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鹦鹉学舌闹笑话
戴永久
从前,有一大户人家,当家的夫妻二人知书达理,斯文倜傥,重义轻财,朋满天下。美中不足的是,唯一的儿子,年及弱冠,虽然生得五官端正,仪表堂堂,但是智商较低,所教所学只是机械模仿。
夫妻二人从小手把手调教,口对口传授,怎奈终难成器。看着这块“食之无味,抛之不舍”的“鸡肋”,夫妻二人不免暗暗落泪。看到儿子与常人无异的外貌,希望之心不灭,望子成才的念头更是一如既往,坚如磐石。
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日积月累的耳濡目染下,儿子模仿父母言行举止的能力日见增长。父母觉得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不丢不弃,顽石雕琢成器,未必不可。
一日,有客来访,母亲拉着儿子一起出门相迎,称“奴家主人上山礼佛访友,吾母子代为相迎,多有不敬,还请海涵。”
坐定饮茶,客人问道:“夫君庙中访友,几时可归?”
妇人答曰:“早则今日,晩则与老和尚抵足而眠,明日可归。”主人不在,客人起身告辞。母子恭恭敬敬送走客人。
回家后,母亲又将迎送接待客人的要领重复了一遍,并自己装成来访的客人,让儿子出来接待。儿子模仿方才母亲的样子,毫不走样地重新演绎一遍,母亲见状,喜上心头,乐在眉梢。
次日,母亲也外出有事,父亲尚未归来,儿子一人在家。有客来访,儿子礼貌地出门相迎。坐下后,客人问:“令堂大人何往?” 儿子不假思索地答道:“上山礼佛访友而去。”“庙中访友,几时可归?”“早则今日,晩则与老和尚抵足而眠,明日而归。”客人听罢,茫然不知所措,慌忙告别而出。
有一天,母亲在家一边和面包饺子,一边向儿子讲授做人必须要五官端正。即眉清目秀,口角方圆,舌头红润,鼻梁高耸,两耳匀称的模样和种种道理。儿子边听边学,心想什么时候也给父母来一个惊喜。
几天之后,父母先后外出有事。儿子一人在家,他不慌不忙地取出面粉,学着母亲的样子,先用水将面拌和得干湿得当,然后又反复地挤压调和成合用的面团,继而将面团按人体各部位的大小分割成块,照样画葫芦逐块做成人体的模形,最后拼装成一个完整无缺的面人,放入一大锅水中加上锅盖,生火就煮。
也不知开锅看了多少遍,左等右盼,好不容易锅中的水终于开了。儿子喜滋滋地正准备来揭锅盖,正巧这时母亲回来了,他迫不及待地冲着母亲说:“平日,你们总说我不会做人,今天我让你看看我做的人是多么的逼真,神气。”
母亲打开锅盖,只见锅内白浪翻滚,热气蒸腾,忙将一瓢凉水掺入锅中,这才看见锅内有一块酷似人形的面疙瘩,没好气地问:“人的头脸呢?”儿子答道:“我做的人不争气,见到生人就害羞躲藏,鼻塌嘴歪无正像。”“那眼睛呢?”“ 眼睛沤啊浑了汤。”“ 两只耳朵呢?”“ 耳朵由啊瓢刮掉。”
母亲听后,脸色青紫,哭笑不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个人简介:
戴永久,男,汉族,1944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曾任小学教师,5个乡镇党委书记和县、市两个部门负责人。2004年退休后从事文学习作先后在"江苏生活快报""江苏散文报""山西科技导报""泰州晚报""姜堰日报""溱湖""罗塘"等报刊杂志发表散文等文学作品100余篇。现为江苏省作协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