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只有思想的蚂蚁
(榆钱儿读诗)
一只下午的蚂蚁,在清晨活过来,多么值得庆幸啊!
连日的失眠,彻夜的自我纠结,“刀光剑影”的内心激战,已经翻篇!旧的“行囊已淘空”,一身轻松。“阳光奶液烫过胸腔四肢”,憔悴身心,被阳光“烫过”,深度按摩过,又被“奶液”滋润着,新晨多么透爽安谧美好!
这个新晨,心觉洞开。“花红柳绿的浮桥处/可能有某个返祖现象/演习大王们捞月的章回”。哦,茫茫宇宙,个体渺小如沧海之一栗,“解说大师死了”,而“动物和世界都在”,朝代更替而江山依旧。那些妄自尊大不可一世的自负者,那些迷路于人生浮桥,追逐声名权利的花红柳绿,幻想“大王”一样凌霸世界意志的人,都不过是“猴子捞月”闹剧中,智商“返祖”退化,愚蠢可笑的演员啊!
那只可敬的蚂蚁,是芸芸众生中之一粒。也是一只有思想的蚂蚁。他的物质生命阶段已至“下午”,甚而有“江河日下”的紧迫感威胁感。但他一直在反思过往,在总结人生,在“预谋”余生的活法。是的,生死命题太大,他“不知要重复哪种痕迹”,他可能有些徬徨,他没有明确告诉我们生命指南。但我们知道他肯定不会入戏猴子捞月。他严肃审慎生命思考者的形象,让我驻足凝目,让我敬意油生……

一只蚂蚁的下午
卫铁生
起床很晚,有些饿
阳光奶液烫过胸腔四肢
几许微醺小福气
充满一个朝代的安谧。
在晾晒生命的下午
江山还在,昨夜刀光剑影
隐约响起饱嗝儿。
行囊已淘空过
花红柳绿的浮桥处
可能有某个返祖现象
演习大王们捞月的章回。
解说动物世界的人死了
但动物和世界都在。
一只午后的蚂蚁
江河日下的命
像一场习以为常的预谋
不知要重复哪种痕迹。

榆钱儿余语:
通常读你的诗,我会经历这样的过程:
第一遍,我像个呆立门外的傻子。你的诗语总是迥异于常见的表达模式,呈现出一种出奇不意的疏离感,我常常瞬间回不过神来。却又被一种说不出的奇妙意味诱惑着。
嗯,疏离感革新着我庸常的阅读经验,奇妙的意味又紧紧抓住我,让我迅速调整自己,新鲜地走进你的诗行。
第二遍,我是爱研究的食客。一句一句反复嚼,上句下句联系起来嚼,诗题诗行照应着嚼,前节后节观照着嚼……嚼着嚼着,味道就出来啦!
呀,一回头,这反反复复地嚼了又嚼,哪里只是读“第二遍”啊!
(哈哈,我想起三十多年前第一次吃北京涮羊肉,好喜欢那蘸酱奇妙的味道,想回家自己也做,当时没有包装好卖的。俺就边吃,边味。嘿,还真吃出酱料中最重要的两种味儿了:豆腐乳与韮菜(后来知道是韮菜花)捣烂了混和而成!回家自己做,大获成功。家人朋友称赞时,俺心里那个惊喜自得啊……不过不知为何,我现在不很喜欢吃羊肉了。也许,美厨的每一个创意与创新,都来自舌尖味觉新鲜感的需要?而诗歌的个性、新鲜感与经久回味的意蕴之于读者,大概也类于此? 大卫是诗歌美厨!)
第三遍,我就激动了,按捺不住把感受记录下来了。我庆幸自己老而未衰,还算是一潭活水!
读大卫的诗,过程真奇妙!这过程让我珍爱,我舍不得在嘈杂忙乱之时跑马观花,我必须在相对安静之时全神贯注地读之,嚼之,味之,享受之。乐亦快哉!
这辈子我是无能做美厨与诗人了,所幸还能做认真的食客与读者。用心读诗,那快乐是深层的!
谢谢大卫的诗歌艺术盛筵!
突然想起我的几则空间“说说”了,其实表达的也是上面的意思:
一、
一首诗,云遮雾障。左拐右弯,句子层立如墙,写满谜语,迎面撞过来,头疼眼花。
而诗中的美隐隐烁烁,让我不甘放弃。退出,静味。再读,再思,再味。如是者三。
哦哦,一回头的惊喜!关键之处,埋伏了那么多意象词语,将这些意象词语摘出,整理,竟然是一枚枚诗脉的路标啊!
于是做一次庖丁,解一回牛:“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于是为之踌躇,为之乐亦快哉。
(二)
通常,读到感觉好的画或诗,我会想:打动我的“好”到底是什么,并且想动笔记下来。然而往往一提笔却抓不住那感觉了。
总是想起一位伟人说过的话:“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于是一遍遍地反复细读,反复咀嚼,我的笔渐渐就抓住那感觉了,于是记下一些读后感,这就是所谓的理解吧。
三、【出口】
这情境,是我所在的“褒禅山洞”吗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
而所见愈奇
愉悦的疑问,艺术的迷惘
这诗意的沦陷啊
——出口在哪?
熟视无睹的那两个句子,突然高举起欢欣
——钥匙,钥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