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库里的故事
文‖朱海明 诵读/梦锁清秋
20世纪六十年代初,家乡抬头营洋河水库拦洪蓄水了,宽十多里长二十多里的浩大水面展现在眼前,头一次见到这么大的水面,颇有一种烟波浩渺的感觉,那感觉好开阔啊。
我经常站在水库岸边望着极目之远的水面出神,一阵微风吹来,水面泛起潋滟的波纹,把映在水面的太阳撕扯成万点细碎的金光,煞是好看。忽然,几点陌生的暗影映入眼帘,破坏了整个画面。定睛看去,那不是打鱼的小船吗?

记不得从哪天开始,水库中开始有小船活动,是外乡渔人用扁担挑着的小船。不知他们是哪儿的,挑着小船,船很小,扁担两头儿一边一半,对接起来就成了小船,只能坐一个人。我经常站在岸边看他们打鱼,他们到了岸边,拼接好小船,然后下水划船,到了岸边不远,他们先转着圈儿的观察一番,然后看准地方撒下挂网。下完挂网,划着小船在周围转圈儿,还不时吆喝着什么,再就是用什么东西敲打小船的船帮,敲得梆梆响,水面上荡起一连串的回声。如此这般好一会儿,他们开始起网了,眼见着那鱼啊,银光闪闪接连不断的进入他们的船舱。我都看呆了,都是一尺多长的天生大鲫鱼啊。我就想,那时水库里的鱼从未被挂网捞住过,肯定没经验,所以一个挨一个的上网被捕。另外,水面陡然扩大了几千倍几万倍,洋河的鱼儿们养肥了吃胖了呆懒了也就等着挨捞了。那么肥的自生鱼,现在哪儿找去?一万块钱一斤也买不到!

后来,水库里出现了抬头营的渔船,那时水库南岸的大、小山头,白家堡子等大队还属于抬头营公社,他们首先买了渔船进了水库去打鱼,那些外来的打鱼船才逐渐没了踪影。水库北岸的不少大队也买了小渔船,不少年轻社员很快学会了打鱼,打我们自家的鱼。也就从那时候开始,我同小船结下了缘,学会了划桨摇橹使船。经常与少年朋友何小健李成章等人同船游戏,玩儿得个痛快。

没想到自己也会划船了,外乡人划船打鱼的场景经常浮现在眼前,我的目光就落在了水库中的挂网上,落在了挂网的标记,浮在水面的小红旗上。于是,白天看好了小红旗的位置,晚上叫着二弟和何晓健,趁着亮如白昼的大月亮,划着小船直奔小红旗,替着渔人起网,捉到好几条活蹦乱跳的鲜鱼,第二天到何晓健家吨吃了,香。
其实,当时并不是诚心故意的去偷鱼,而是觉得好玩儿,比玩儿打仗有意思强多了,还刺激。准确的说,也就是冒险又不敢见人的游戏而已。
原创首发

朱海明,字(笔名)瀛亮,号清韵居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民间文艺家协会、戏剧家协会会员。曾参加人民解放军昆明军区汽车第五十团,执行援寮(老挝)抗美筑路运输作战任务。

主播简介:尹相秋 (网名梦锁清秋)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清秋文轩》总编,《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中国互联网朗诵联盟会员,2020年中国互联网首届大赛获得优秀奖。有百余篇作品发表在网络平台。朗诵作品接近三千首;配音秀达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