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青神县高台镇河坝子社区500亩“玉蟾茶”茶叶基地欢迎你!
散文
书记的耳光
这是一件令我记忆了几十年的事件,每每想起,都令人心潮激荡。
改革开放初期的一个仲春时节,我作为广播站的记者,有幸随时任中共菏泽地委书记周振兴同志到曹县革命老区曹县韩集公社红三村看一位杨得志将军当年的老房东,老共产党员倪巧云老人。
随同的有时任曹县县委书记,武装部长等6人,乘坐两辆北京吉普。
到韩集后,周振兴书记没在公社和大队停留一步,直奔倪巧云老人家中,此时老人已重病在身,当周振兴握住老人枯瘦的手问老人还有什么要求时,倪巧云老人犹豫了一下,说“就是想吃半碗肥中带瘦的猪肉”,说完,老人又后悔了,却用令一只手拍打着周振兴的手背:“也就是这么一想,周书记别当事”历来以雷厉风行,低调和亲民的工作作风著称的周振兴,一下泪流满面。他双手握住老人的双手:“怪我,怪我们啊,老人家,对不起您”。他抹了一把脸,回身掏出自己衣袋中的一沓钱,递到赶来的公社书记手中,县·社领导纷纷掏自己的衣袋,被周书记一把按住了。
无用言说,老人当天就吃上了肥中带瘦的肉。可周书记再回到县城,参加了县委的一个汇报会。会上他眼含热泪的讲了一段话,“倪巧云老人80岁了,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她牺牲了丈夫和孩子,抗战时期,在抗战堡垒红山村,在做杨得志将军房东时,为接待来往的抗战将士,她曾一天做过9顿饭,为让将士吃饱吃好,她变卖了家中所有值钱物件和娘家陪送的嫁妆。现在在我们领导下,生重病了,竟吃不上半碗肥中带瘦的肉。同志们,我们还有脸当他们的书记吗”。说着,周书记突然抬手搧了一下自已的脸,我们这些大大小小书记的脸还叫脸吗。
这一耳光打的是那样清脆,话说的那样沉重。坐在他身旁的县委书记,一下腑在桌上,低声哭出声来。
“周书记,该打的是我,是我,请地委处理我”。
一时间,所有与会人员都低下了头。收起了原先准备好的,各自工作成绩的汇报稿。
时间已过去三、四十年,可周书记那一耳光至今回荡在我的耳畔。现如今,这些老领导早已退出领导岗位,但他们那种为小事的自责,为党,为国,为民的担当,树起一代共产党干部的风范。
愿那一记清脆的耳光,能扇去层层不实的政绩观和种种官本位的自尊盲从。
作者;天阔
(后记)
散文《书记的耳光》2O18年7月3号在菏泽曰报发表,迅疾被中央媒体加编者按转发全国,人民日报,新华社,求是网,半月谈,中纪委监委官网连发和全国几百家传媒的转发迅速在全国掀起《耳光》点赞转发潮。2O18年8月14日,人民日报以《一记耳光打醒多少麻木的心》为小散文巜书记的耳光》赋于特别的意义。
2021年1月,突发河南济源市委书记在领导小食堂因吃饭级别问题当众打了市政府秘书长一记耳光,此事被报道后,迅速传遍全国,新华社,求是,中纪委官网,央视新闻等以《这一记耳光是病态》等文章抨击这一事件,紧跟的是许多网友重发菏泽周书记的耳光巜书记的耳光》。央媒又以巜两个耳光,两种境界》再次将巜书记的耳光》全文全国推发。使一篇小散文阅读转发过亿,开了小文章大用埸先例。令广大网友称奇的是,两个耳光均为吃而打响,一个是为我们重要优抚对象,吃不上半碗猪肉而自责,担当,坦荡的共产党干部一心为民高风亮节而感动,歌颂,一个是为干部呈官威,官霸而抨击,批判。前一耳光将共产党干部威望打的至高无上,后一耳光打的千夫所指,令众人失望。

作者简介
王泽坤,笔名,微信名天阔,三苏文学社荣誉社长,曾任56005部队战士,文创员,广播电台,电视台长,广播电视局局长。现任曹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关工委副秘书长,中华新闻通讯社特邀主任记者。先后在全国新闻媒体,文化文学刊物发表多篇诗文和电视记录片。所著散文《书记的耳光》为《人民日报》新华社《半月谈》中央《求是网》《中纪委国监委网》及凤凰资讯,共青团中央网等全国300多家媒体全文转发。获千万阅读量。报告文学《石父》中篇小说《生死班和他们的战友》,《党员干部运粮队》均获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