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我读完《静听花开》后的第一个感受。
这本书放在教室里已经有一个学期了,每天备完课改完作业的闲暇,我都会习惯性地翻开它。
这是一本我们学校自己编的教育叙事集。里面涵盖了全校八十位老师在平时教育教学中的点滴小故事。每次阅读都能给我新的视角、新的思考、新的体会、新的感想。
那一篇篇短小精炼的教育好文章,一个个充满真情实感的小片段,可读性强,内容实在,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信息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读着它,我思绪万千;合上它,我心潮起伏。书中那些平凡真实的师生故事,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仿佛正站在我的眼前,时时感染着我、感动着我,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有时,我自己仿佛也成为了其中的一员,看看他们,想想自己,我感到自愧不如。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身为教育者,全身心地去爱学生固然重要,但教育智慧不可少。只有既有爱心,又具有教育智慧,才能更有效的教书育人。
爱究竟是什么?它像空气一样,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但又因为它无影无形,往往又很容易被我们忽略。但我们的生活中不能缺少它,它的意义已经融入我们的生命。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石。如果我们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没有功利性的,老师对学生的鼓励,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是一个无意的微笑,孩子就会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感受到爱,并把这种美好的感受传递给更多更多的人……
可以说,对学生每个老师都倾注了爱,但爱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我们的身边这种现象数不胜数。学生病了,老师上门探望;课落下了,利用业余时间补;校内摔倒了,碰了伤了,作为老师,我们都会小心呵护,及时与家长联系。但结果不一定如你所想,可能会令其家长感动,令周围的同仁称赞。但有时真不能让学生从根本上改变。我想,收效不明显的原因主要是我的教育智慧还不够,没有能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思想问题。
学生之间打打闹闹,斗嘴绊脚,我总认为是小儿科的事,所以总是用很简单的谈话和互相道歉来解决。却很少会想到去找找发生矛盾的真正原因,是它自身的,还是和家庭环境有关。这本书里的好几件事都告诉了我,学一点心理学,走近一点学生,花一点耐心,多一份爱,这样我们的收获会让我们惊喜。
如何走进孩子的世界?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孩子,我最需要的是什么?假如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做?换位思考使我明白: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多一些耐心和等待,就会多一种教育的方法,就会让自己、让学生多一份快乐。换位思考让我不知不觉地走进孩子的心灵,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感受他们细腻、透明、五彩的童心,换位思考成了我和孩子们零距离沟通的一条无障碍通道。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对一个个活生生的孩子,应当把阳光洒在他们每一个人的心田,要花更多的心思去了解他们、研究他们。”一语道出我们班主任比别人更要用心,不仅对每一个学生用心,要用心关注“优秀生”、“偏才少年”、“灰色儿童”、“潜能生”,慧眼识金,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助其自主成长。做教师的千万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学生,每个学生都是“变数”,在发展,在变化,教师对他们投入细致的感情,加温到一定程度,他们会成长,会进步。每个学生都有被人赏识的渴望,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给他们一些宽容和鼓励,多给他们一些关注,最大限度地为他们创造表现的机会。
我久久地徜徉在这片书海中,深深地懂得教书育人的不易,我要学会爱,爱在细心、爱在细节。让学生在爱中茁壮成长,让自己在爱中体会教育的真谛!
每个人都有一双天使的翅膀,飞翔在真爱和感动的天空中;每个孩子都是一朵带露的花苞,绽放在理想与微笑的晨曦。让我们凝视心灵天空里的爱的蔚蓝色,静静地倾听每一朵花开的声音……
(编辑:田树兵 胡均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