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度“洛宁榜样”年榜人物

1.张应周,男,汉族,1958年生,2003年起担任河南省洛宁县上戈镇庙洼村党支部书记。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他将海升农业先进的技术、管理模式和优质苗木向村民推广,发展苹果精品示范园1200亩。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积极开展疫情宣传、入户排查、卡点值守、做群众思想工作。2月14日傍晚,他一路护送50余吨满载全县干群捐赠的上戈苹果、金珠沙梨、萝卜等果蔬卡车,奔上驰援武汉征程,顺利把救灾物资护送到武汉,赢得了全县广大干群的广泛赞誉。2020年5月,荣获“洛宁县抗击疫情最美志愿者”;2020年9月,荣登当年2月至7月“中国好人榜”。

2.张伟民,男,汉族,中共党员,1970年生,现任洛宁县新联会副会长。“防疫夫妻档,上阵父子兵”。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张伟民带领骨干医生、护士坚守郑卢高速洛宁西站口设卡防控,中午不休息、晚上加班到深夜,经常以泡面充饥。25岁的儿子张国梁,在爱德医院工作,妻子张彩红自愿在城关镇西关社区卫生室为居民提供防疫服务,一家三口坚守抗“疫”一线,难得见面,只能用微信互相鼓励,用奋斗与坚持,共同守护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2020年5月,荣获”洛宁县抗击疫情最美志愿者”;2020年10月,荣获“河南省疫情防控身边好人”。

3.韦新建,男,汉族,1969年9月生,洛宁县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自1990年参加工作以来,就一直从事内科临床工作。2003年抗击非典时,他就主动请缨,在隔离区战斗了十多天,在他的带领下相继牵头创建了感染科、呼吸科;2009年9月,洛宁出现甲型流感疫情,他在左手骨折的情况下再次主动请缨并成功阻击疫情蔓延;2020年1月22日,他主动请缨,进入医院传染病病区工作,和大家一起共同防控疫情。在他的带动下,科室医护人员主动请战,纷纷加入疫情防控队伍,他曾经连续11天坚守岗位没有回家休息。2020年12月,韦新建被评为洛阳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4.张应娜,女,汉族,1989年12月生,洛宁县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护士长。2019年6月,县医院根据发展需要成立了感染性疾病科,还在休产假的张应娜接到任务后,立即奔赴工作岗位,她克服种种困难,带领全体医护人员完成组建科室,逐步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各项规章制度,促使各项工作逐步步入正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时,县医院作为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要承担收治病人的任务。张应娜按照医院的统一安排,迅速同科室人员一起将感染科病区原来病人进行分流并妥善安置。疫情防控期间,张应娜还充当了发热门诊的监督管理员,协同院感控科对发热门诊工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2020年先后荣获“洛阳市五一巾帼标兵”,“洛阳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5.霍春霞,女,汉族,1971年7月生,马店镇关庙村农民。2013年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5年光荣脱贫。脱贫不脱政策,2017年政府补贴4000元,她依托当地金珠沙梨产业,在赏花和采摘季节搞起了农家乐;她花两万多元养了两头母牛,第二年生了两头小牛犊。此两项加上政策补贴,除去各项支出,每年净赚4万余元。如今,家里彩电,冰箱,空调等家电一应俱全,还购买了一辆小轿车,她用于接送在县城上学的两个女儿,她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让全家人过上了幸福生活,成为全村“脱贫致富”的典型。《大河网》等媒体对其事迹进行了宣传报道。

6.毋喜凤,女,汉族,1996年1月生,“95后”特岗教师,现任教于洛宁县杨坡中学。为支持家乡教育事业,2019年,她放弃服装设计高薪职业,返乡任教。作为学校最年轻的班主任,她以爱动其心、以言导其行,自制“学生纠错本”掌握每个学生情况挨个辅导,首创“福气卡”班级管理评比办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她的“光皮”工作笔记本,备注满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留守儿童、家长联系方式等信息。她所任教的学科,8次考试连续5次获得全县前3名。2020年12月,洛阳日报以《守在校园中 希望花开早》为题报道了其先进事迹,本人获得洛阳市“首届青年职业优秀教师职业风采之星”和“中华魂”读书社团优秀辅导奖等荣誉称号,2021年3月获得“2020年度最美洛阳人十大楷模”提名奖。

7.张晓楠,男,汉族,1990年5月生,马店镇关庙村人,返乡创业大学生。2016年3月,在马店镇和帮扶单位支持下成立洛宁县马店金珠沙梨发展有限公司,并在淘宝网注册成立了金珠沙梨电商运营中心,通过网商优势,宣传带动金珠沙梨产业发展。以金珠沙梨为主导产业,带动周边群众开展技术培训、仓储、物流、加工、营销、休闲旅游乃至特色农业等多种产业共同发展。目前全村种植沙梨面积2500亩,每亩收入3000-5000元,带动就业1500余人。2017年荣获“洛阳市农民工返乡创业之星”荣誉称号,2018年度被评为全县“先进企业家”,2019年被评为“河南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

8.贾作鹏,男,汉族,1981年6月生,赵村镇南头村农民,是大艾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2020年疫情期间,他尽其所能“献爱心”,通过线上线下赠送价值20万元的消毒液10000瓶,向洛宁红十字会捐赠艾条2000个。同时,动员周边群众到公司务工,解决就业岗位120个,累计支付工资700余万元;通过艾草种植技术培训,免费提供设备进行规模化种植,带动476户贫困户,增收1600余万元,为全县脱贫攻坚做出了积极贡献。

8.王佳豪,男,汉族,1987年3月生,浙江省嘉兴市人,现任洛阳中元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第一时间响应国家号召,为洛宁县红十字会捐款2万元,用于当地疫情防控工作。同时,投资1200万元新注册成立了中元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新上口罩生产线7条、防护服生产线4条、口罩机7台、点熔机130台、锁边机60台等设备,向洛宁县疫情防控累计提供口罩200万只,防护服近6万件,向县外及国内外地区供给口罩1500万余只,防护服20万余件。同时,在推进“六稳六保”政策中,带动当地就业450余人,其中贫困户135人,贫困户累计增加工资收入450万元。2020年,他本人荣获“洛宁县五一劳动奖章”。

9.曲琦洋,女,汉族,2008年4月生,是洛宁县第二实验小学六一班学生。她勤奋好学,懂事孝顺,勤俭节约,乐于助人,积极参加劳动和学校的各种活动,有责任心,有爱心,是品学兼优的一名好学生。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她砸碎自己的储钱罐,把攒下来的零花钱和压岁钱1000元捐给了武汉雷神山医院;3月8日她把攒下来的518元捐给了“洛宁县红十字会”;3月10日她和妹妹一起为湖北红十字会、武汉红十字会分别捐款500元;她把每天节省下来3元钱的生活费,捐给湖北孝感慈善总会……疫情期间,她和妹妹共向疫区捐款2650元。点滴爱心汇大海,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一名少先队员“红领巾心向党”的责任和担当。2020年,荣获“洛阳市新时代好少年”。

群体:洛宁县援鄂医疗志愿服务队
2020年春节,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国的紧急时刻,接到驰援武汉的通知后,县中医院蒋旭东、贺金武、程雅新、黄飞飞和县妇幼保健院李凡凡、师江鸽共6名医疗志愿者,连夜报名,组成洛宁县援鄂医疗志愿服务队,紧急驰援武汉,尽职尽责、勇于担当,用救死扶伤的大无畏志愿服务精神,为全县人民赢得了荣誉。在最危险的时间里,走向了最危险的地方——武汉青山、江汉方舱医院,拖着沉重的防护服,忍受着汗水湿透衣背,悉心照料病患,坚守56天实现了方舱医院医务人员“0”感染、收治患者“0”死亡、治愈患者“0”回头、救治过程“0”投诉的高质量服务,向党和国家交出了满意的答卷,成为洛宁人民的骄傲。2020年4月5日早上,县领导高速路口迎接、沿途群众夹道欢迎,6位勇士前往县委大院参加“致敬援鄂勇士、欢迎英雄凯旋”仪式,全县人民以最高规格、最深敬意,迎接“白衣天团”回家,以一座城的温暖迎接英雄凯旋。2020年5月,荣获“洛宁县最美志愿服务团队”。(来源:文明河南在洛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