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豆叁叶阳光照
2020-7-3 21:54
作者简介
彭太光,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萍乡市作家协会理事、秘书长,《乡土文学》杂志社编委成员。已出版散文集《走过春天》、《感叹时间》,长篇小说《走过秋天》、《高山上的花瓣》、《欲火(上)》、《祼局》。
小说
杨老二去旅游
文/彭太光
杨老二刚刚退休,退了休的杨老二就有时间去旅游。退休前,杨老二从来都没有正宗外出旅游过。不是他舍不得钱去旅游,而是工作上真的离不开。这下好了,退了休,就有太多的时间去旅游了。
这不,原来相处得好的同事,邀请杨老二去云南的泸沽湖旅游。这些同事,也已经是退了休才一两年。跟杨老二一样,退休前很少外出去旅游。杨老二已经是两个孙子的爷爷。退休前,是老婆帮着儿子带孙儿。自己也只能是双休日节假日才能帮上忙。现在退休了,就有更多的时间帮着带孙儿了。
同事邀请杨老二去泸沽湖旅游之事,杨老二的老婆不知怎的知道了。那天在一起吃饭的时候,说:老陈老何他们邀你一起去泸沽湖旅游,你就一起去吧。两个孙子,小的放亲家带上几天。大的上幼儿园了,我去接送。家里的事你尽可放心。
杨老二是没有跟老婆说起去旅游的事的。他是担心老婆顾不过来。在家要买菜做饭,洗衣做卫生,还要照顾好幺孙。自己在家,长孙他负责接送,也可帮着去买菜做些家务活。他怕自己去旅游的事,老婆不一定会同意。现在老婆主动提起,并且要他跟同事一起去,杨老二有些许的感动。就说:我想是想去,就怕你一个人忙不过来。
没事。来回十天左右的时间,家里的事儿,你尽可放心。收拾一下,你去吧。
从赣西煤城到泸沽湖,是要乘飞机的。杨老二将身份证发给了同事,机票在网上就预订了下来。旅行路上必配的东西,杨老二老婆都给准备好了,就等着过两天去长沙黄花国际机场乘机去泸沽湖了。
杨老二同事这个时候选择去泸沽湖旅游,是有原因的。新冠肺炎病毒疫情的发生,已经有半年多的时间了。在国家强有力的管控下,武汉已经解封,国内实现了两个月的零增长。只有境外输入性病例。国内大多数旅游线路已经开放,且机票价格折扣优惠多多,从长沙到丽江的机票只要330元。且景点门票全免,住宿标准间只要100元,可以自己做饭。除了机票和巴士的费用,这个消费跟家里的武功山景区差不多。值得向往的是,泸沽湖是很有名气的旅游胜地,若不是受疫情的影响,这个消费就不是现在的这个价位。况且,大家在家里闷了好几个月了,真的是很想去旅游胜地散散心了。
这次去泸沽湖旅游正好十个人。老陈、老何、老宋都带了老婆,杨老二、老谢没有带老婆。王婧、汤可没有带老公。这次去旅游,是老陈、老何发起的,开始时,只有三对夫妻。老陈想:三对夫妻去好是好,但打打麻将,就少了一个人。若是吃饭自己做,也不热闹。老陈就又联系上了王婧、汤可、老谢。有九个人,按说是比较合适了。老何说,能再邀上一个男的就好了,这样老谢的住房就不会是一个人。一个人住一间房子,是要付两个人的房费。老谢说,他去邀杨老二。老谢跟杨老二是上下楼的邻居,在单位时是一个办公室的,两人关系融洽,处邻居后,两家常有往来。老谢知道杨老二要带孙儿,可杨老二亲家也是可帮上忙的。来回十天半月,应该可以克服一下。老谢没有当着杨老二老婆的面说了去泸沽湖旅游的事,杨老二没有说不去,也没说可以去。吞吞吐吐的,拿不了主意。是老谢老婆和杨老二老婆一起去买菜时,老谢老婆说了老公和同事们一起去泸沽湖旅游的事,说:不知你老公是不是也能一起去。杨老二老婆是很明事理的人。都一把年纪的人了。以前工作忙,忙得外出旅游都少有机会。现在有时间了,经济条件好,再不出去走走,再过十年,也许想要去旅行,身体都不会允许了。人的年纪来了,这病那病的谁没有?去旅游,没有合适的伴,是不会轻易动身的。现在正好有合适的同事一起相约去旅游,这个机会难得。杨老二老婆就执意要老公参加这次的泸沽湖行。
出发前一天,杨老二老婆将旅行生活用品收拾好,放在了儿子出差用的行李箱,买了路上吃的东西,将治疗血糖的药准备好,刮胡子的电动剃须刀准备好,打太极拳的衣服准备好,眼镜、帽子准备好,手机充电器准备好,并再三交代老公,出门在外,多多跟同事们请教,跟同事们相处好,不要一个人单独行动,买当地特产不要上当受骗,多拍照片发过来,云云。
从赣西坐机场大巴到长沙黄花国际机场,一个半小时就到了。按照机场乘机要求,杨老二一行十人,提前两个半小时就到了机场。到了机场大厅,大家都取出身份证,在机场服务人员的帮助下,从自动取票机上取了机票,取了机票就要办安检。这个时候,杨老二内急了。说要去上厕所。老谢说:你去吧。行李箱我看着。
杨老二去黄花机场是第一次。他将行李箱交给老谢,身上挎着一个小包,朝着大厅的一侧走去。机场大厅很大,人来人往。杨老二心情很好,六十年的时光了,这次终于可以坐飞机了。这是人生中许多的第一次的又一个第一次。想想参加工作的时候,自己还是一个十八岁的年轻人。可一眨眼,就退休了。日子过得真快呀,再不出来走走看看,真的是一生就白白浪费了。人活着,不就是吃喝玩乐吗?现在有条件了,真得好好享受自己的下半生。这样想着走着,杨老二一直没有找到厕所。只看到一个WC的标志,他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再走下去,杨老二怕同事们等得急。可内急又控制不住。机场大厅是没有地方可以方便的。他临急问了一个迎面而来的旅客:请问厕所在哪里?来人疑惑地看了看杨老二,向WC标志指了指,说:左边就是。
杨老二立时头晕,脸都红了:厕所就在旁边还问人家,真是的。不好意思地朝对方笑了笑,说了声“谢谢”,便急急地溜进厕所。还是没有忍住,小便洒了些出来,内裤上有了湿温的感觉……
过安检的时候,安检员问杨老二:有不有违禁品?杨老二说:没有带围巾。
安检员要求杨老二将行李箱、身上挎着的包放在安检台上。杨老二照做了。按照顺序,杨老二站在了安检站台上。安检员是个女的,还很年轻。安检员从杨老二的正面、背面、侧面用安检器进行了搜索检查。说:你裤兜里的东西掏出来。杨老二掏出了一包烟、一只打火机、手机。
这个不能上飞机,手机过一下安检。安检员没收了打火机,要杨老二将手机去过安检。
刚才女孩在检查的时候,杨老二有些不自然,女孩手上的安检器在他的身上仔细搜寻着,还用手枢了一下他的裤腰带。现在没收了他的打火机,手机还要过安检,他有些不理解:手机也会有问题?
这个包是谁的?男安检员在问。
杨老二见自己过了安检机的挎包和行李箱,忙说:是我的。
茶杯里的水不能上机。要么喝掉,要么倒掉。
茶水也不能上飞机?这可是老婆为他准备的药水,是要多次喝的。现在安检员要他倒掉或者是喝掉。杨老二想都没有想,拧开瓶盖,咕噜咕噜将茶杯里的水全部喝了下去。由于水还有些烫,水在舌头部位、咽喉部烫着,杨老二脸部有了难受的表情。
安检员见状,说:大叔,别再喝了。剩下的,可以带上机。
这是咋回事呢?刚才都说不能带,现在是又能带,不是作弄人吗?
飞机在天空翱翔了大约两个小时,很安全地在丽江机场着陆。
十个人都没有大的行李箱,都没有办托运行李,大家推着行李箱,朝机场出口处方向走去。一路上,都摆放着提示牌:各位旅客朋友,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请大家用手机扫一扫健康二维码。有的旅客停下来扫码,有的旅客直接走过。杨老二一行十人,没有停下来扫码。到出机场大厅时,有工作人员在检查手机中的健康码。老陈说:我们在赣西出来时扫了健康码了。工作人员说:进云南同样要求要扫健康码。
老陈老何杨老二等,便都掏出手机扫健康二维码。二维码扫出来后,要填扫码人的省份、姓名、手机号,完成填写流程后才会出现健康电子信息。大家扫码后依次通过微信验证。轮到杨老二时,工作人员说:你要重新扫码,要填写个人信息。
杨老二纳闷:我也是扫了码的,怎么就通不过呢?工作人员帮助杨老二完成填写个人信息,顺利出机场。
从机场到丽江古城,坐的是机场大巴。由于疫情防控的原因,大巴不能直接进城。所有入丽江古城的游客,必须在城边国际大酒店附近下车。下车后,游客可步行前往古城,也可乘的士去古城。老陈征求大家的意见,是步行还是坐的士。有的想要步行,有的想要坐的士。杨老二见意见不统一,表态说:我们对丽江古城不熟悉,步行不如坐在。可通过的士司机了解到住民居的情况。出门前,杨老二儿子上网查了一下,丽江古城的民居民俗有特色,价格实惠。要老爸去找民俗特色民居。杨老二这样一说,大家都同意坐的士。在拿不定主意的时候,身边已经围拢过来好几个拉游客的女人。说是坐的士不要花钱,帮你们去联系民房,不满意不住,保证找到满意为止。
十个人坐了一辆商务车、一辆小轿车。不到十分钟,就到了一条小巷口。司机停好车,那个联系住宿的女人帮着杨老二提了行李箱,朝着四方街的方向走。
进四方街,有防疫工作人员把守入口,游客必须健康扫码验证后才能进入。前面有了扫码的经验,到丽江后大家都很熟练,只要扫一下健康电子二维码,手机上就显示了个人的信息。有了这个验证信息,才能进入四方街。
进入四方街,游客很多,人来人往的,络绎不绝。石板路、大水车、文化墙、店铺,琳琅满目。大家顾不得观景,跟着司机和接人的女人进入另外一个入口。这个入口同样要求扫码,验证后才能进入。进去后几分钟,就到了有民俗风情的民居房。看了下住房的卫生情况,经与店老板商量,标准间每间一百元。两个人人均消费50元,大家就都同意住下来。
去香格里拉玩,10个人都同意。是客栈的老板介绍的,每个人两百元,包吃包住纯玩两天,虽说是拼的团,真的是太便宜了。这10个从赣西来的游客,没有一个去过香格里拉,可在他们的心里面,存在了好几十年。在他们认知的香格里拉,那是最美丽的地方,是人间的天堂。杨老二的心里更是高兴,忙打电话告诉老婆:我们去香格里拉玩两天。老婆说:不是去泸沽湖吗?怎么跑香格里拉去了?
杨老二作了一番解释,说:都到这边来了,不去可惜。况且两天只要两百元,纯玩。
老婆说:去年中央电视台都曝了云南旅游欺骗游客购物的新闻,你可要当心哦。
呵呵,你在我的手机账户里只留着这次旅游的钱,我能拿什么去受骗上当哟。你就放心吧,我会注意的。
车子路过虎跳峡,导游说在这里停车一个半小时。到时间必须上车。误者责任自负。导游只所以这么强调,是在普达措国家公园游玩时,规定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可拼团的七个家庭中,有两个家庭成员迟到了十五至二十分钟。导游很生气,说:今天车上年龄大的都没有一个人迟到,反而是两对年轻人迟到。从现在起,每一个景点都会给充足的时间玩,若再有迟到的,自己安排车子跟过来,或者直接回丽江等我。导游说到这分上,大家面面相觑。说完,还开玩笑地说要迟到的两对年轻人请大家吃六百元一餐的晚餐。
从马路上往虎跳峡方向看,江水滔滔,洪水像猛兽般汹涌而来。从上往下走,有两千多级石梯、木梯。是从上往下开的路。有的路段有扶手,有的路段没有扶手,地势险要,山路崎岖。路边空旷处,有抬轿的轿夫等客人。一问价,抬一位一百五十元。体胖的还得议价。一车人下得车来,前面已经有很多的游客在往下走往上走。下去的路是单线运行,只下不上,上来的路只上不下。这样就避免了拥挤,杜绝了不安全的情况发生。
一行人下去,并没有能集中,只能是你走你的,我走我的。只能是到了观景平台,才能见到自己的同伴。大家你拍照片我拍照,互相帮着拍照。拍完了,又朝下面走去,寻找新的拍摄景点。一路拍一路走,照片的背景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只有远与近的距离感。当然,江中汹涌澎湃而来的洪水猛兽般袭来,让人有丝丝寒意。到达写有虎跳峡三个字的大石面前,大家都想留下到此一游的靓影。而江中间的虎跳石矗立于江水中,岿然不动,任风吹浪打。洪水从石头顶上倾盆而下,让人心生胆怯。
这时的杨老二,写下了四句打油诗:
虎跳峡
文/杨老二
一江洪水天上来
浩浩荡荡往前冲
虎跳石峰岿不动
山峡陡峭留不住
带着思念奔远方
杨老二喜欢写些打油诗,在单位、在朋友圈小有名气。杨老二没读什么书,初中还冒毕业,急急忙忙地顶替父亲的工作进了邮电局。进局后从做报刊邮件投递岗到报刊发行岗再到门卫岗。业余时间,他喜欢看书读报,但对几何英语如天上的星星和月亮,只看得见,但摸不着。所以机场的“WC”他都不知道是厕所。因喜欢看书读报,对文学有些热爱,时不时的会写几首打油诗。年轻的时候,局里面搞黑版报、简报,杨老二的打油诗就经常能在黑板报、简报上看到。再后来,有了江西邮电报、人民邮电报,杨老二的打油诗偶尔也会在报上发表,所以杨老二写打油诗是小有名气。这次去泸沽湖旅游,从赣西出发时,王婧、汤可就说了要杨老二写几首诗发群里欣赏。这个群是老陈建的,取群名叫“泸沽湖之旅”。王婧、汤可这样一提议,老陈、老何、老谢都说好。说归说,笑归笑,一路下来,并没看到杨老二的打油诗。
在虎跳峡,许是来了灵感,杨老二即兴写了四句,并发在了群里。到全部人员上车后,汤可跟王婧窃窃私语:
“嘿,杨老二个诗好是好,但少了押韵。”
“我点赞了,你也点赞吧!鼓励他一下。”
“你们悄悄的说什么话呢?”老谢跟杨老二坐一起,在王婧、汤可的后排座椅。他听到了是在议论杨老二诗的事,故意问。
“杨师傅写了一首诗在群里,你没看呀?写得蛮好的。我们都点赞了哈。”
杨老二发在群里的诗,有的是看了,有的是没有看。为避免打扰,有的在手机上的设置里,设了免打扰。设了免打扰模式,群里发的信息是听不到提示音的,听不到提示音就不会去看。经王婧、汤可一说,看到的没有看过的,都在群里认真地看起来。
“好诗。很有现场感。”老何一说,大家都附和。
“谢谢大家的夸奖。我真的是糊弄的。拿不出手,好玩而已。”杨老二心里高兴,脸上腼腆。
到了香格里拉的第二天上午,导游说是说不带大家买东西,但还是去了一家翡翠店。这个店比较大,琳琅满目的摆放着各种玉器。导游说,大家随便看看,想要买的找我鉴品打折。王婧、汤可走在一起。汤可看上了一个翡翠手镯,一看标价,一万六千八。汤可老公是一家陶瓷公司的老板,这些年赚了些钱,出门时给了汤可两万元现金,说是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营业员见汤可对手镯爱不释手,说:玉是随人缘的东西,看中了买了,是有缘。玉不在价高价低,重在随缘。
“可以少些吗?”
“你出多少钱?”
“我帮你打八点五折。”导游走了过来。
“打八折我就买。”汤可动心了。
“八折是最优惠的价格了。我不能做主。”营业员说。
“我帮你做主,八折成交!”导游爽快地答应,好像他是这家店的老板。
从玉器店出来上车后,导游表扬了七号家庭,说汤姐消费了一万多元值得表扬,没买的也不批评。但下一站的商铺是我自己的,是我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开的店,店铺里的商品都是货真价实。你们两百元包吃包住纯玩两天,公司是要倒贴钱的。期望大家支持一下我们村的村民,买些特产带回家。
大家都知道这是导游在洗脑。但在这之前,导游确实是没有坑大家。导游说他承包了山地,带领34户村民走致富之路,值得点赞。
到了一家“乡草坊”商店,里面都是高原特产:牦牛肉干、松茸、冬虫夏草、藏红花、田七、熟地、天麻,各种野生中药材尽有尽有。店铺里还有一个老中医:头发花白,山羊胡须老长,眼睛炯炯有神。
牦牛肉干可以品尝,不还价。中药材打八折。老中医看病不收费。扎西站在营业柜台里,大声地介绍着。
杨老二买了六百块钱牦牛肉干。杨老二没有另外带钱,是老婆不肯,怕他购物受骗上当。杨老二跟老谢借了两千元,除了买牦牛肉干,他还要买藏红花、田七、天麻,藏红花给老婆吃,田七、天麻夫妻俩都可吃。牛肉干是买给儿子媳妇吃。杨老二想的是:这些牦牛肉干不会假,这些名贵中药材不会假,大不了就是贵些。但这些东西在家里还真的是买不到。贵出的这块,权当是为高原山区扶贫......
人到了一定的年纪,都会有这痛那病的。老陈老何老谢有,他们的夫人同样有。什么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高胆固醇,什么内风湿关节炎、肾结石、胆结石、尿结石,胃肠炎、咽喉炎、牙龈炎等,总会碰上一个两个。赣西湿气太重,春天时节,家家户户的屋子里都墙上地面上渗水,赣西人得病,不是湿毒就是火毒。“乡草坊”有个白胡须的老中医,又是免费给人看病。这旅游来的有些年纪的,都会排着队找老中医看一下。因为在这家商铺里,确实有很多的名贵药材。只要药方得法,撮些药回去吃上一些时间,说不定原有的病真的就好了。
老陈老何老谢看过了,按照老中医开的药方,各自在商铺里抓了药,分别花了两千三千多药钱。大家都是一个心愿:药是好药,贵些没关系。只要真的能治好病,就值得。杨老二也看过了,老中医也是开了药。可核价的女营业员不知是故意还是真的弄错,要杨老二交一万两千多元药钱。杨老二当时就想:这个店铺是一家黑店。辛亏自己只买了不到两千元的东西。他看到店铺里的人,跟着游客一起走动,眼神诡谲,生怕游客之间有什么异样。因为旅游线上宰客的事儿时有发生。若是游客发现了这个是有问题的黑店并向上级主管部门举报,这个店就彻底完了。
杨老二说:这么点药要一万多,我不要了。我有医保,回家后再去看医生。
女营业员说:我们的药方是秘方。你知道了秘方,多少买些吧!
杨老二生气了:什么秘方不秘方的,难道强买强卖不成?
导游扎西向女营业员使了个眼色,女营业员离开了。导游扎西笑容满面地说:大叔别生气哈。开了药方不抓药没有关系,别上火哈。
第二天,离开香格里拉往丽江古城赶。因拼团的七个家庭都有了一定的消费,导游扎西心情特好,一路上介绍着泸沽湖的风景,还唱了几首云南民歌给大家听。
回到丽江古城,在第一天住宿的客栈住下。通过客栈老板的联系,第二天七点半,一行人来到了泸沽湖导游开来的商务面包车面前。这个面包车可以乘坐十一个客人,加上司机是十二个人。十个人上车后,不是很挤。导游介绍说,他的家在泸沽湖的边上,是摩梭人。到了他家,他带我们在泸沽湖游玩。大家听了,心里一阵高兴。
从丽江乘车到泸沽湖每人80元,车要开近四个小时,车费不贵。扎西说:他明天带我们去绕湖一圈,包吃晚饭,每个人只要交一百元。我们心里算了一下:一个车跑一天,一个司机陪一天,还包含晚饭、门票,值当。大家都认为又碰上了好人--扎西,与扎西有说有笑起来。
车经过主要风景名胜点,扎西都会停好车,要我们下车观景、拍照、小解。车一路走一路停了好几个景点。到丽宁十八弯的时候,扎西停好车,要我们看原来十八弯的老路。那条路,绕着山一圈又一圈,一层又一层,整整有九层十八圈,俗称十八弯。车子经过海拔四千多米高度的时候,开始下起了小雨,山上云雾缭绕,远处黛色的山庄,山坡上有少量的民居。上山的时候有些热,车上开了空调。现在在高原上,空气有些稀薄,因下雨,显得很冷。出门时杨老二打野哇,说是泸沽湖会下雪,温度在零摄氏度之间,要大家带好衣服。现在终于冷了下来,老何说,他真的带了厚衣服,毛背心都带了,真的能穿上了。那些没有带足衣服的,说真的没有听杨师傅的,现在有些后悔。老谢说:只要带好了人民币,就什么都会有。
杨老二见这样的的好景致,突然来了灵感:我在云海间穿梭的小诗写好了。
我在云海间穿梭
不是坐飞机
也不是坐火车
坐的是旅游商务休闲车
这是海拔三千米以上的地方
正好下小雨
山野间
云遮雾障
云在山间环绕
雾在窗外飘过
丽宁十八湾
在山腰穿越
山在云海中凸起
云朵像花一样闪过
一条翠绿的小河
在山峡中流过
小河里的鱼
等着我去触摸
零星的民居
在雾茫茫的云海中
一个漂亮的女孩
站在屋门口
期待着我去拥抱
黛绿的山寨
静静的沉睡着
山茶花
在山野间绽放
牡丹花
向我招手微笑
杨老二写的这首诗他没有发在群里。群里的同事有的懂点文学,有的根本不懂。发在群里,只能是惹来唏嘘。杨老二不想要群里的同事对他的即兴诗有何评价,第二天起床时,花了两分钟的时间,将诗复制粘贴发在了自己的朋友圈。粘贴之前,他选了九张一路上拍的风景照,当然也有自己的照片,还有合影,发在了朋友圈,将诗也粘贴放在里面。这些个操作,是儿媳教的。
儿媳对杨老二特别的好,不仅爸前爸后的叫,下班回家了,会帮杨老二捶捶背,按按肩颈。晚饭后,每周都会安排杨老二泡一次脚。泡脚的木桶是网上购的,泡脚的瑶药是从巴马长寿村买好寄来的。儿媳在市妇幼保健医院做针灸治疗,也学会了推拿。原来跟杨老二老婆按过,老妈子受不了。要她泡脚,她说有这个时间不如去打麻将。儿媳也不好说啥,只好尽自己的力帮老爸子做些有利于身体健康的事儿。
儿媳见老爸不会玩智能手机,又见爸喜欢写些东西,便一五一十地教,下载了锤子便签软件。老爸掌握了很多原来不会在手机上写文、转发文、投稿等的技能。这次旅游路上,杨老二用上了。他将《我在云海间穿梭》这首小诗发朋友圈后,获得了两百多加了他微信好友的点赞。他的手机微信朋友只有两百多一点,说明加了他微信的都给予了点赞。市作家协会的一个朋友还帮他作了转发。很多同事同学友人点赞的同时还给了好的点评。杨老二很是欣慰。自己不经意间写的一首小诗,能够得到这么多人的喜欢,他的心里乐开了花,脸上绽放着一丝丝的笑容。
你的这首诗写得好,我也点评了!同睡一房的老谢说。
呵呵,写着玩,自娱自乐。其实老谢不知道,杨老二己将这首诗投了《西南文学》微刊平台。《西南文学》的曾总编也是他的微信好友。曾总在朋友圈看了杨老二的诗,建议他投稿。曾总编是通过市作协的吴副主席介绍认识的。吴副主席是报社的高级记者,原来发行市报的时候就认识了杨老二。知道杨老二喜欢写诗,便选择帮着在市报发表过好几篇,后来一直都有联系,还想介绍杨老二加入市作家协会的会员。吴副主席认为《西南文学》这个平台不错,不仅介绍了平台,还把他推荐给了曾总编。曾总编主动要杨老二投稿,发表肯定不成问题。
才吃过早餐,曾总编已经将杨老二发表在《西南文学》微刊平台的诗发给了杨老二。杨老二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看过,没有作任何修改,全部是他码的文字,心里乐呵呵的,马上将这发表的诗又转发在了朋友圈及微信好友和所有群上。
九点来钟的时候,扎西将车停在了客栈的院子里。“伙计们,司机扎西来了,上车哈!”杨老二红光满面,兴致盎然,精神抖擞地招呼同伴们上车。
“杨师傅的诗发表在大型期刊的微刊上,杨师傅要做东!”王婧说。
“我也同意!杨师傅请大家吃午饭!”汤可也附和。
从客房里陆续走出来的人朝旅游面包车走来,边走边拿杨老二的诗说事。
“冒得问题。中午饭我请大家!”杨老二并不小气,他真的是想要请大家吃饭的。
扎西开着车走了大约一个小时,车停在了有许多条彩色帆船的地方,说:从这里坐帆船到对面的岛屿上去玩,中途是大片大片的水性杨花,非常漂亮!岛屿上有很多花卉植物,景色怡人。去的话,每人一百元。
十个人中有的有些犹豫。老谢说他不想去,老何也不想去。老陈夫妻去还价,五十元成交。老陈夫妻便建议大家都去,免得在这儿闲呆两个小时。杨老二也说:去吧!我们都不差这五十元。经杨老二这样一说,老谢老何也只好去。
一条帆船,正好乘坐十个人。上船后,划船的师傅给每个人一件救生衣,要求都穿好。一条帆船两个划桨的师傅,前面的是个五十开外的妇人,后面的,是个三十多岁的男人。看样子是母子俩。
帆船朝着湖的中心划去。清澈见底的湖水,在帆船边依依闪过。水底不深,水下面的一草一物看得清清楚楚。游人不小心丢失的物件,在水底晃动,水草摇晃着。再朝前面看,一朵一朵的小白花在水面上飘揺、荡漾,金黄的花蕊闪着光芒,甚是好看……
卓玛说,水性杨花是海菜花,又名龙爪菜,是水鳖科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其花色玉白,花蕊鹅黄,盛开时浮于水上,成百上千,是非常的好看。
海菜花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木,根基短,有叶柄,叶片有披针形、阔卵形,近圆形或心形。它的根很长,大概有40-50米左右。太阳出来,花朵会在水面上绽放,水波荡漾,花朵也随之飘摇,会让人联想到水性要花这个词。同时海菜花是一种娇贵的植物,也是中国独有的珍稀濒危水生植物,它对水质的要求相当严苛,喜欢温暖干净的水体,多生长在海拔4米左右地区的湖泊深处,只能生长在纯净的活泉水中,水质稍有污染或农田里施有化肥都会影响其生长。
“水性杨花” 不仅是靓丽的风景,又是餐桌上的美食。它可以用来炒食、开汤、当主菜、成佐菜,味道都是非常鲜美的,并且对心血管疾病等有辅助治疗作用,真的是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俱佳。
我们没有想到,这划浆的女人还懂这么多。
突然,天空阴沉了下来,风,在湖面上行走,水面上的小花随风摇曳。眼看就要下雨了,大家都没带雨伞,况且,在湖里也游了差不多有近两个小时了。去对面的岛屿上,不一定有什么好看,大家建议返航。
扎西说,大多数的游客是不上岛屿的。岛屿跟你们住的地方的风景差不多。扎西也怕下雨,也想返航,结束这趟湖上游。
回到岸上,大家对湖中的水性杨花恋恋不舍。看了这一回,下回几时能来呢?
回到车上,扎西说,车要回到客栈去。你们中午随便吃点,吃面条最好。晚上的烤鸡、烤羊肉任你们吃个饱,摩梭酒让你们喝个够。
客栈的边上有个酒店,昨天晚上十个人吃了十个菜不到三百元,实属便宜。大家下车后,杨老二说,午饭我请客,面条你们随便点。杨老二是认真的,难得同事在一起旅游,请个饭,应该。
大家伙们也不讲客气,点了自己喜欢吃的面食。扎西说了下午两点出发去摩梭村参观民俗活动。
车,不能绕着泸沽湖畔开。要开也行,有几十公里山路绕过了泸沽湖。上午围着湖绕了半圈,下午朝反方向围着湖绕半圈,也就差不多围着泸沽湖畔绕了一圈。下午走的路线,是云南与四川的交界处。摩梭村属于四川地界,他们的身份证是四川居民。因摩梭人少,留下许多神秘的东西,如走婚,如摩梭语言、摩梭民歌、摩梭文化、摩梭母氏、摩梭民俗等。
扎西说他是正宗的摩梭人,我们信。但说吃饭的地方就是他的家,我们都不信。导游的职业是为游客洗脑的,扎西说吃完饭去摩梭村的摩梭家,听当地人介绍摩梭风情和文化,晚上参加篝火晚会。
在云南与四川交界处,有一块风格独特的大石碑,写有云南—四川交界几个字。扎西停下车,让我们去拍照。
晩上吃饭的时间有点早,不到五点扎西就叫我们去吃饭。进到餐厅,已经有两桌年轻人开吃了。我们十个人分了两桌,五个女人开一桌,五个男人开一桌。菜上来时,扎西倒了酒在杯中,要敬我们男人。酒有两种,一种带黄色,一种纯白。扎西说黄色的酒是女人喝的,白酒才是男人喝的。上菜前,杨老二两种酒都抿了一口,酒的度数不高,且不是怎么好喝,不像扎西说的,喝了总想要喝。
扎西敬酒,出于礼节,我们喝酒,出于无奈。不管怎么说,菜是丰盛的:烤鸡、烤羊肉,酱猪肉、牛排、鸡蛋、蔬菜等,每桌十个菜一个汤。还没有吃够,扎西喊我们去摩梭村村民家参观,听摩梭人讲摩梭风情和摩梭文化。
导游说了,我们只好不情愿离席,由一个摩梭女孩带我们向摩梭村民家中走去。
这个村落不大,住的人口不多。走进摩梭村民家,里面已经有了很多的游客坐在里面。我们进去后,一个摩梭女人就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
摩梭人是一个未识别民族,该族群在国家的整个识别过程中,并未经中央政府以公告的方式宣告民族族别身份。摩梭人生活在云南省西北,四川、云南交界处风光秀丽的丽江市泸沽湖畔,人口约五万,有自己的本民族语言,但没有文字。泸沽湖以其独特的摩梭风情和秀丽的山水风光闻名于世。在金沙江东部的云南省宁蒗县以及四川盐源、木里等县,人口约四万余人。宁蒗境内摩梭人口15000多人,主要聚居在泸沽湖畔的永宁坝子。摩梭人在13岁以前,不论男女都穿长衫,少男剃光头,少女则留小辫、佩戴彩珠。到13岁举行成年礼后,便改变服饰。
摩梭人以大米、玉米为主食,兼食青稞、大麦、洋芋等。夏秋季节,以青菜、萝卜等新鲜蔬菜作佐食,冬春两季以酸脆菜、干萝卜丝、腌鱼、腊肉等作佐食。肉食中,议猪朦(称琵琶肉)为贵、还有灌猪脚、香肠、米灌肠等风味食品。
正餐前,喜欢喝酥油茶,以精把为佐食。男女老少喜喝苏理玛酒。摩梭人的家庭多属母系大家庭,一般都在一二十人左右,在家庭的饮食上不论男女老幼都是平等的。就餐时分菜共饭,主妇要按每个人的食量以及所承担的劳动,合理分配菜肴,特别是对肉食或难以吃得上的稀有菜肴,要平均分配,即使外出不在家的也要留上一份。
分菜时,先敬长辈,后给晚辈,以示礼貌。平均分食的规矩,只有过春节吃年夜饭时才可例外,主妇在火塘周围摆上丰富的饭菜,大家团团而坐,各取所需,不再分食。
摩梭孩子长到13岁时,家人依俗要为之举行成年礼,女孩叫"穿裙礼",男孩称"穿裤礼"。成年礼在农历正月初一清晨举行。到时男孩站在正房左边柱下,女孩站在右边柱下,左脚踩着猪原肉,右脚踩着粮食口袋,象征今后吃用不尽。女孩由母亲为她脱去旧的麻布长衫,穿上美丽穿裙礼的金边衣、百榴裙,系上绣有花卉图案的腰带,为其盘缠发辫,配上项链、耳环、手锡等饰物。男孩则由舅舅为其脱去旧的长衫,穿上新的上衣和长裤,扎上
腰带,佩上腰刀。
这时,穿上新裙或新裤的孩子,还要把狗唤进屋来,给狗喂饭团和猪肉,并说:狗能活60岁,人只能活13岁,咱们换个岁数,我才能长命百岁。
摩梭人,把春节叫“库诗”,即新的一年。摩梭人过春节,意味着祭拜祖先,祭祀天地日月和万物,这是“女儿国”里妇女最忙碌的时候。
摩梭人保留着的母系社会,至今还实行以感情为唯一基础的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习俗。在摩梭人中,母亲的权威最高,因此被称为“女儿国”。在摩梭家庭,由家中年纪最大、最有威信的老祖母或母亲主持家政,全家每个人的收入都交给她,由她安排全家人的生活。过年前一个月,主持家政的妇女就要为全家每人买新衣裤,每人至少一套。接着,妇女们开始酿酒、榨油、做米花糖、舂米磨面,春节所需的松明子、柴禾也要准备齐。因为,按照摩梭人习俗,从正月初一到十六,不能动用绳子,否则新的一年会遇到蛇。腊月二十四日,所有摩梭人家的妇女都从屋顶屋角到门缝铺下,进行彻底清扫。女人给孩子理发洗澡,换上干干净净的衣服。
正月初一,黎明刚刚来临,摩梭妇女就背上木桶,到清泉或小溪边背水,这叫“争头水”。谁起得最早并争到头水,意味着这家人在新的一年里人畜兴旺,财源茂盛。所以妇女很早就起床梳洗好,等到天边泛白时候,争先恐后来到山泉溪流边。水背回来后,主妇准备好早餐,全家祭锅庄,向祖宗和老人磕头。太阳出山,母亲带着孩子,背箩里装着猪膘、茶叶、酒,到同一“斯日”(同一母系血缘的各个家庭组成一个氏族)的长者家拜年。
禁忌是原始宗教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在生产、饮食、婚姻、妊娠和死亡等各个方面。摩梭人的禁忌主要有:禁忌任何人用脚跨过火塘,禁忌沷水在火塘里,在外做活累了,不能进家门就抱婴儿。不准虐待歧视残疾人。妇女正在分娩时,忌讳生人进家门。禁食狗、猫、蛙肉,忌捕杀缓带鸟。忌用刀子砍门槛,忌男客登女榻。清早不能说梦见的事,傍晚不扫地。孕妇不得横跨马缰绳,孕妇面前忌谈兔、蛇。孕妇天黑后不出门,产前妇女不参加葬礼。正在酿酒时,来人不能提喝酒的话。忌伐水源或墓地上的树。果树第一年结的果要让老人吃。同一母系血统内的人不能结交阿夏(情侣)。小孩的头一件衣服须用老人的旧衣服改做。
走婚是云南的少数民族摩梭人的独特婚姻方式,摩梭人是母系社会,除了少数因为要增加家庭劳动人口而娶妻或招婿外,基本上没有婚姻制度。走婚是情投意合的男女通过男到女家走婚,维持感情与生养下一代的方式。由于母系社会中由女性当家,因此所生下的小孩归母家生养,生父会在满月时公开举办宴席,承认彼此的血缘关系,避免发生同父乱伦。男性称女情人为“阿夏”,女性称男情人为“阿注”。
摩梭人在白天,男女很少单独相处,只有在聚会上以唱歌、跳舞的方式对意中人表达心意。男子若是对女子倾心的话,在白天约好女子后,会在半夜时分到女子的“花楼”(摩梭成年女性的房间,独立于祖母屋即”家屋“外),传统上会骑马前往,但不能于正门进入花楼,而要爬窗,再把帽子等具有代表性的物品挂在门外,表示两人正在约会,叫他人不要干扰。然后在天未亮的时候就必须离开,这时可以由正门离开。若于天亮之后或女方家长辈起床之后再离开,则会被视为无礼。
摩梭女人在喋喋不休地说着,好多人津津有味地听着。
杨老二此时又来了灵感,他悄悄走出屋,在屋外写下了一首散文诗:神秘泸沽湖。
云南与西川交界的地方,有一个美丽的湖泊,她的名字叫做
泸沽湖。
这是个神秘神奇的地方,这里,是世界上,
唯一的母系氏族--摩梭部落
宽广的湖面,环绕连绵起伏三十四公里的山峦。
碧蓝的湖水,静静的躺着。
当小船轻轻划过,清澈的湖水,引起小小的波纹。
水面上一片片白色的小花,在水中荡漾。
小花金黄的花蕊,在阳光下闪烁。
里格半岛,凸显在湖的中央。
一排排民俗风情的民居,掩映在湖边。青翠碧绿的柳树、核桃树,站立在湖边守望,柳叶随风摇曳。
远处黛翠的山峰,云遮雾障。一条彩虹,悬挂在山与水的交汇处。
更远处,彩色帆船在水里划行,船上的人影越来越小。
沿湖环行路,拍照的观景的,游人如织。
晚霞、清晨、午间,不同时间段折射出的景色,不尽相同。
空气清新,气温舒适,环境优雅。
虽在海拔两千六百米,感觉不到高原反应。
微风徐来,浑身清爽,太阳照射,感觉温暖。
夜里听不到任何声音,静静的享受着,美好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