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5月,笔者应邀到广西南宁考察龙文化,随即受聘担任广西福龙文化旅游产业开发有限公司首席龙文化专家。南宁市城南有五象岭,“五峰相倚,如五象饮江,故名……”因了这五象岭,南宁市别名“五象城”。福龙公司的设想是,修一条能够将五象岭串起来的长龙。五象岭上修长龙,必然要涉及龙与象的关系问题。笔者经过研究,提出了这样的阐释——
中国古代不但云南产大象,中原也产大象(河南省简称“豫”就是一证,《说文解字·象部》:“豫:象之大者。”)先民们完全有可能将象纳入龙的容合过程。商代出现了象鼻龙——象的主要体征是生有圆筒状且伸卷自如的长鼻,象鼻龙即是在龙身上加以长鼻而为龙。民间相传,五象岭是秦始皇当年为了治理南方的水患,把岭南的五头宝象赶来,以堵住洪水,永保平安而留下来的。
据此,笔者分析说,五象山之象有平定水患、保佑一方平安的神性和神职,而这样的神性和神职,历来都是龙所具备并承膺的。龙的神性和神职由象具备并承膺,说明此象已经不是一般化的平凡之象,而是具有龙性之象,或者竟是神龙所化身之象。也就是说,这些前来治理洪水、福佑地方的象,本质上是龙,不过是吸取了象之大力,并化作或借助了象的外形而已。

笔者提出,可以将“龙象”理解为“龙纳象力”——龙吸纳了象的大力,其形象化的表现便是“象鼻龙”——象之大力主要通过其长鼻表现出来;和“内龙外象”——本质上是龙,担当的是龙的职责,做的是龙的事情,但其外形还是大象。
笔者的说法,为景区的建设提供了文化依据。
(2005年5月于西安慧雨庐)
庞进 著名龙凤文化研究专家、作家、龙凤国际联合会主席、中华龙文化协会名誉主席、中华龙凤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西安中华龙凤文化研究院院长、西安日报社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协理事,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中华龙凤文化网(www.loongfeng.org)主编,加拿大西安大略出版社副总编辑。1979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化研究,至今已发表各类作品逾千万字,出版《创造论》《中国龙文化》《中国凤文化》《中国祥瑞》《灵树婆娑》《龙情凤韵》等著作三十多种,获首届中国冰心散文奖、首届陕西民间文艺山花奖、全球华文母爱主题散文大赛奖、西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奖项八十多次。有“龙文化当代十杰(首席)”之誉。微信号: pang_j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