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老师作品


《鸿硕诗话选》选粹四:
我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和创作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对诗的定义:
诗是最精粹的语言艺术。情、意、境、律缺一不可。
一、诗的定义的内涵
1
诗歌语言何谓“最精粹?
语言具有高度概括性,洗练、含蓄、隽永、言有尽,意无穷,意在言外,具有鲜明的节奏和韵律。
如:“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柳永《雨霖铃》)写情人离别,这十一个字给读者留下广阔想象空间,胜过千言万语。
2
加强语言建设要从“最”字上下功夫。
力求做到最精炼,最能表情达意,最形象,最能造境,最富张力,最富音乐性……
3
“情、意、境、律”是诗的要件。
“最精粹的语言艺术”说出了诗的本质属性。这一本质属性具体说来指“情、意、境、律”而言,因为这一本质属性要内化在情、意、境、律中,并通过具体语言去表现情、意、境、律。诗这种文体与其它文体的不同点就在“最精粹”上 。
“诗言志”,必言情。“言志”必然伴随着“情”,或喜、或怒、或哀、或乐……情不一定直露,但一定要强烈,富有感染力。声音的抑扬顿挫,回环和谐不仅具有音乐美,易记、易诵,而且,起到了感情的强调和意义集中的作用。既然诗是最精粹的语言艺术,要求语言精炼,音调和谐,有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是理所当然的。至于“境界”即意境,是诗歌艺术形象的理论,“有境界,则自成高格。”(王国维《人间词话》)四者缺一不可,缺一个也不是诗。显然,无韵不是诗。
有韵也不一定是诗。除了语言精练,音乐性外,诗主情、诗主意境、诗主张力、诗主立意新、构思巧……这些要素综合考虑,才能决定是不是诗和诗的品位。
4
不是“最精粹”的语言不是诗的语言,不是诗。
有相当一部分人以为写诗是一件容易的事,不注意在诗是最精粹语言艺术上下功夫,致使白开水“诗”、晦涩“诗”大肆泛滥,这些索然无味“诗”充斥诗坛,亵渎了诗的神圣和尊严,民众为此生厌。
这些“诗”根本就不是诗,别说语言“最精粹”,就是精粹都谈不到,那是语言的垃圾,不是文学作品,焉能和文学作品相比乎?
5
请注意“语言艺术”也是判断诗的品位的重要方面。
在是诗的前提下,判断一首诗的艺术品位不仅要看它的语言“最精粹”,还要看它的“语言艺术”。
诗体语言建设除了寻找“最精粹”的语言,还要寻找与之相适应的“语言艺术”,这要靠艺术修养和艺术功力。这好比做饭,米再好,不会做也不会做出精美的饭来,弄不好还会做成夹生饭。
6
高度重视中国现代白话诗体语言建设。
语言建设是各种诗体建设的根本。中国现代白话诗体要想走出困境这是惟一的一条出路。
因为诗是最精粹的语言艺术。“情、意、境、律”缺一不可。而“情、意、境、律”这些诗的要件说到底要通过最精粹的语言艺术去体现。
7
在全方位上加强诗语建设。
我们强调“诗律”建设,给诗正名,丝毫不意味着可以忽视“情、意、境”语言方面的建设。
“最精粹”绝不仅仅指韵律,也是指诗的语言的其它方面,我们必须在诗的语言全方位上下工夫。
二、诗的定义的外延
1
”诗是最精萃的语言艺术”——词正义达,严谨精拔 。
这里说几句常识性的话:绘画、音乐、文学等都是艺术,绘画是线条、色彩艺术,音乐是声音艺术,文学是语言艺术。“文学是语言艺术”想必不会错吧?既然是艺术,它要求的就不是一般的说话语言,而是精粹(精美、纯粹)的语言,这也不错吧?那么,文学作品都是语言艺术,不同的文学体式都有不同的语言特色,判断文学作品属于那种体式主要靠语言,而诗歌这种文体语言区别于其它文体语言最显著的标志就是“最精粹”。
所以,我说,“诗是最精粹的语言艺术”——词正义达,严谨精拔。
2
“诗是最精萃的语言艺术”——天经地义,掷地有声。
请注意:“诗是最精粹的语言艺术”不是我发现的,更不是我发明的,是我在上面援引《尚书·尧典》一段话并在总结前人创作理论、实践基础上才概括、翻译成我对诗的定义:诗是最精粹的语言艺术。情、意、境、律缺一不可。
《文心雕龙》原道篇说:“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又说:“惟人参之,性灵所钟,是为三才。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意思是说,文章的属性是很重大的。它和天地一起开始。并且说,只有人和天地匹配,孕育性灵,这就叫“三才”。人为万物之灵,实是天地的心。心灵产生了,语言跟着确立,语言确立了,文章跟着鲜明,这是自然的道理。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陆游)。文章与天地同生,吸纳天地的灵气“舒文载实”焉能不鲜明乎?鲜明是什么?是文采,而文章是由语言编织的,语言焉能不精美、纯粹?——显然,文章的语言自然应该是精粹的语言。
前面说到“三才”这里随便再说一句:要慎言才好。人生在天地间,顶天立地,每个人的语言都要在历史的天地间回响,经受历史的检验。老子说:“圣人抱一为天下式”(《道德经》),“大”字上加一横才是“天”字,才能以天为大,人的言行也要真善美一以贯之,一撇一捺才能合在一起,分离开就是八字,是别类,那就不能顶天立地,所以,不能乱说,慎言才好。
请注意:我说的是“慎言”,不是禁言,我们拥护“双百方针”,因为贯彻“双百方针”才能有艺术的春天。不过,贯彻双百方针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百花齐放必须是花,百家争鸣必须是家(鸟)。以一“真”贯之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春天。
“经”是讲天地人经久不变的道理的书,纵使离经叛道用今天的观点来看舜帝留下的箴言也是金玉之音。所以我说:“诗是最精粹的语言艺朮”——天经地义,掷地有声。
3
“诗是最精粹的语言艺术”——语言不精,格律何干。
有位诗友在他的《诗不是最精粹的语言艺术》一文中说:“‘律’是诗的优点,恰恰也是诗的缺点。这也正是诗语言不配精粹之说的关键所在!”
“格律是什么?格律是指“诗、赋、词、曲等关于字数、句数、对偶、平仄、押韵方面的格式和规则。”《汉语小词典》82年版174页)“格”是格式,”律“是规则,是约束。“格律”“顾名思义,是定格的约束。
这里要澄清一个问题:格律是发现的,不是发明的,不是人为的硬性规定。它是诗的内韵、自然节奏通过诗的外在的形式有规律的揭示和表现(请注意“规律”。)从而表现出外在的韵律和节奏。正因如此,魏·曹植“孤魂翔故域,灵柩寄京师”(《赠白马王彪》),“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情诗》)才能与唐律基本暗合。
黄淮先生说:“律随情移,体缘律立”,说到底,律是由情决定的。就诗来说,各种诗体是由于不同的律决定的。没有律,就没有诗体,就没有诗,所以,无韵不是诗。
请问:语言不精粹与格律(约束)有何关系呢?没有没有内容的形式,也没有没有形式的内容。任何形式都有它的约束力。精粹本身也有它的约束力,就语言来说,它必须是精美、纯粹的语言,这就是约束。照这位诗友说来,“约束”使语言不精粹,那么,精粹本身就不应存在了,只有不精粹才能存在。如果说,“约束”使诗语不是最精粹的语言,那么,不受“律”约束的其它文体的语言反倒是最精粹的语言吗?岂非拙拙怪事?
唐诗宋词都有格律,语言不精粹何以能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高峰?
一位诗友在网上说:“以法度而害意境”,请问:有法度就一定会害意境吗?巨匠是在严格的规矩中施展他的创作才能的。唐诗宋词那些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是由于破坏“法度”才写出来的吗?
须知,有时,瑕疵反倒是个宝,维纳斯的胳膊谁也安不上,安上就不美了。世界上从来没有只有优点,而没有缺点的事物。我们总不能由于饮食会增加胃肠负担,去责怪饮食吧?
所以我说,“诗是最精萃的语言艺术”——语言不精,格律何干?
4
“诗是最精萃的语言艺术”——诗语精粹,辞书可鉴
众所周知,按四分法,文学艺术分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只有诗歌才能定义为“最精粹的语言艺术”,散文、小说、戏剧能这样定义吗?我敢说任何书都不会这样定义的。
请看《文学词典》是如何定义的,《文学词典》上说:诗歌“它要求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驰骋丰富的艺术想象......又要求采用简洁、凝炼的语言,分节分行的句式章法、鲜明和谐的节奏韵律。”(湖北人民出版社35页)
《词源》的解释是:“有韵律可歌咏者的一种文体。” (合订本,1988年7月第1版。)
《汉语大词典简编》的解释是:“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感情。”(1998年12月第1版)
高中语文教科书第四册的解释是:“诗是一种特殊文学体裁,它通过高度浓缩、跳跃的结构形式,丰富的想像,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的语言,抒发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2001年10月二版)
就连“自由诗”也没有说可以不押韵,只是说:“押韵亦较自由”(《文学词典》34页湖北人民出版社)。
散文、小说、戏剧会有这样的表述吗?
所以我说,“诗是最精粹的语言艺术”——诗语精粹,辞书可鉴。
5
“诗是最精粹的语言艺术”——诗家之言,足可一观
朱自清先生说:“诗不过是一种语言,精粹的语言。”(《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上册 79页 1981年版)
艾青先生说:“诗是艺术的语言——最高的语言,最纯粹的语言。”(《诗论》 201页1962年版)
公木先生说:“诗歌语言往往是以节奏、韵律加强了的语言”(《深圳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首届年会开幕辞》)
屠岸先生说:“如果没有敏锐的艺术感受力和新鲜的艺术表现力(特别是对语言的掌握),也很难成为诗人。”(答《未名诗人》问)
恕不一一例举。所以我说,“诗是最精粹的语言艺术”——诗家之言,足可一观。


作者简介:张兴泰,字霜子,号鸿硕,吉林省大安市人,高级政工师。先后出版诗集《霜子吟》《张兴泰诗歌精粹》《诗镜文心》(鸿硕诗文集)、该书续集、《鸿硕诗话》《情韵悠悠》(十情集)《诗词律要讲座》《鸿硕诗话选》《鸿硕诗歌别裁集》等。获得中国艺术界名人作品展示会优赏奖,个别作品获得世界学术贡献奖金奖。现任《中国韵律诗歌旗帜卷》执行主编,中国韵律诗歌学会副会长,中国雅园学会理事,国际当代华文诗歌研究会顾问、研究员,中宣盛世国际书画院研究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

文学诗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