意义,因为她就要和这里说再见了。一种失落的感觉在心中升腾着。
坐在她旁边的是党办主任,58岁的王晓军,他轻轻地对林潇潇说,没落的王朝,今天终于见底了,也好,我回家去帮助儿子管理工厂去。他的儿子开了家服装厂,效益非常好。
林潇潇倒不是担心钱,她老公朱默然是一家保险公司的老总,年薪几十万,家里日子很不错,还有私家车,改制后少她30%的工资,对她来说只是毛毛雨。
那边坐着几个平时喜欢在工会里吹牛的人,他们都是家中的顶梁柱,年纪不上不下,按照工龄计算发给他们每一年工龄补贴一个月的工资,可他们从此就失业了,还要满世界去寻找工作,所以平时神气的面容都没有了,此刻都哭丧着脸在那里哀声叹气。
林潇潇已经无意管别人怎么样了,看了看这个300多个平方米的会议室,25年来,她在这里搞了多少工会活动,自己曾经多次站在台前风光地主持会议和文娱活动。对面办公室那张办公桌上,她伏案在上面曾经写下了多少篇劳模事迹材料,还有那些总结、汇报什么的,一切仿佛是在昨天,这么快,世界瞬间的变化,让她的心无所适从。相对于那些就要失业的同事来说,她还是幸运的,她不必急于找饭碗,也没有养家活口的压力,所以心态相对来说还是平和的。
林潇潇是办公族里的丽人,风姿卓绝,多少年来,也有不少男人暗恋着她,包括个别领导,但所有的都只是想想而已,因为他们知道林潇潇的老公是才貌双全的高薪族人。
其实林潇潇骨子里头很清高,但她从来不显示在她的面部表情里,她为人和善,平易亲人。大家就喜欢在她办公室里聊天。
男人们喜欢在她那里聊聊古今中外,花边新闻,因为潇潇是个大学生,有文化底蕴,和他们能够谈到一起,什么都能说得上来。女人们看着她和蔼可亲的面容都喜欢和她聊聊悄悄话。 这种自由洒脱的办公室生活就要消失了,时代在飞速发展,满负荷的现代化工作节奏就要取代这种散漫的老工作模式了,这是二十一世纪初期的一个体制改革的现象。林潇潇心里知道,过去工作历程将随着今天的会议画上句号了。
潇潇心里还在回忆想着这个会议室里过去热闹的样子,还有职工们排练节目的一幕幕情景。
周书记已经说完了他要讲的话,会议室里嘈杂起来,特别是几个40岁左右的,对补贴金的数额有着不满,还提出了公司这几年卡了没有发给大家承包奖金等等的问题。
周书记做了记录,说是把这些具体问题和上级单位谈,具体怎么解决他说等谈了才能知道,但他表态尽量争取把那些奖金发给大家。
能有多少钱,业务科刘一林问。周书记说,每人大约也就3000多,大家都有,反正算进改制成本中去。杨放说,就这几个钱把我们打发走了,你知道吗,我们今后就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假如没有就业的机会,我们的补贴金也就只能维持我们一年的生活,所以我们将面临的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验。
总经理王凯站起身来,理了理领带,苦笑着说:确实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王凯擦了擦头上的汗,接着又说:同志们,体制改革是从一九九九年大面积展开的,我们一直用各种理由坚持到今天,一是不希望改变旧的生活模式,二是对未来有一种担忧,但是,社会是在不断的前行,上级文件已经下达了一次又一次,这是必然之路,逃不掉了。
王晓军插嘴说,这是1956年成立的公司,2006年灭亡,五十年的光辉里程,可以啦,符合自然法则。哈哈哈,一片哄堂大笑,有讽刺、有无奈、有伤感,这里的人们在人生的低谷里发出的是无奈的笑。
四楼的窗外,是美丽的濠河,围着濠河的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外面的阳光依旧灿烂。
此刻会议室里的人们却各有着各的心思,现在首要的是心理接受的过程,要回家了,过去所做的工作到今天就结束了,今后的谋生手段全在于自己的人脉与自己的能耐,更主要的是靠自己的创造能力了。这个会议就是散伙会,这次会议摆平了在座每个人的人生路,吃惯了大锅饭的人们突然让他们改变以往的生活固然要有一段时间去适应。
刘一林说,看来我以后要和民营企业主打交道了,到民营企业找个适合自己的工作。
总经理王凯说,不少民营企业就是要看工作绩效,只要你们依旧努力工作的,在哪里都一样能发挥出你们各自的特长来。
周书记最后说,明天晚上在大华楼酒店聚餐,大家都要来。会议终于结束了。杨放苦笑了笑说,明天就是散伙饭,大家再次报以苦笑。
大家回自己办公室里去了,看见王晓军都已经开始在整理办公桌里的东西了,组织员小顾说,你急什么,那些东西拿回家也没有用,明天有收垃圾的整理了卖掉拉倒,拿回去当手纸还嫌不卫生呢。
潇潇看了看自己身后一排档案橱,那里面放着装订整齐的工会档案,还有这许多年来的照片档案,都是搞重大活动时拍摄下来的,留着有什么用,当然这些档案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企业成长的历史过程。
周书记进来说,你这里的工会档案和人事档案、文书档案统一管理,有留下来的3个人搞扫尾工作。潇潇看了看自己的办公桌,有点难舍的情怀,眼睛不由湿润起来,一种失落布满在心头。
窗外的夕阳泛着黄色的光茫,照射在眼底清澈的濠河水面上,这熟悉的城中水让她感慨万千,多少次写劳模材料她是看着碧波荡漾的濠河景色顿生灵感的,她在这里坐了25年,从一个小姑娘坐成了半老徐娘。
隔壁办公室里嘈杂声不断,都在翻箱倒柜,还有人在说,不能把私房钱忘记在这里,又是嬉笑和调侃声。工会一直是和党办合着一个大的办公室,此刻,王晓军从右抽屉里拿出了一个牛皮信封,把里面的东西往外倒着,散了一桌子的钱。小顾说,嘿嘿,私房钱还不少吗。王晓军笑了起来,用手在点着钞票,嘴里说,不多,3000多元。小顾对潇潇说,我发现藏私房钱的人基本都是男人。
潇潇笑着说,关键问题是现在的社会上基本女人当家的多。王晓军说,女人头发长,见识短,钱是只进不出,男人在外工作、处世,有时候该花费的时候还是不能省的,回家老婆总是盘根问底,不藏点还行吗,说完哈哈大笑起来。
小顾说,这回回家了看你往哪儿藏。
王晓军嘿嘿一笑说,这就不用你操心了,我自有办法的。潇潇看着大家苦中作乐,心里有点隐隐作痛,为别人,也为自己。
回家的路上,潇潇驾驶着金鸟,尽管秋天的风微微地,很惬意,她丝毫没有感觉,仿佛丢失了前进的方向,一种失落感油然而生……
第二天晚上,大家都来到了大华楼酒店二楼,八桌酒席,还把公司离退休干部都请来了。热气腾腾的场面,无数颗失落的心。
周书记站起来致祝酒词:同志们啊,我今天其实心情也不好过啊,常言说得好,世界上没有不散的宴席,只是我们的宴席散得早了一点啊,这是形势需要啊,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啊,我们来要适应这个不断创新的时代......大家干杯!
酒席上大家说得最多的还是牢骚话。倒是那些离休干部比较活跃,他们享受着国家给予他们的高工资待遇,医疗费用又是全报,每年都不断增加离休工资,每年还有6000元打上医保卡,用不完发还给本人,虽然他们七、八十岁了,声音却特别洪亮,反复讲他们过去怎么南征北战,枪弹下铤而走险的故事,和他们坐在一桌的几个人却在想着回家后找什么出路,做什么工作去,思虑着今后如何生存的心思,不由地反感他们,也不搭他们的话。
潇潇想,和这些朝夕相处的同事们就要各奔前程了,也有点舍不得的感觉。
周书记和王总前来敬酒,桌上人没有受宠若惊的感觉了,勉强做出笑脸应付着,更没有拍马屁的话了,已经不需要了,当然大家也不恨他们,他们都和大家一样,按照政策分流。
王总相好刘美芳坐在潇潇边上,此刻和王总干杯时的手在发抖着,她和潇潇一样回家。也许想想今后她和王总在一起的机会要少了,看王总的时候眼角有些湿润。
每个人的心思不一样,潇潇在这个单位20多年,没有爱上过谁,固然也谈不上什么情人,只是那一份工作没有了。
潇潇站起身来,举起手中的酒杯对桌友们说,尽管我们都不愉快,但这杯苦酒我们要喝下去,桌上大家响应着号召,于是仰头喝酒,一干而尽。倒酒 ,再满上,不知道是谁来了酒劲,还嚷着:借酒浇愁也是乐,嘈杂声中,潇潇只感觉有点昏昏然,大脑一片空白,也不知道大家在说些什么……
回家的路上,潇潇想了很多,想着自己从21岁到46岁在这个公司走过的人生之路,也想着今后的生活。心里是百感交集。
到家已经是十点多钟了,丈夫朱默然看着妻子赤红的脸,问她是不是喝多了酒。潇潇点了点头,哭了起来,儿子龙儿也从小房间里探出了头问:妈妈,你怎么了?没有什么,妈妈喝多了些酒,潇潇回答儿子,她想,龙儿上高中了,不能影响儿子学习。
朱默然倒来一杯茶,挤来一块热毛巾。
一上床,朱默然就把潇潇紧紧拥在怀里,还不断亲吻着她的脸,抚摸着她浑圆的肩头,潇潇低声哭着。在丈夫怀里寻找温暖。朱默然温柔地对她说,上班也多不了几个钱,在家蛮好的,也少动脑筋了,时间长了你会更加漂亮。在丈夫的安慰下,潇潇平静了许多。
人类面对社会的突然改变所承受的痛苦都是在温暖的家庭里得以释放的。
朱默然说,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也是一个探索的过程,社会的向前发展必然要经过阵痛,这是社会发展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丈夫毕竟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说的话确实是这么个理。潇潇心里很感谢丈夫对自己的理解和安抚。朱默然又说,只要我们正确面对人生,我们就会有欢乐。回家来你可以寻找自己的人生方向,你感觉怎么活着快乐就怎么活着。
潇潇感觉丈夫说得没有错,其实人不能固守在一个框框里面 ,之所以要改制也许就是要打破人们脑子里的旧的习俗,今天这个企业散伙了,明天就靠自己去走向新的生活。人生低谷也许造就了新的一天的开始。
躺在床上的潇潇想了很多,是不是自己也出去闯一闯呢?有什么工作适合自己呢?还是以后就呆在家里,反正也就少了30%的工资,怎么办?人生的路途中又是一个新的起点开始了,何去何从呢? 对每一个从改制企业走出来的人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这一夜潇潇想了很多很多……
夜已深,一缕柔和的月光透进窗户,照在潇潇脸上,只见两行眼泪在月色中一闪一闪地沿着眼角缓缓而下!随着阵痛,将会迎来曙光,明天会更好!这是历史的必然规律。
作者简介:秋韵: 原企业管理人员,已退休,退休后,在多家文学网站发表过诗歌,散文,小说,获得很多精华帖和点击率,也有部分散文小说在书刊杂志发表。2011年长篇小说《钟楼情缘》获得过中国文艺创作网读者最喜爱作品奖,短篇小说《股市十年间》在江山文学网被誉为绝品,散文《春天舞动着我的心绪》获得文学网站散文二等奖,也曾和电信,联通有过合约,登载过中长篇小说。成肇华的作品内容以人性为本,文字清丽,内容丰富多彩,生活气息浓郁,寓意深远,注意对生活的观察,小说刻画人物细腻,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多姿多彩,让人深省,回味无穷。成肇华著有的长篇小说《钟楼情缘》;诗歌散文集《远方的寂静》;《秋韵中短篇小说选》被多家媒体和出版社出版收藏。
【今音评论】
没有出卖老总的相好
小说《散伙》的情真意切在于一个叫林潇潇的人物,一个从姑娘熬到徐娘半老时,单位却解散了。她在政治上的巅峰是混到公司的工会主席。和她一起下岗的还有王总的相好刘美芳。作者先把林潇潇推出来,并且用大量的篇幅来描写和刻画林潇潇,从实际效果来看,反而把刘美芳这个人物托了起来。其实,刘美芳在小说中的笔墨并不多,甚至很少。只有一段“王总相好刘美芳坐在潇潇边上,此刻和王总干杯时的手在发抖着,她和潇潇一样回家。也许想想今后她和王总在一起的机会要少了,看王总的时候眼角有些湿润。”
但是不能小看这寥寥数语,把刘美芳念旧情,讲义气的骨质里的精神反映出来。在现实生活当中,很多老总的落马都是由其相好出卖而导致的。如果一般常识性的道理来写,刘美芳可以在这个时候检举揭发公司里的那个王总,可以痛说上当受骗当小三的经历,可以向上一级的纪委反映和其通奸之事,甚至可以因揭发有功而不被下岗等。但是,作者并没有按照这样的所谓常识去结构小说,却树立起了一个中立人物林潇潇和一个其次于林的刘美芳。
如果从小说的评论而言,也会把评论的重点放在林潇潇身上。但是,小说在暗示上,其实有一个反其道而行之的喻意在内,就是让那个刘美芳,在白描手法的作用下,刻画成了一个富有人情味的女人。这是突出和反映了小说写人性的特征。如果一味写刘美芳在被宣布下岗时如何想法算计和揭发王总的小说,那距离真正的小说还很远。但是,在这里,却把刘美芳的文化底蕴要超过林潇潇来认识的时候,或许会遇到一些干扰。比如,认为林潇潇是公司被宣布下岗的主角,无论从其工作经历和老公身为保险公司老总的地位而言,评论都应该把林作为重要人物去评。其实不然,刘美芳是在林这个人物1衬托下,相对林而言,显得更加质朴一些。比如从她被宣布下岗的那一刻起,会感觉到这个人物的眼神是眷恋式的,心理是受伤和柔弱的。像这样的人物设计,可能作者也没有领悟到旁线人物的影响已经涵盖了主角林。这是由于小说按照人性的角度去衡量的。因为写小说不是写过程,也不能只写故事,更不能把检举揭发来作为小说的重头戏来写。然而,像这样的认识和做法,并没有被有些作者所认识和影响。这时候,小说创作的路子就走歪了。
但是在这篇小说里面,我们看到的刘美芳是一个容易动情并且还是一个有点温情的女性。这比较符合女性的特征。而在现实当中,真正能还女人应该有的温柔和情谊的刻画的作品少了,一般都以大局为重和针锋相对的刻画比较多。其实,在生活当中,真正能影响男人一生的还是以女性为主。其中,可以有妻子,也可以有朋友或其他人的影响等。在这里,刘美芳这样的人物,是一个正常的、懂道理的女人,而不是在不得势或触犯自身利益时就检举揭发的女性。因为,生活因为女性存在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这个多彩,并不是以检举揭发为主的生活模式。
荣誉顾问 :关敏仪 然空 萧潇
秋秋 胡晶清 施国标
评论:今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