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窗花
文/于敏
记得我7岁那年,爸爸,妈妈带我坐车回很远的乡下奶奶家过年。农村那时条件非常差,乡村的房子全都是草房,有的房子下场雪就会倒了,看着吓人啊,更不敢住的,居住条件很差的,窗户上,很少有玻璃,大都是用黄色的窗纸糊的,奶奶家是三间正房,东西两屋,厨房在中间开门就是。奶奶家很冷,爷爷就使劲烧,生怕我们冷着,即使这样,我还是感觉很冷,整天在我们住的房间不敢出门。
父老乡亲都特别热情,来爷爷家看我们,每一位手里都会带点东西,农村那时条件很差,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有的带几枚鸡蛋、有的带几枚鸭蛋、鹅蛋、有的带点小米、有的给我几块钱。要知道在那物资匮乏的年代,这可都是乡亲们的命啊,这一片一片心意啊,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农民手里根本没有钱。一个壮劳力干一年活到年底才能挣几千公分,结算下来才二三百元钱,这可是他们一年的血汗钱啊。而且那是他们一年的吃,喝,生活费用,平时的油、盐、醋,油、就靠养几只鸡下蛋去供销社换了。
乡亲们给我们拿的东西是咬牙下决心才送给我们的,如果没有一定交情是不会舍得的,说明父母在乡亲们心目中的位置有多重要啊,我们一家都很感动,受宠若惊,非常感谢,至今都铭记于心。看出来爷爷,奶奶在这村里还是有威望的。爷爷奶奶就张罗做饭热情召呼乡亲们在家吃完饭走。
我特别喜欢看乡亲们家家户户的窗花,花样很多,是我第一次看见特别好奇。我就用手去扶摸红红的花样,有时不小心会把窗花弄坏了,自己吓的的赶紧跑,生怕这家主人出来骂我。可能是因为家家都糊窗户纸,心胜手巧的人家,不肯重复别人家,就在窗户上找花样儿。
花样就是不重复,不和别人家的花一样,见得最多的花样用红纸剪图案,有梅花、松枝、猪、猫、狗、蝴蝶、牛、羊丶猴子丶小鸡等借此寄托心愿。大多数人都不会剪纸,每到逢年过节,会剪纸手巧的人在乡村非常吃香,人们挣先去求他们帮忙剪窗花回家贴上,人们像圣人般供着,东家吃,西家请整天不在家吃饭,乡亲们说起来都交口称赞。
我见过窗花不多,好坏也说不出来,只是有一幅窗花,至今还留在我的记忆中,那是爷爷奶奶家邻居儿子结婚,新房布置的很漂亮,特别是窗户是用桐油油过的,显得格外敞亮,窗花也特别大,是用一块很大很大的纸剪成几枝梅花,迎春怒放,梅花枝头上有几只喜鹊,引颈高歌,图案形像喜庆,还有…喜鹊登枝…红红的大双喜字,贴在两边,门上贴着大大的福字,谁看了都忍不住走开,总要驻足观赏。时至今日,那乡村美美的窗花都深深印在我心里,乡亲们那朴实无华的感情,让我们永远难忘,感谢您家乡的父老乡们。
我在上海老年大学,学绘画时学一点剪纸,只是皮毛而己,没有专门学习过,平时不剪,只是逢年过节时剪几张送亲朋好友贴在家里喜庆,这也可能源于在爷爷奶奶家看到乡村"窗花"的印象深刻,才去学习的,"窗花"是民间手工艺品,至今历史悠久,源源流长。我喜欢"窗花"图案美,漂亮,鲜艳,喜庆,我有机会还去学习"窗花"别让这一艺术失传。
2021,4,12
於大庆



看病权当做功课
文/于敏
人生在世,吃五谷杂粮,谁也不敢保证无痛无病。有病看病这是常识。只是我国人口众多,医疗资源有限,全国各地的大病,重病患者大都会涌到大城市求医,于是,看病难由此而成。凡是去医院看病,都有切身体会,烦,累,没病也折腾出病,挂号排队,候诊排队,付费排队,取药排队,化验,拍片等都要排队,真是烦不胜烦。
累也好,烦也好,排队也好,但凡有病,还是要去医院看医生的,今年我刚到女儿家就感冒了,头晕眼花,发烧,睁不开眼睛,总想躺在床上盖两双大厚被子,就是冷,女儿,女婿开车送我去医院,人特别的多,快过年了,有病人真多呀,他们楼下排队挂号,楼上看医生,再跑下楼划价交款,取药,打针,我女儿陪我坐在冰凉的椅子上,看着这么多人跑上,跑下,着急的样子,叹息,过年了有病人咋这么多呀?
折腾了一个上午,终于看完病点两瓶药,再开点吃的药,女儿我们回家了,到家快1点了,好累啊,没病人去医院这一折腾也会累个半死的。看病权当做功课,就像学生做功课一样,不管您愿不愿意,高兴不高兴,这个事情总得去做。
第二天去医院挂水,我和女儿说咱错开人多高峰,上午不去,中午或下午去,女儿说好的,女儿开车1点从家走到医院还好没有昨天上午人那么多,很快就排到号了,打完针回家不到五点,今天不累,唉大城市就是人多。
看病全当做功课,这次感冒去医院看病让我总结一条很好的经验,只要稍微动点脑筋,多想些便捷的途径和方法,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021,4,12
於大庆



作者简介:本名:于敏。网名:冰雪。佳木斯市桦南县人。以牡丹之英姿激励,飞歌与牡丹之壮美,承牡丹之不争中绽放。不失文字的寻觅,慰藉在冰雪铺的路;帆升着今天不眠的星星源于昨天对视的双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