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仲春时节,天空碧蓝碧蓝的,湛蓝的大海泛着白色浪花,河边的柳树摇曳着绿丝婀娜多姿,草儿睁开腥腥的眼伸着懒腰从土里钻出来为大地梳妆,梅花、玉兰花、樱花、海棠花竞相绽放,整个港城花红柳绿,姹紫嫣红,我日日陶醉在美丽环境中。
自从换上新手机,每天乐此不疲地观看各种小视频,不时发表小评论,传递自己的看法,为社会增加一份正能量,因此,也获得了众多粉丝。然而,近期的几个小视频,把我的心情直接打入冷宫,不禁忧心重重。
因家庭关系不和睦而导致接二连三的发生年轻妈妈坠楼事件。有一个年轻妈妈带着一个四岁、一个两岁的孩子从24层楼跳下,三亡;还有一个年轻妈妈,扔下一个九岁、一个八个月的孩子,跳楼结束自己的生命;仍然还是一个年轻妈妈扔下刚满月的孩子,自己从跳高层楼跳下……。看到这样的视频,作为女性的我非常忧伤难过,泪水从眼角溢出。我深深为以跳楼方式结束自己年轻生命的女同胞痛心,深深为其孩子和父母痛心,深深为已婚女同胞担心。同时,有一个疑问让我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结束生命的都是年轻的女同胞?
事实上,现在大龄青年很多,尤其在农村,哪个村也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自从儿子到了一定年龄,父母就千方百计、百计千方的想尽一切办法为儿子娶媳妇,有的甚至盖好房、买上车准备着,可见娶媳妇之难。然而,娶到媳妇抱上孙子(孙女)的,反而又得而复失,这问题到底出在哪呢?

思前后想感到应该与那么几个因素有关:
封建社会的残余思想在一部分农村还占有相当的地位。导致悲剧的直接原因则是媳妇和婆婆产生矛盾,丈夫不作中间调和,而是对媳妇大打出手,媳妇感到委屈和无望而跳楼。我着实疑惑:“男女平等” 的婚姻关系已提倡70多年,然而在这些地方还只是口号,媳妇根本无法放在同丈夫同等地位上,尤其有些婆婆还像封建社会婆婆一样,把儿媳妇当成打压对手,不但在背后对媳妇说三道四,甚至还当面辱骂,教唆儿子大打出手。我就不理解了,没娶儿媳妇时到处张罗,求爷爷告奶奶,娶了儿媳妇又当仇人,这到底是什么心态呢?
产后抑郁症导致年轻女性走上轻生道路 。据相关介绍,产后抑郁症的产生除遗传因素之外,各种神经递质及神经功能活动异常,社会环境因素如遇到应激性生活事件、重大挫折,感觉没有人能够帮助自己失去自信等原因。说白了就是因产后身体原因和产妇极度缺乏安全感。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听到年轻妈妈跳楼事件,这些人从小受到良好教育和阿护,结婚生孩子后与自己想象反差太大,尤其家庭关系导致心理崩溃,感到生活无望,走上轻生道路。那么,这就提示人们:生了孩子的年轻女性,孕前孕中产后身体素质和家庭环境优劣尤为重要,每家庭都应特别重视。就是从从优生优育的角度讲,也应该为孕妇产妇创造快乐开心、营养丰富的环境,不但能减少或减轻抑郁症的发生,还能为胎儿婴儿健康提供良好环境。
作为娘家不能一嫁了之,嫁出的姑娘不能真的成了泼出的水,应时时关注女儿婚后和产后的生活状况,关注她们的家庭关系;更不能把嫁姑娘当成敛财的时机,索要彩礼,让女儿在婆家抬不起头。
作为婆家,尤其是丈夫,对于孤身嫁过来的媳妇应倍加阿护,因为人家是放弃自己适应的生活环境来到陌生的环境,婆家不能把儿媳妇当外人、当保姆、当生孩子的工具,尤其在孕期产后,必须创造快乐温馨的环境,不能用30年前、甚至60年前的条件和现在条件比,毕竟现在已是充满知识、充满文明、物质丰富的22世纪。
最重要的是:无论青年男女,都应理直气壮地提倡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任何为彩礼、为家人、为年龄、为感恩为前提的婚姻都是不道德的婚姻。没有爱情为基础的婚姻不亚于让自己进入“坟墓”,也是各种矛盾的结点,无论社会风气怎样变化,爱情依然是最美好的事物。
女性极度缺乏自立自强自信意识。女性在毕业后结婚前,还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最起码能够养活自己,孝敬父母。结婚生孩子后放弃了学习工作的基本权利,心甘情愿地把自己放在家庭保姆的位置上,全身心的担当起照顾家庭和孩子的责任,花钱伸手向丈夫要。如果遇到懂得珍惜或没有遇到经济问题,日子还好些,反之则让自己陷入万劫不复之境。在遇到无法解脱的事情时,以命相搏,不但毁了自己,也毁了孩子,毁了自己的父母和亲人。这不能不说是悲剧,是这些女性和家庭的悲剧,也是社会的缺憾。

那么,怎样杜绝上述问题发生呢?浅见有四:
女性一定要做到经济独立,这是男女平等的基础。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收入。也许有人会说,孩子那么小怎样出去工作?那么,我想说:在50年代,女性的产假是56天,孩子56天就上托儿所;80年代后,女性产假5个月,孩子5个月就去托儿所,孩子不都长大了吗?现在,幼儿园不办托儿班,但大部分公婆和父母还是愿意帮助带孩子的,如果真想工作还是能实现的。再说,自己有一份工作,不但有一份收入,还能实现个人价值。每天忙忙碌碌,不但心情会好起来,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极有好处的,女性的社会地位、家庭地位都会得到改善。一个已婚女性也是一个社会人,困难和挫折也会无时不在,付出也会更大,更辛苦,自己一要更加努力去克服、去战胜,去适应,在迷茫失望时寻求新的希望。
已婚女性一定要有独立生活的家庭。与婆家(娘家)长期生活在一起,由于两代人的文化、观念、习惯的差异,一定会有各种矛盾产生。现在的年轻男士大都是娇生惯养长大的,和家人的感情远远超过和媳妇的感情,尽管已经成家,但是感情还在自己的亲人身上,所以俗称“妈宝男”。在婆媳产生矛盾时,大都向着自己的家人,促使矛盾升级。如果单独过,没有家人的参与,遇到问题两人协商解决,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互敬互爱,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矛盾就会少许多,也才像个过日子样子。

建议幼儿园恢复婴儿班 。早些年,职业女性都是按时上班,把孩子放在托儿所,哺乳期按时送奶,上下班自己接送孩子。确实有些忙,但是,很充实,很快乐。现在孩子大都三岁开始上幼儿园,之前由公婆、父母看护,喂养方法、教育方法都存在很大差距,尤其有的女性放弃工作自己带孩子,全靠丈夫收入支撑家庭,产生各种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孩子去幼儿园呢?夫妻共同养家,共同承担家务,也会少了许多家庭矛盾。降低孩子上幼儿园年龄,恢复婴儿班非常迫切和需要。
建议各级妇女组织加大对已婚妇女的身心健康的关注程度。不仅关注妇女就业,也要关注家庭。妇女组织是女性的“娘家”,这是不能改变的关系,如果改变了,女性就成立了单打独斗的个体。应对每个已婚女性做到心中有数,尤其生活在农村的女性,妇女主任应承担起娘家人的职责,及时发现和调节家庭矛盾,及时调节和控制矛盾升级,避免不应发生的事情发生。
生命是可贵的,尤其是有了孩子的女性生命更珍贵,因为她们肩负着抚育祖国后代、赡养父母的双重责任。孩子失去母亲,就成了一棵草,那种缺失母爱的痛苦比黄连还苦,母爱是一种无法替代的爱。父母失去女儿,那是一种残酷的折磨,一生都活在痛苦中,尤其独生子女,会让父母成为孤寡老人。所以我常说:“女性的生命不属于她自己,真正属于的应是她的孩子和父母。
每一个家庭都是社会的一个“细胞”,细胞健康了,不但家庭和睦幸福,还能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反之,则相反。因此,婚姻与家庭问题不仅仅是家庭问题,还关乎整个社会。但愿不再发生年轻女性因家庭问题跳楼事件……。
梅花依然灿烂,玉兰花依然妩媚,樱花依然迷人,海棠花依然热情奔放,春天不仅给人们带来美好的季节,也给给人们带来生命力量的启迪。珍惜生命,珍惜美好时光,不负伟大的时代,在奔赴全面建设小康的征程上,一个女同胞们都不应掉队。
欢迎读者参与讨论,把看法写在留言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