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谢富云,安徽人。喜爱文学,擅长诗歌,常以诗的方式表达人生悲欢,作品见报刊杂志及微刊。生活中素心如莲,淡雅清新。
旷野
文/谢富云(安徽)
迎着北风走进深秋的陌上
彩霞落日长
可是传说中蚩尤的战场
不知名的野草在风里凄凉
遗留岁月的沧桑
抚一把流云
时空残留的气息里
有清凉的纯
寻不到一代天骄铁木真
最美的白云里
英雄绽放的灵魂幻化成神
【今音评论】
《旷野》以行走于天下为己任的狭义之心,来作为诗歌人物的性格假设,并由此来推断“最美的白云里/英雄绽放的灵魂化成神。”这时候的“英雄”和诗歌题目的《旷野》基本上配比成功。这时候就要考量“英雄”的出处和基本实力。这是行走《旷野》的基本条件。
在诗歌中,能够确认“英雄”出处的是第一段第三行的带有历史共性的“传说中蚩尤战场”。
而从其基本实力来看,就诗歌里面的表述,只是从侧面用渲染的手法,也在第一段的第四行和第五行,“不知名的野草在风里凄凉”来印证当年的目击证人。
那么现代人是间接地从历史“野草”那里,得到一丝信息。这时候,可以确认,诗歌的第一段为全诗之首。比如,首为“传说”,首为“北风”,甚至,首为“野草”。
接着,就要考虑设定诗歌题目《旷野》的缘由。比如,一个是“英雄”驰骋的疆场。另一个是“英雄”施展才华的地方。可惜,以悲情收场或告终的含射,在现实当中其实是指坎坷而言。
从古为今用的角度去看这样一个事实,或者是一个问题,如何去面对和如何去借鉴,在诗歌中也可以作为一个课题单列出来。评论诗歌不是从头解读到尾。而是要分析,要求证。
在这里就要分析“英雄”在现实中有无用武之地。这样的矛盾非常尖锐,因为尖锐,才经常听人说“英雄”没有用武之地,其中也包括《旷野》。这是诗歌有意思的地方,也是共同探讨和激发兴趣的一个话题。
但是在诗歌中所看到的“英雄绽放的灵魂幻化成神”。像这样的结果,不能说不好,但是,作为诗歌理想主义的一种操作手法来看,有时候也存在着无奈之举之嫌。
诗歌一共三段十一行。在评论当中,有意忽略“铁木真”,然后再来听“传说”,又会发现,更多的“一代天骄”或许还流失于历史中没有被挖掘出来。
这时候,诗歌客观存在的历史观意识,如果能够对应诗歌题目,同时也去多关注一些,至于神的传说与人物还会出现更多。
最后谈诗歌中所提及的“一代天骄铁木真”。
他是成吉思汗,蒙古族 元太祖,世界历史上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冒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