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啊映山红
文:佘志愿
牛背脊上访杜鹃
未曾相近泪涟涟
昔日血染红土地
今朝红霞映满天
最早知道牛背脊骨红25军战场遗址,大约是在20年前,记忆定格在一幅《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上,那上面标示的牛背脊骨位于大别山区,原鄂豫皖革命根据地__英山县陶家河乡境内,那里相传的许多故事便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心中就萌发了去朝拜的念头,总想去景仰一下那片红色的土地,后来因工作的关糸,从当地的乡亲们口中更多地了解到当年那里发生的那段往事,每次听到他们饱含深地的讲述,总禁不住泪湿双眼,有好几次路过此地,总想前往探究,但一想起那悲壮的故事,亦恐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终因情感拉扯住了脚步,多年的愿望竟未能成行,这也是我留藏在心中的一个小小遗憾。
4月13日,英山县民政局组织单位干部职工前往陶家河乡开展“学党史,忆先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活动,一想到多年未完成的愿望今天就要实现了,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任思绪穿越时空,想象中八十年前烽火硝烟岁月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车行一个多小时到达牛背脊骨山顶“红军之家”后,被誉为山头无名烈士守护神的退伍军人胡顺早早就在等候接待我们。一下车,几位入党积极分子忙着仔细检查党旗、鲜花,大家列队完毕后,不约而同地倡议步行到达山顶。上山途中,正值漫山遍野的杜鹃花竟相怒放,一丛丛、一簇簇,有的似跳动的火焰,仿佛要将整座山峦点燃,有的如同燃烧的血,似在如泣如诉,向前来的人们数说着遥远的往事。
巍峨耸立的"红二十五军牛背脊骨战役无名烈士纪念碑"下,大家神情肃立,双目庄严地注视着耸入云天的无名烈士纪念碑。“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在这先烈们曾经战斗过的地方,面对他们血染的红土地,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在鲜红的党旗下重温入党誓词,整齐响亮的誓言声在山谷中久久回荡,大家怀着激动的心情接力传诵着先烈们当初的誓言,告慰着静静长眠的不朽英魂:这盛世,己如你们当初所愿!
“这是一座英雄的山,红色的山,尽管很多人并不十分了解它,但却有很多的人一直在关注研究它;这是一座被鲜血染红的山,尽管跨越时空那么遥远,但历史并没有忘记它,历史永远记住了它!”被誉为研究红二十五军战斗历史专家的陶家河乡文化站长安自启,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搜集和挖掘整理红二十五军当年转战在陶家河地区的历史资料信息,在他激情的讲解中,大家如同深入其境地走进了当年那场悲壮的战争。
地处鄂皖两省三县(湖北省英山、安徽省岳西、霍山)交界处的陶家河乡,位于大别山深处,是鄂、豫、皖地区唯一的红色地标,境内的牛背脊骨战斗遗址、红25军军部旧址、红军北上长征起始点、红25军纪念馆等红色纪念遗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当年红二十五军惊天地、泣鬼神血战牛背脊骨的故事,也在陶家河父老乡亲们的口中经久流传,陶家河革命根据地也在军史上写下了沉重的一笔。
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苏区转移后,红二十五军被留下来在大别山区开展游击战争,在中共鄂豫皖省委的领导和当地群众的支持下,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始终坚持革命的理想信念不动摇,牵制和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1934年10月31日,红二十五军在陶家河地区与国民党四十七师遭遇,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红二十五军将敌四十七师牵引到牛背脊骨山上,与敌进行殊死拼杀,在鏖战两天两夜后,终因敌我双方力量悬殊过大,红二十五军主动撤离战斗,离开陶家河根据地,组成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在程子华、徐海东、吴焕先的带领下,近3000将士突破敌人道道封锁线,挥师北上抗日,历经十个月,转战五个省,行军近5000公里,在与党中央失去联系的情况下,于1935年9月16日到达陕西苏区,与刘志丹领导的西北红军第26、第27军胜利会师,独立完成了举世闻名的长征,在中国革命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新中国成立后,这座山被当地乡亲百姓亲切地尊称为红军山英雄山,吸引着众多的游人专家学者前来考究和探访。
安站长的激情讲解深深地感染着大家,在他详细的讲述中,我更被当年陶家河的乡亲们与红二十五军的军民鱼水情深所感动,仿佛看见当年军拥民,民拥军的场景,一个个真实动人的故事,催人泪下,一个个充满朝气的人物形象触动人的心灵深处,尽管八十多年前的硝烟早已散去,但一想起那些为建立新中国而牺牲的烈士们,触动着灵魂。面对着长眠于此地的英灵们,却时时在提醒警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再珍惜、倍加珍惜!
活动结束前,大家纷纷凭吊昔日战场遗址,我独自一人前往无名烈士墓地,轻轻扶摸着冰冷的石碑,仔细擦试着上面鲜红的五角星,上面没有碑文,没有烈士姓名,没有烈士生前部队番号,摸出临行前带来的香烟,准备给每座烈士墓地献上香烟,在心底默默地哀思,告诉自己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忘记先烈们的丰功伟绩,要永远牢记他们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壮举,最好的缅怀就是把他们的事迹代代相传,把他们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继续发扬,将他们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长存在心里,常怀一颗感恩的心。面对着烈士墓地,一股崇敬的之情由然而生,我虔诚地向他们三鞠躬,感恩他们当年的前赴后继舍生忘死,换来今日这花开如火,风送暖春,我知道他们并没有走远,他们就在我身边,他们己然是一座高山,尽管我不知道他们是谁,他们来自那里,但我深知他们是为了谁,他们是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信仰,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留在了这座山峰,献给了这多情的大地。
返回途中,大家争相讲述自己知道的红二十五军故事和交流心得体会,同事小黄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十送红军”,在这熟悉动人的旋律中,远眺着陶家河的美景,欣赏着满山的杜鹃花开,歌声飞扬,景致醉人,这一画面,真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