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学解读历史的实践
——《乌蒙史诗》创作总结
吴勇

1984年9月,我从织金县桂花国营林场调到县文化局工作。当时我们的国家经历了拨乱反正,各部门都缺乏人才,我虽然只是一个初中肄业生,在国营林场工作了二十多年了,刚刚从工人提拔为技术员,就引起了一些用人单位的注意,原因爱好文学创作,在省、地报刊发表过作品。而提拔为技术员又符合当时调动的必须是干部的要求,也就得到了调动。当时拟调的单位是县政府办、县纪委和县文化局三个单位。我经过了考虑,最后选择了县文化局,因为我太爱好文学创作了。尽管学历很低,底子薄弱,离开真正的文学创作相差很远,但是热情很旺盛,坚信只要努力一定可以成功,所以坚持到了县文化局。以至于当时的县政府办主任李德鹏后来说,你先到政府办,过两年去当文化局长不更好吗?后来一想起这件事我都觉得对不起德鹏的一片好心。到了文化局,才知道自己的弱点和不足,连续三年多没有发表出什么太像样的作品。才明白文学之路艰难万分,其中的苦楚一言难尽。
不过在文化局还是遇到了机会,看到了局里买的一部线装本《大定府志》,里面有一篇“水西安氏本末”,也就看到了一个神奇世界,才初步接触到了一千四百多年的水西历史过程中的大事件,诸如:反抗元朝压迫终于牺牲的奢节、反抗明军围剿牺牲后终获部族和平的安邦彦,反抗军阀陷害终获胜利的奢香 ,反抗吴三桂征剿失败后终于反败为胜的安坤、禄天香,还有夜郎国的兴起和发展,等等,我就产生了将这些历史事件写成文学作品的念头。
但是还没有开始创作就在1988年被调动到县委宣传部当秘书。那又是一个事务繁忙的工作,为了学习和工作,也必须付出很多精力。后来,因为我在林场的时候就进行的红托竹荪人工栽培是全国第一个创举,试验已经逐渐成为了县域内的生产,我又于1993年被调动到县扶贫办,担任县扶贫服务中心副主任。更多的精力都用到红托竹荪栽培上去了,后来,县里又成立了县竹荪开发总公司,我调任了副经理,又继续做竹荪那方面的事情。一直到2001年又调任了县旅游局副主任科员。2005年调任县文联常务副主席,2010年年龄到了退休。至今又是十年有余了,就继续两件事,一件是继续红托竹荪栽培。一件事是继续文学事业,而今终于完成了《乌蒙史诗》系列作品的创作。
自觉可贵的是一当在文化局确定的奋斗方向,就一直没有放弃,既使艰难的工作条件下也没有放弃。从1993年就开始做搜集材料的准备,1995年起开始写《水西悲歌》,直到2003年才由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整整十年的时间,才完成这部38万字的作品,可谓“十年磨一剑”。不过也算奇巧的是,作品参加了省作协的招投标活动,《水西悲歌》荣获了中标作品的首位,后来获得了毕节地区文学评奖的一等奖。然后几年间,我又抽时间和经历继续创作,2007年出版《柔远夫人》,2012年出版《天下夜郎》,2014年出版《大节千秋》,2016年出版《烈姬彩虹》,而今最后出版了《洞天彝王》。这就是说。从开始筹备和写作,到最后完成,经过27年的努力,《乌蒙史诗》长篇小说系列的六部作品终于全部完成了。累计共3000多页,230多万字,算是我一生中做的一件大事,值得欣慰。

《乌蒙史诗》包含的六部长篇小说,在写作时间上是不平均的,《水西悲歌》从1993年开始试笔,到2003年出版,花了十年,被认为是十年一剑之作,另外五部从2004年到2021年,花了十七年,平均三年多的时间写一部。这个速度性并不快,但是坚持下来不容易。在写《水西悲歌》的十年中,其实我是从写作水平很低的情况下开始的,对长篇小说的写作技巧基本没有掌握,对所涉及的历史事件也不清楚,对以彝族为主的包含苗、布依、仡佬、穿青、汉民族的习俗在内的水西文化也知之不多,对每一段历史发生地也无所认识,对彝汉文的有关记载也很少涉猎。所以那十年当中都是在这些方面进行补课,不仅仅是为了《水西悲歌》,也为以后的五部书做准备。就是说,在十年磨一剑的同时,我也在做着另外五部的基本功。为了这部六卷本,那十年中我基本没有在报刊上发作品,还要坚持科研和生产,大家都以为我搁笔不写了,所以,《水西悲歌》一问世就引起了轰动,在省作协评定为中标作品后,这个轰动又有所扩大。《乌蒙史诗》中的每一部都是艰难的,也是各有价值的。
《水西悲歌》作为开篇的处女作,以文学的笔调记述了吴三桂征剿水西的全过程 ,认真发挥了吴三桂、安坤、禄天香、俄尼诺黛以及其他人物的文化特色,对社会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2003年,《水西悲歌》在贵州省文联、省作协对文学作品招投标中名列榜首,贵州省文联文学艺术委员会对本书的评价认为:“《水西悲歌》是以吴三桂平水西为主线,在大量而深厚的史料基础上,采取独到的叙说手法,艺术地再现了清初发生在贵州高原上的水西地区的悲壮历史。小说结构和人物描写均有艺术张力,是一部厚重的历史小说。”后来又被成为毕节地区文学评奖的一等奖。
《柔远夫人》是《水西悲歌》的延续,水西被吴三桂镇压后,土司安坤的夫人禄天香逃到乌蒙娘家深山之中,心怀大恨,苦撑待变。康熙十二年吴三桂反清以后,禄天香携幼子安胜祖迁到乌撒韭菜坪作为根据地,在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后来配合清军平定擒敌、送粮,特别是在平远州凤凰山大决战中,建立了功勋,对平定吴三桂势力起到了显著作用,后来,康熙皇帝为水西平反,恢复水西宣慰使,禄天香还被封为一品柔远夫人,成为与奢香一样的爱国主义女英雄。后来,这部书成为了毕节地区文学评奖二等奖。
《天下夜郎》是根据彝文古籍《夜郎史传》以及其他史料传说进行的文学创作。夜郎国是武僰氏族从乌蒙山北部迁到中部可乐建立的联盟国家,经过了三代国王的前赴后继,经历了与可乐、蜀国、古糯、漏卧等国以及王子之间的斗争,终于建立了大夜郎国,疆域包括乌蒙山区贵州、云南、四川的部分,成为先秦时期西南地区最大的国家。关于夜郎国,各方议论较多,本书根据学者们的论据,梳理出了夜郎国产生发展的脉络。
《大节千秋》是歌颂明朝的爱国主义巾帼英雄奢香的历史小说。奢香是从邻邦蔺州嫁到水西来的,因丈夫在与残元势力作战时重伤而留在大方养伤,由奢香在设在贵阳的贵州宣慰福摄政。贵州都指挥使马烨有心灭掉诸夷,将奢香裸身鞭笞,想将水西激反,以便调兵征剿。奢香识破其奸,与水东刘赎珠进京告状,皇帝了解真情后,将马烨入狱严惩。奢香感动之余,修筑了龙场九驿五百多里,改善了西南地区交通。被皇帝封为顺德夫人,刘赎珠封为明德夫人。因此保证了水西在整个明代三百多年的和平安定。
2014年,上述四部长篇小说合编为《乌蒙史诗》,被评定为第四届乌江文学奖,以欧阳黔森为主任的评委会的评语为:“吴勇的长篇历史小说《乌蒙史诗》获第四届乌江文学奖,这是再现乌蒙历史的四部长篇小说。大跨度的时间段落,全景式的历史框架,通俗的历史故事,寄予着南方民族的英雄情结。”
《烈姬彩虹》是诗体长篇小说,全长11000多行,以诗歌的形式描写了元朝的巾帼英雄奢节,书中歌颂了水西总管摄政奢节反抗元朝廷对水西和其他地方的横征暴敛,与水东宋隆济全面合作,给元朝派来镇压的各路大军拼死血战,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战果,坚持了四年多后,遭受失败,不屈而死,现埋于黔西,名烈姬冢。该书注意了诗体特色,也是目前国内最长的叙事诗之一。
《洞天彝王》全面反映了明末“奢安起义”事件的史实,歌颂了奢崇明、安邦彦、奢社辉、多尼翠花等领袖人物。其中反映了四川巡抚为要土兵两万到辽东抵御满清而导致群众忍无可忍将其杀死,贵州巡抚率领六万大军直捣水西首府大方而中伏身亡。重点反映水西利用以织金天洞为主的地形之利,一再战胜明军。最后由于川贵云桂军务总督朱燮元与摄政奢社辉和解而结束,联系到安邦彦的战争理论和实践,多尼翠花编写出了“安子兵法”。这部长篇小说发挥了浪漫主义特点,充分反映了安邦彦等人利用溶洞的军事价值。
总之,《乌蒙史诗》的六部长篇小说,全面反映了乌蒙山区地方主要的历史事件,其中的文化特色独具,民族民风淳厚,算得上是一部较好的历史小说系列著作。

《乌蒙史诗》的创作和印刷,得到了各地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2002年在筹备《水西悲歌》的出版印刷的时候,当时资金困难的情况下,中共毕节地委宣传部部长杨兴举说:“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支持这部书的出版!”省人大副主任、贵州彝学会会长禄文斌亲自审查并批准了出版,毕节地区副专员丁诗建代表地区财政批款的同时,亲笔题写了书名。现任副专员李玉平和时任市民委主任陈长友专门拍摄了《水西悲歌》的封面照片,著名歌唱家阿鲁阿卓提供了自己的照片作为《柔远夫人》的封面照片。副专员王明灯亲笔题写了“柔远夫人”的书名,由毕节市和织金县、大方县的财政、企业为各部书的出版也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贵州美学家刘隆民为《水西悲歌》作序,有关领导杨兴举、高青、余宏模、朱永德、张翰时、安文新等也在百忙中抽时间为其中的某一部书作序。设计师戴吉华为其中的几部书进行了封面设计和作战地图的绘制。可以说,如果没有地方财政、企业的资金支持和领导们的道义支持,《乌蒙史诗》很难如期出版发行。在此真诚致写!
《水西悲歌》出版发行以后,美学家刘隆民带领省里一批理论家到织金县举办了一期专门的讨论会,会后出版了一本《水西悲歌论文选》,收录了刘隆民、余宏模、安文新、杨启孝、曲沐、詹贵祥、高君儒、芮增瑞、罗荣江、刘代霞、高致贤、费元琴、袁茏、徐本礼、胡瑶、高大远、漆毅、范宇、罗正贤、李国鹏、刘靖林、陈雪梅、王卫华等人的论文,加上随后张劲、陈祖君、刘玉明等人的作品宣传,对推进《水西悲歌》、《柔远夫人》的社会影响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其中,刘代霞的论文《论水西悲歌的两性关系架构》和詹贵祥的《天生的尤物还是血性女子——解读俄尼诺黛》分别荣获了毕节地区社科奖。曲沐的《爱和美的杰构——读吴勇水西悲歌》、芮增瑞的《笃慕子孙的英雄赞歌——水西悲歌阅读散记》、杨启孝的《漫谈水西悲歌》、讨论会的《壮怀激烈悲情水西——水西悲歌讨论会综述》等文章在国内一些报刊发出,张志还在2021年在“阳光与生命”网上开始了《水西悲歌》的连载。上述这些 ,都产生了较好的影响。
2015年,贵州文艺理论家协会主席杜国景在《中国长篇小说研究》上发表论文《水西悲歌与吴三桂的滇黔功罪》中说:“《水西悲歌》写的是吴三桂做西南总督时,以滇黔地区水西彝部谋反为由发动征剿,从而激起了当地少数民族强烈反抗的故事。为写好这部长篇小说,吴勇是经过长期思考和准备的。他首先对这段历史作了认真研究,撰写了相关的学术性文章。再经过十余年的史料搜集、梳理,最后才着手开始创作,可称得上有备而来。这是一部具有史诗意识或史诗性追求的作品。它有悲壮的故事,全景式的画面,繁复的艺术形象系列,较为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而这些,正是史诗所必须具备的要素。当我们说一部长篇小说具有史诗风格时,那往往就意味着能够用波澜壮阔、气势恢弘这样的语言来评价它,这差不多是评价长篇小说的最高标准,也是对一种文学品格、文学理想的美学期待。当然不能说《水西悲歌》已经达到了这样的境界,但说它是一部有史诗性追求的作品,应当还是有根据的,英雄史诗情结就是它最为突出的艺术追求。也就是说,小说是把水西彝族首领安坤率领部族抗击吴三桂的战争,当作英雄史诗来描绘的,安坤与他的妻妾禄天香、俄尼诺黛,以及其他同族兄弟,即是作者心目中的民族英雄。

《乌蒙史诗》是当代人写的历史小说,即关于乌蒙山区历史文化的长篇小说,关于历史小说,还是有它特定规矩的:“历史小说是小说的一种。通过描写历史人物和事件,再现一定历史时期的生活面貌和历史发展趋势。它依据历史事实,但又不同于历史教科书,它可以作适当的想象、概括和虚构,但所描写的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应有历史根据,具有真实与虚构相统一的特征。它的写作不仅应有历史资料价值,更重要的在于它可以为后人提供某种借鉴,为现实生活服务。这种服务是通过读者的审美欣赏了解历史,并对历史进行反思,得到某种认识上和美学上的启示,正确地认识和总结历史。它通常以一个或几个重要历史人物的生平为主线串连历史事件,也可以一定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为中心表现众多人物。”“历史小说是一个偏正词组,它的主体是‘小说’,‘历史’则是对主体的限制和修饰,也就是说,‘历史小说’是以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为描写主题的小说。它以历史人物和事件为题材,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生活面貌;长篇作品则可以展示某一时期的生活面貌和历史发展的趋势。这类作品所描写的主要人物和事件都有历史根据,但容许适当的虚构。因此,它虽然可以给读者提供一些历史知识,但它的主要目的在于给读者以启示和教育。古代的罗贯中著的《三国演义》、现代的姚雪垠著的《李自成》、唐浩明著的《曾国藩》等就是历史小说。”当然,《乌蒙史诗》里的各部长篇小说,都符合历史小说的这个要求。
《乌蒙史诗》将会给乌蒙山区具有很好的旅游文化价值,黔西北、滇东北和川南区域的旅游设计,可以利用书中标示的地方进行发挥,打造出可以发挥经济价值的风景文化景点。例如,像赤壁大战一样的果勇底大战、凤凰山大战、猴儿关之战、象祠之战、安札屯大战、韭菜坪之战等等,“为后人提供某种借鉴,为现实生活服务。这种服务是通过读者的审美欣赏了解历史,并对历史进行反思,得到某种认识上和美学上的启示,正确地认识和总结历史。”这些对发展旅游经济无疑会有重要作用。
而《水西悲歌》中的俄尼诺黛,是个虚构的人物,却是一个不错的人物形象,对其是好评如潮,例如:詹贵祥在论文《天生的尤物还是血性女子——解读俄尼诺黛》中说:
小说中写吴三桂在肉体的剧烈疼痛和精神的怅然失落中,做了一个梦:笑容依旧,香气袭人的俄尼诺黛 投入自己的怀抱,和他骑在枣红马上,翻山越岭,飞上蓝天… …忽然,一阵莫名的撞击将他们打散了… …这时,俄尼诺黛倏然而至,却是披头散发,手持长剑直杀而来,口中大叫“吴三桂,还我命来!”这部小说运用的是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作者却在小说的结尾处写了这样一个梦,是颇值得玩味的。这是一个意象,在梦中向吴三桂索命的还有水西苴穆安坤、女婿塔新策和无数鬼魂:无论是殉情而死的俄尼诺黛,还是在这场战争中死去的水西及清军将领、士兵、百姓… …都在向罪魁祸首吴三桂讨还血债。佛洛伊德认为,梦是一种不自觉的无意识心理现象。“梦在整个无意识过程中,是一种有充分价值的精神现象。”⑧在这个梦中,披头散发,手持长剑的俄尼诺黛吓得吴三桂惊魂未定,与他初见时的超凡脱俗相比,已是面目全非。这样的首尾呼应,前后对照并非巧合,实则是吴三桂神智迷茫的心理幻觉;而从小说的寓意来看,是作者对这场不义战争的质疑,对吴三桂残暴屠戮的拷问,对他情欲和政治野心的责难,同时也是吴三桂潜意识中人性良知的自我发现和痛苦忏悔。
这就将这个虚构人物在吴三桂的心目中写得栩栩如生,体现出了不变初衷的彝族美女的神似效果。将这部历史小说推向了不凡的境界。
人生在世,27年的光阴过去了,而且是我最青春的27年,都献给了《乌蒙史诗》,这是值得的,尽管仍有不足和遗憾,毕竟是洋洋洒洒3000页230万字的成绩,此生足矣!今后当然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也会进一步将这个系列加工得更好一些,但是现在应该有资格向天下有心人致意,认真读吧,《乌蒙史诗》会给你读有所值的乐趣!
公元 二〇二一年三月八日
第一章冲冠再怒为红颜
吴勇简介:男,1949年11月出生于黔西县城关镇水西村,1962年9月黔西一中肄业。1965年调织金县国营桂花林场当工人,后提为林业工程师,又调任县委宣传部办公室主任、县旅游局副局长,县文联常务副主席。现已退休。现任民营织金竹荪研究所所长兼总工程师,系中国食用菌协会常务理事。有多项科研课题获省市科技成果奖。同时致力于文学创作,是毕节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主要作品《乌蒙史诗》长篇小说系列(已出版5部)获省第四届乌江文学奖,长篇小说《国之宝桢》即将改编拍摄四十集电视连续剧。
资料来源作者,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创,如有侵权,请提醒删除。
❶ 原创诗文艺术故事感悟梦想与你的简介相片等投稿信箱:ygysm123@163.com。7天内,5元以上赞赏的50%回馈作者。QQ群:141931320。稿费及其他合作电话:15086328452(微信)。
❷ 本期编辑:南方豺狗
❸ 长按右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