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梁”的传说
戴永久
相传,古时苏北里下河地区有一殷实之家,祖传的几百亩水田大部分由佃户租种,定期收取田租;自营的油坊、粉坊、豆腐坊生意兴隆,财源茂盛,小日子过得“糖”香。
年过古稀的老板文雅笃实,心地善良,勤俭持家,好善乐施,人称“活菩萨”。平日里左邻右舍遇有困难,他无不倾心帮扶,佃户们遇到天灾人祸,他更是鼎力相帮。
有一年,里下河发大水,一年一熟的庄稼颗粒无收。为了活命,贫苦农民只得用泥土封好家门,合家老小划条小船,逃往江南谋生。其中有一佃户将手头积存的几个零钱买了一群小鸭,祖孙三代艰辛地划小船一边放鸭子,一边向江南逃荒。
到达江南后,一家人以船为“家”,白天老人小孩放鸭子,夫妇俩帮人家做工,挣点粮食勉强糊口。眼看着满怀希望的一群小鸭一天天长大,一家人巴望来年春天卖掉鸭子返回老家,买回种子继续种田。秋收时,水田里众多的青蛙,螺蛳及各种昆虫等皆是鸭子的美味佳肴,几天下来群鸭渐渐地只只膘肥肉壮。一家人笑得合不拢嘴。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天下午,老太太和小孙子坐在田埂上看着鸭群在已收割的稻田中拼命地追食青蛙、昆虫。天真无邪的小孙子依偎在怀中,全神贯注地听奶奶讲:盘古开天辟地后,迈开双脚拼命追杀与人类为敌的妖魔鬼怪,累死以后骨头变成了高山峻岭,皮肉变成了土壤,血液变成了江河湖泊和海洋,毛发变成草木和森林,眼睛变成了太阳和月亮。这一老一少,老人讲得来劲,小孩听得入神,早把看鸭子的事忘得一干二净。
猛然间,“不好了,鸭子进田吃稻子了。”几声大呼,二人吓了一跳,赶忙起身奔去一看,已收割的闲田里全无鸭子的踪影。糟糕,哪是我家鸭子进了人家成熟的稻田?二人急忙到一望无际尚未收割的稻田边一望,全无鸭子的踪影。
我家鸭子究竟到哪里去了呢?还是耳聪目明的小孙子首先发现了稻田里鸭子的动静。老奶奶侧耳一听:稻田里群鸭吃稻子发出的沙沙声响成一片。这下子完了,老奶奶身不由己地瘫倒在地,嚎啕大哭。这时,一群人如狼似虎从村中呼叫着直奔稻田,追、拦、堵、截,见鸭子就捉。也是人多势众,不足一袋烟的功夫,众人手提着挣扎无果“嘎,嘎”乱叫的肥鸭发狠道:“拿钱来赎鸭子。”说罢瞪了祖孙俩一眼,扬长而去。
小夫妻俩闻讯赶来,“呼天不应,唤地不灵”,走投无路,只好卖掉小船,一家人沿路乞讨回家,恳求主人帮忙。一家人艰难前行中,突然发现自家老主人坐着八人大轿匆匆而来。夫妻俩当即迎面跪地连呼:“请老爷救命!”
老主人停轿问明原委后说:“不碍大事,你们回去找小主人就行了。现在,我出门有点事,你们回去告诉家人,老太太马桶后地砖下的坛子里有150两纹银,请他们收好。我一时不得回家,有事可到江南‘跨梁’家来找我。”说罢,众人起轿飞驰而去。
种田的讨饭到家后,屁股不曾掸地,就直奔主人家而来。见主人家厅屋灵堂内,挽幛高挂,哭声一片,不禁惊讶问道:“主家哪位归天?”“老爹归天,你还不知!”“我前天在途中还遇见老爹坐八抬大轿出门有事,怎么会死呢?你千万不要嚼舌头咒人。”
小主人一身重孝流着眼泪走上前来,种田的将在路上遇见老主人的情景如实禀报。小主人听罢将信将疑,赶忙回到后堂,将详情禀报母亲。然后,母子俩到房内挖开马桶后面的地砖,下面果然有一只小坛子,打开盖子一看,真的是一坛白花花的银子,过称后一两不多一钱不少,正好是一百五十两纹银。这让母子二人大吃一惊。小主人当即让他先去帐房支了银两,回去买种粮作春耕准备,允诺丧事办好后,就帮他去江南处理鸭子事宜。
丧事完毕,主仆二人随即动身前往江南,一来讨要被人家捉去的鸭子,二来寻访老主人的下落。过江到达江南地界,二人一路打听,直向无锡、常州交界处鸭子被捉的地方奔来。糟糕的是:苏南人听不大懂苏北话,他们问“跨梁”的时候,必须选择年岁大见识多的人,通过反复比划方能凑效。
一天下午,二人见一位白发老者坐轿而来,急忙上前作揖道:“老伯见多识广,可晓得有个名叫‘跨梁’的人?”老者停轿,沉思片刻问道:“你们问的这个‘跨梁’姓什么,是男是女,是老是少呢?”二人摇摇头说:“我们也不晓得”。老者笑道:“没眼的笛子难吹,你们这个忙难帮。”二人连忙上前流着眼泪将路上遇见父亲,临别当面叮嘱的话一五一十说了一遍,恳求老者帮忙。
老者听罢,不可思议地问道:“你俩说的可句句是真?”“绝无半句谎言。” 二人异口同声地回答。老者沉思片刻,猛然想起自己的一个朋友家兴建宅院,怀有身孕的媳妇暂去娘家休息,产期到后娘家人送姑娘回来生养,家中在建的房料铺了一地,产妇跨过木料后生下一个白白胖胖的男孩,听说取名叫“跨梁”。“他家就住在前头庄上新建的宅院中,你们不妨去问问。”
二人谢过老伯,直奔南庄而来。新建宅院中,当家的老财主听罢二人叙述,惊诧万分。原来二人所说遇见老爹的时间与自家孙子“跨梁”出生的时间相差也就半袋烟的功夫,这因果原由已是一清二楚。当即相互重新见礼,亲如家人。
席间,老财主见主仆二人愁眉不展,似有心思,就主动开口道:“既然是一家人,有什么难事尽管开口。” 二人见财主真诚,就将群鸭被捉之事一五一十说了出来。财主听后哈哈大笑道:“‘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家捉了自家鸭’。鸭子现养在我家中,什么时候赶走都可以, 这有何难?”
原来鸭子当时进了财主佃户家的稻田,佃户们捉到偷吃稻谷的鸭子后,一只不拉的全部送到主家,听从发落。财主听完原委,当即减去鸭子所食佃户田亩的一半租粮,以弥补损失,留下鸭子,集中饲养,只等人家上门讨要。
这真是:六道轮回劝世经,因果报应纯人心。抑恶扬善民风正,社会和谐得安宁。

个人简介:
戴永久,男,汉族,1944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曾任小学教师,5个乡镇党委书记和县、市两个部门负责人。2004年退休后从事文学习作先后在"江苏生活快报""江苏散文报""山西科技导报""泰州晚报""姜堰日报""溱湖""罗塘"等报刊杂志发表散文等文学作品100余篇。现为江苏省作协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