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老屋
文/李广勇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屈指算来,离开老家三十余年,多少时光已流走,多少印记以淡去,而故乡的老屋如影视板深深烙印在我的脑海里,并占居了回忆的全部,任由岁月风雨的洗礼,却依然不曾褪去。
老家深居大山,三面被山体包裹着。村里的宅院老屋,依山就势,均为全石砌结构,尤显厚重久远,加之村中有一道沟横卧,民居房屋多属依山而建缘故,村子便有了沟北涯,沟南涯,南山头称谓。而我家的老屋为四合院,宅院的四间正老物,依山而建,房顶与大山基本持平,从房顶直接迈步走进山坳,位于北大山之阳,紧靠大山半腰,当平原地带还带有晨曦朦胧中时,我家的老屋便迎来第一缕阳光,可谓冬暖夏凉。
听父亲讲,我家的老屋,具有上百年的历史,不曾记得啥年月所建。原是我的高祖父因家居东平湖,常年遭受水涝灾害,居无定所,高祖父决计搬家,从涝区茶棚村一担子挑起全部家当,举家向东方向寻找居住地。当时走到现居的村里(现接山镇朝阳村)时,落脚在一户姓展的人家。中午准备烧火做饭,展家有一处放锅的空灶台,高祖父便把带来的铁锅放在灶台上,正好合适,宛如量体裁衣。于是,一家人就借居在如今的老屋里。
到了第二年秋,展姓全家准备外迁东北,要将房子转卖给高祖父,双方签立契约时,展家神秘地说道,这栋房子的宅基上,由原来住户埋下的一缸银元,至今没有寻到,宅院是块风吹宝地。此话一出,高祖父硬是多给了咱展家六布袋麦子。自此,我家几代人便在这栋宅院老屋里生养栖息。
我出生在上世纪的60年代,从孩提到参加工作,期间的二十多年时光,一直生活在宅院的四间老屋里,岁月变迁,时光流转,对老屋的依恋,如同一个尘封的百宝囊。孩提时的天真,童年的懵懂,成长路上的欢愉,青春里的悸动,都成了蕴藏在心灵深处中温馨记忆。
记忆中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靠挣工分过日子。当时全家共有大小12口人,兄妹六个,上有年迈的奶奶,下有嗷嗷待哺的侄儿侄女,人口较多,生活拮据,住宿拥挤,四间老屋正房,整整放满了四张床,配房东屋、南屋各两间,全部住满了人。
虽然院落狭小,可承载的东西包罗万象。正屋门西生长着一棵遮天蔽日的大枣树,院中心生长着一棵参天大洋槐,正房窗户的下方,栽植着两棵糖石榴,院子南侧砌垒的猪圈,东侧是鸡圈,同时还喂养一只白花猫和大黄狗。每当晨曦初露,随着母亲做早饭袅袅炊烟的升起,小院里顿时一片沸腾起来。拉动风箱的“呱嗒”声,大黄狗追逐鸡群的“咯咯”声,白花猫尾随人后的“喵喵”声,猪圈小猪仔的“哼哼”声,加之家人们起床劳作的谈笑声,在整个小院里奏成了一曲喧嚣欢快的乐章。
生于斯长于斯,与宅院老屋相依相随,情感交融,刻骨铭心。虽时光辗转,但却记忆中过多的故事,但堆积在老屋满满“喜怒哀乐”的亲历,成了我人生中前行的感动,记忆中的老屋,墙的内壁全为泥巴掺麦秸抹刷,加之常年煤油灯、柴火炉的熏烤火燎,四壁变得黑黝黝的。老屋窗户狭小,每当夜幕来临,屋内就变得伸手不见五指。
尽管老屋有些低矮、有些陈旧,或者有些凄凉,但毕竟是一家人心灵的归宿,栖息的港湾,无论人走何处,老屋就像一根情缘红线,始终牵连着你的归程。这心中的老屋,一年四季,也着实变换着它不同的嫁衣。
故乡的宅院,四季皆成景。记忆中,到了每年的春天,老屋前的那棵枣大枣树在温暖阳光的沐浴下,抽出嫩绿的芽,很快变把宅院装扮的生机盎然;来到了夏天,枣树开花的季节,金黄的小花依稀点缀在绿叶中,微风一吹,醉人的芳香便四溢开来,吸引来众多蜂儿,蝶儿,满天飞舞;秋天,正是老屋前枣儿成熟季节,树上的枣儿已密密麻麻,又大又圆,有青有红。我每当放学后,都会爬上树上摘几个尝鲜,那窗台下的石榴上,宛如灯笼般的果实挂满枝头,随风摇戈。冬天,特别是下过几场大雪,老屋完全被大雪覆盖,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父亲会早早起来,爬到屋顶上去扫雪,我则叫上几个要好的小朋友,到院子内堆雪人,打雪球,抢摘屋檐下有雪水融化建成的冰凌。
宅院的老屋,处处有感动。在老屋里,我深深体会到生活中的艰辛与满足,看惯了人生的善美与无私,读懂了做人应有的格局与感恩,进行了儿时那种苦并快乐的童真,故乡的老屋,带给我们多少五彩缤纷的梦幻。
记得一年的夏天,饭后茶余,大人们便各搬一个坐凳,来到院中央,依偎在家中的枣树下,孩子们席地而坐,借着月亮的光亮,听大人们讲述大千世界、天南海北、神仙鬼怪、漫无边际的老旧故事。父亲读过几年私塾,在村子里也算得上一名“土秀才”,会讲三国、说聊斋、啦西游。我的隔壁邻居,我称他叫三叔,胆子虽小却喜欢听些稀奇八怪的故事。当时村里没通电,娱乐方式缺乏,每到傍晚,他总会早早的来到我家听父亲讲书。
有一次父亲在院子里说聊斋,在他讲得津津有味,我们听得如痴如醉。虽时至深夜,我们听得怯怯地缩作一团,但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依旧纠缠父亲继续讲下去。当时父亲感到口渴,执意要结束。这可急傻了三叔,他自告奋勇去老屋里拿茶壶给父亲喝水。三叔离开院子,径直走到西间的老屋。当时,屋内没有点灯,四处黑漆漆,只能在桌子上摸索着找茶壶。三叔胆子小,却心细,生怕把茶壶弄倒打碎了,于是,他采用两手沿桌的两边向里摸,俗话说:“无巧不成书”,偏在这时,家里的一只白花猫正好趴在桌上,三叔却把白花猫看成了白茶壶,两手向他抓去。这白花猫受惊后,“喵呜”一声大叫顺势逃走。这下把三叔吓破了胆,只听他“我的娘哎”一屁股瘫坐在地上,室外我们听到动静,一并跑到屋里来,赶紧把灯点着,只见三叔躺在地上,吓得瑟瑟发抖。裤子被吓尿不说,大腿肚子都拧筋了,后来我们把这事当成三叔取闹的话柄。
伴随着兄妹间的渐次长大成人,两个姐姐出嫁,三个哥哥先后娶妻抱子,相继搬出老屋另立锅灶,唯我最小,尚在求学阶段,故一直跟随父母坚守在老屋。人员的流动,让原有喧嚣的老屋变得冷清起来,好在父亲喂养了几只山羊,还有鸡、鸭、鹅等禽类,多少给在宅院增添了一些生机。1982年7月我学校毕业,要到离家40里的县城去工作。上班前,父母提早为我织衣缝被,生活用品准备得一应俱全。临行时,老人牵着我的手依依相送,我多次示意老人留步。我说:县城离家近,每星期我都会看您的,我懂的离开老家后,老屋里只有父母二老了。或许信守着自己的诺言,工作期间,到了每个周日,我都会回家看看,直至有了妻子和孩子。每次回家,或者因应酬深夜回家太晚,只因老屋有父母的守护,让我有一种游子回家的温馨,轻轻迈进了我屋的门槛,甜甜叫一声“爸”“妈”,闻见母亲做饭的香味,听着父母的教诲,那种难以名状的幸福感油然而生,这就是“家”。
时至今日,父母已离我远去,老屋变成了铁锁把门,历经岁月的磨蚀,坚实的屋顶,如今出现了多处裂痕,尤显得沧桑而破陋。每伫立在老屋门前,让我多了一些惆怅和忧伤。老屋以残破。已听不到院落里的鸡鸣犬吠,看不见老屋顶上的缕缕炊烟……
我常常想,人应常怀一颗感恩之心,老屋是生我养我的地方,老屋是我梦魂牵绕的归宿,老屋是我人生记忆的里程,老屋是家的标志,老屋有着曾经的温暖和幸福。
虽然老屋低矮简陋,但它由着我难以叙述的情感独白,更承载着家人的血缘、亲情,感恩,故乡的老屋,将永远珍藏在我心中,留在我生活的美好记忆里。


都市头条因您而精彩!感恩相遇【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头条号】【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文学社】【共赏好诗词头条号】【河头店不忘初心文学社】老师们!【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编辑部】下设11个编辑窗口!如下:【向幸福出发文学社】【儒子叟国娇】【一片冰心在玉壶】【蓝天白云】【影子】【真心对你】【荷塘月色】【香】【你安好我安心】【西门吹雪】【品墨竹】本团队下设17个专题!其中【向幸福出发】属于个人专题!不接受任何投稿!其他16个专题公开征稿!如下:【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编辑部】【文学范耕净土】【中医中药益寿延年】【共赏好诗词】【美声主播乐园】【专注原创字画】【专注原创歌曲】【专注学生原创作品】【专注原创摄影作品】【专注原创对联作品】【唐风宋雨寄君情】【千里与君同】【同醉唐风宋雨中】【有缘千里来相会】【唐诗宋词知多少】【东风送情笛声悠】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感恩相遇【都市头条向幸福出发编辑部】老师们!自2021.2.22日起本编辑部将免费为身边有团队精神的、有困难的、有利于大众的人和事做宣传!《用行动传递爱,用爱将心相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