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胡晶清、男、1955年1月4日出生,铁路退休干部。现为中国散文网会员、安徽省作协会员、上海市浦东新区作家协会会员。曾任上海铁路局基层宣传干部、党政管理干部;上海铁道报特约通讯员、安徽省、巢湖市多家媒体通讯员、巢湖市作家协会会员、笔名:晶毫、静庆。
先后有报告文学、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被国家级、省部级报刊选用;我看新变化征文:《老鹤窝的今天》一文获上海铁道报二等奖;《铁路之魂》获巢湖报“94”年征文二等奖;《老母探四宝》在巢湖市居巢区首届大奖赛获优秀奖;《纪建宇乘车记》荣获上海铁路局蚌埠分局2002年文化艺术节”道德之光”故事大赛三等奖。《周浦那一片芬芳》获得2018年第二期诗韵------《周浦杯》全国诗歌征文大赛现代诗入围奖、《赞美上海铁路东站》、《脊梁》、《太阳颂》等诗歌受到诗人、小说家、评论家今音老师好评欣赏。另:解放日报、东方卫视、联合国、中评社、今日台湾、周浦发布等100余篇留言被《服务通知》选为《精选留言》。
米 饭
胡晶清(上海)
一行行的绿苗
驮着种田人希望
条条江河
流淌跳动的文明
春在民歌声中播撒
勤劳身影倒立在农田里
夏秋季节淹没在
飘洒金色的稻浪中
种田人的汗水
挥洒在黄灿灿的稻田里
与泥泞为伍
散发迷人芬香
一串串金色稻穗
阳光下笑盈盈点着头
怀揣一颗博爱的心
舂去黄金甲
奉献在人们的餐桌上
是一碗碗晶莹透亮
支撑生命延续
香喷喷的白米饭
2021.3.20.
【今音评论】
粒粒皆辛苦
胡晶清的诗歌《米饭》创作于疫情之际,意在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生活保障。当诗歌创作的背景和环境清晰了之后,接着再去欣赏诗歌内容。这时候的诗歌技巧表达,在这首诗歌里面再也不显得那么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这首诗歌的形式,能让人阅读之后会得到提升,比如提升自己看待社会的能力。
这时候,对这首诗歌的欣赏角度随之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再纠结这首诗歌的写作技巧等,像这样的认识,并不能从这首诗歌当中真正受益。而我们认为,这首诗歌让读者能够受益的地方就是在于如何珍惜当下的稳定的社会生活环境。这是诗歌的要旨。
这时候,诗歌技巧的运用,已经服从于这样一个诗歌人物所认识到的大局。诗歌结构为五段,每段四行,呈均等形式,共计二十行。通观二十行,首先感到这首诗歌的语言是趋向于以朴实为主,而不是猎奇。猎奇的诗歌语言往往会脱离生活现实与本质。而生命的本质,就是如何能以乐观向上的心态,把质量延续下去。结合这样的视角,然后再来审视这首诗歌就会发现,《米饭》作为支撑生命延续下去的主食。
作者是以清晰的笔调加以勾勒出这么一幅场景画。这时候所看到的是段落之间的跳跃处理,就是诗歌人物所拥有的向阳心态,像这样的心态,也是通过诗歌语言体察出来的,比如诗歌第一段第一行的“一行行”的视角疾速变化;第二段第一行的领起语“春”,还有第四段第一行的“一串串”等,像这样的结构铺设,克服和避免了由排比而出现的高昂。这是作者意识到诗歌基调在处理上,必须符合《米饭》这样的中性思维,就是指,不低沉、不亢奋;而是用人物的经历,十分冷静地在引领着看诗歌场面的五次变化。这是作者在处理上的统筹能力。
【评论作者简介】今音(笔名),王荣根,诗歌作者,小说家,实名编剧,评论家。小说《底蕴》曾获《上海文学》二等奖;长篇小说《冲出北大荒》曾获“中国知青作家杯”一等奖项。中华知青作家学会主席团委员、中国长航作协理事。《今音中外诗评选》主编。世界诗歌联合总会高级顾问。香江资讯网2020年度人物评选,荣获国际文艺界文艺传播使者、世界诗人金桂冠大奖赛卓越终身成就奖、繁荣世界诗歌奖、2020年世界十大最具影响力的文化艺术家之一。并出版长篇小说十五部,评论二十二部,合集三部。现居住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