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黄冈》特约记者 田树兵 胡均星 湖北武穴报道
编者按:这个镇有多牛?这里诞生了7位将军!他就是敢为人先的武穴市花桥镇。此次市教育科学院小教辅导组在张河口小学开展的“学将军精神、促质量提升、交满意答卷”活动,主题鲜明、内涵丰富、启人思考、引人注目。这是一次弘扬将军精神,发扬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实践,让我们一起走进“将军故里”张河口小学,这里具有独特的红色教育气氛弥深弥浓,有着无可替代的“学党史、悟思想、强质量、开新局、创满意”的样板价值。
“心之所向,行之所往。”4月13日,在花桥镇中心学校校长周中兵的陪同下,记者跟随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工会主席饶建军及市教科院小教辅导组徐德喜主任等领导一起走进“将军故里”花桥镇张河口小学。周中兵深有感触地说:“花桥是一块红色土地,从花桥走出来的有:陈康、蓝侨、张春森、杜国平、陈金钰等著名红军将领并载入史册。新中国成立后,这里又相继诞生了建国儒将郭锡章、兰吉银两位将军。对此,花桥镇共有7位将军同个故乡,“将军故里”为此声名远扬。
一种对历史的追怀之心,一种对将军故里的崇敬和爱戴之情,花桥镇中心学校小教辅导员彭业春介绍说:“大家仔细看看,战争年代浩气如虹,赫赫丰功载入史册,沐浴将军的光辉,教育老师学习将军们“为国奉献”和教育学生为“中华复兴而读书”都迫在眉睫”。
“我们为将军故里倍感荣耀。”对此,徐德喜希望大家以弘扬将军精神为办学理念,以立德树人为宗旨,用将军的信念,将军的胆略和将军的情怀,引导师生,教育教学,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把“将军故里”花桥教育打造成为一张靓丽的具有深远影响的高质量红色教育名片。
“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据了解,花桥镇张河口这一带还是广济县早期革命活动中心,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方面军策源地,大别山老区之一。到1930年,红军先后在农民协会的基础上共建了张河口、刘六西、郑公塔、蓝杰、上刘城等5个党支部,共产党员人数很快发展到100多人。
下午4时,花桥镇中心学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进会在张河口小学会议室低调举行。彭业春首先汇报了全镇各小学的教育教学情况,并就当前的各项中心任务,落实教育教学具体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和部署安排。
在听取该镇中心学校汇报后,市教科院小教辅导员柯三毛就小学抽测情况作了通报。柯三毛的通报紧扣时代脉搏,紧贴教学实际,高屋建瓴地指出新时代人民教师如何践行将军精神,做有高尚师德的大气老师;做有扎实学识的才气老师;做有仁爱之心的和气老师;做有激情活力的朝气老师;做有自信自强的底气老师。唯有如此,我们的乡村教师如何在教育事业的舞台上绽放光彩。柯三毛的简短发言,昭示和启迪来者。
在热烈的掌声中,市教科院资深专家,小教组主任徐德喜作主题报告。徐德喜从三方面提炼精要,事例翔实,内容丰富,使在座的花桥镇各小学分管教学的负责人心灵得到了一次升华,灵魂受到了一次净化。一是为学将军精神,提升教学质量,创人民满意教育,围绕套路、紧盯节点、走在前列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用“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的务实作风,抓实主题教育活动,抓实教育教学常规,完善落实课程体系,满足学生个性发展。三是以“学党史、悟思想、促质量、创满意”为契机,深化常规、破解虚化,弱化瓶颈,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常态化检查,不断推进PPT+导学案,彰显课堂活力、效率、效果。徐德喜最后要求全市各小学将教研活动常规化、有序化、充分发挥新老教师“结对子、结师徒”进一步夯实老师驾驭课堂教学的基本功,新老教师相互学习,为打造一支“有将军精神、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队伍,为“将军故里”花桥镇教育事业献策献力,培养出更多更优秀学子,这就是“学党史、悟思想、促质量、创满意”的初心与使命。
对于为什么要推行小学教育质量抽测分析?徐德喜用20多分钟作了全面分析、概括和总结。他最后说,创人民满意的教育,就要从小学抓起,就要脚踏实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潜心钻研,师者力行、大胆创新,旗帜鲜明推进素质教育,理直气壮抓教育教学质量。
刚履新市教科院小教辅导员的原松山咀中学校长张友祥,面对记者,他激动地说:“花桥是将军故里,是我的家乡,真挚希望大家弘扬将军精神,讲好将军故事,传承将军本色,淡泊名利,教书育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将和为“将军故里”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发展博采众长,再立新功!
此次活动由花桥镇中心学校小教辅导员彭业春主持,彭业春在总结时说:“学将军精神,促质量提升,交满意答卷”。浓缩了新时代如何以将军为榜样,生命不息,敢闯敢拼。他真诚希望全镇广大教师以初心辉映党性,用生命书写使命,以榜样为镜,见贤思齐,带着激情,投入真情,为办好“将军故里”花桥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