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希望(微小说)
作者:朱建中(江西)
春晨,大山深处,太阳来的迟,走的也早。

伟江急忙吃完早餐,背起装有红薯,烟熏的熟腊肉和米饭的饭盒的旧帆布书包,拿起用草绳捆好的五六个黑白相间的旧蛇皮袋,然后把蛇皮袋和锄头,劈刀绑在摩托车的后座位上面,骑上一辆老旧式的摩托车,告别妻子应莲,和村里几位年龄相仿的男女,一同向离村二三十里开外的磨盘山骑去。
春分,下了几天的绵绵小雨,又晴了两三天,磨盘山的小竹笋正长势喜人,而且野生菌菇也不少。这对于山里人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收获,不容错过。

天色从瓦蓝到湛蓝再到明亮,太阳如一只烫红的铁球,滚上了山头。虽然是山路,但对于伟江这帮从小经常在山里玩的人来说,也是轻车熟路,不一会儿,就到了磨盘山山脚下。
磨盘山海拔有五六百米高,绵延起伏向西延伸,山上树木遮天蔽日,草木丛生,山花烂漫,林间溪水潺潺,小竹林生长在山南处。伟江一行人就从南边进山,如果不是应莲犯了哮喘,应莲肯定会和伟江一同前来。
伟江几人约好了时间,地点与及注意事项,不能走散后,就各自上了山。
春分时节,万物蓬勃生长,山上杂木丛生,还不到几分钟,伟江两只手臂沾满了碎木屑草,两只手掌已被荆棘划破,满头大汗,脸上也火辣辣的痒。小竹笋漫山遍野,一根根破土而出,如散落在竹林里的千万支利剑,让人惊喜。伟江慌忙放下锄头和蛇皮袋,用手拔了起来。只听见拨笋发出清脆的“咔吱咔吱”声响,没过多久,就拔了一大捧。伟江感觉有点累,想坐下来歇一会,但一想到儿子伟杰女儿伟英学费还没凑齐,手便停不下来,看见又粗又嫩的笋子,就象看见钞票,浑身便充满了力气。特别是看见草叶间那些松茸,鸡油菌,更是精力充沛。不知不觉,就拔了满满的两蛇皮袋竹笋子,也捡了好几斤野生菌。太阳也已到山顶当中,该是吃午饭的时候了。
只听见同伴呼喊声:“嗨嗨哟!”伟江马上应道:“哟嗨嗨!”

这是他们之前说好的暗语,不能呼喊同伴的真名,怕引来不祥,惊动山神。七八个同伴在一棵大树下,找了一块比较平坦的地方,铺上一块从家里带来的油纸薄膜,然后各自拿出从家里带来的饭菜,开始吃了起来,伟江和另几个男人喝了一点白酒,点上烟,聊起了家常。
“伟哥,嫂子哮喘好了些没?天气渐热,应该会慢慢好起来”林关心地问。
“伟哥,你真不容易,嫂子病了好几年,做不了重事,而且还要供两个小孩读书”明也关心地说。
“没事,只要身体吃的消,你们侄儿侄女也够争气,在学校还行,等过了这几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伟江乐观地回应。
“对,对,侄子们也争气”同伴应和道。
他们吃完饭,几个人就靠在树干上打起盹,休息了半小时左右。又开始忙碌了起来,但伟江没有休息,而是想多拔点笋,想多换点钱。
不知不觉已是傍晚,同伴用同样的呼喊声,告诉同伴准备回家。他们把装好的竹笋袋,一袋一袋扛到山脚下,绑到摩托车上,回到各自的家。

伟江远远就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站在村口的树下,好象在等他。伟江知道是应莲,不放心他。
“你进屋吧,傍晚站在村口干嘛?天气有点凉”伟江提高嗓门,有点责怪似的口气。
应莲慌忙转过身,跟在摩托车后面。“未看见你,心里总不踏实”应莲怯怯地说。
“有什么不踏实?又不是我一个人,七八个人怕什么,你把自己照顾好,比什么都强”伟江声音依然很大。
“伟江,我跟你说个事,今天伟杰伟英都回家来了,说要交两百块资料钱,你到家就不要说去借,免得伤了孩子们的自尊”
“我懂,明天把这些竹笋子和菌菇送到本哥酒店里去,不就有钱吗?不要你操这个心。”伟江笑着说。

“今年的竹笋子又粗又嫩,菌菇又肥又厚,价格肯定不会差”伟江继续说道。
“是,是”应莲接连说了几个是。“本哥对我们不薄,下次要记得摘些上等的菌菇送给他”应莲心底善良。
“不要你啰嗦,我还不懂这些?”伟江笑应道。
夜幕降临,山村人家渐渐亮起了灯火,把他们的行影拉得忽长忽短。
伟江一家子吃完晚饭后,在灯光下忙碌了起来,他们把笋壳剥掉,洗净,修剪,扎好,把菌菇摘好,挑好,装好。忙完这些,晨曦已透过窗门。
他们内心都有一种希望,希望黎明早点到来!

作者:朱建中。江西省,丰城市,孙渡街办人。热爱生活,喜爱文学。有不少微小说,散文,诗歌散见于一些网络平台和纸刊。曾获得过丰城市“党在我心中”征文比赛二等奖,有多篇故事在浙江省慈溪人民广播电台播出过。中国乡村作家会员,丰城市作协会员。工程师职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