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太(辽宁·邱明会)
大年初九早上接到鹏波发给我的一条短信:“兄,中午十一点半,德太风味驴肉馆吃驴肉。”我感觉很新鲜,还从来没有在大正月里吃驴肉呢。俗话说:“天上的龙肉,地上的驴肉。”这是再好不过了。正想着,定位发过来了。马上收拾,准备好就出发了,约了鲍哥,徒步前往。边走边聊,一个小时左右,走了七千来步,到了德太风味驴肉馆。
驴肉馆门前几案上摆着好多驴头骨,说明饭店好火。一看牌匾,上面写着“风味驴肉馆”门脸装修讲究,走进店门,一楼是散台木桌木椅,吧台干净利索;还有二楼包房,墙壁上挂着不多不少的典雅的字画,很有文化色彩。
我们的朋友陆续到齐了,十几个人坐在一个十人的包房里,显得很挤;其他包房也都坐满了人;楼下的散台更是座无虚席,生意还真的红红火火。
走菜了,驴肉锅,手撕驴肉,驴板肠,驴头肉——大盘子飞一般地摆满了桌,一些新朋友互相介绍完之后就倒上酒,开始开怀畅饮,品尝全驴的美味。
手撕驴肉虽然瘦,但是做的好,一点儿都不塞牙,香而不腻,偶有筋头子更是好吃。驴肉锅里主要是驴杂和豆腐,吃起来热乎乎,在这数九寒天喝点鲜鲜的驴肉汤很快就冒汗,就连里面的豆腐都特别招人喜爱。不一会儿,有的人就脱掉了毛衣。驴板肠喝白酒是再好不过的了,筋道柔润是它的特色。喝一口白酒,吃一片驴板肠,感觉酒兴大作,诗人就开始朗诵——酒兴诗性一起“驴”了起来。其中最典型的是:“吃块老驴肉,喝杯温馨酒,从不把口忌,却长驴脾气。”
正朗诵诗呢,驴肉馅蒸饺上桌了。两笼子蒸饺还没有细细品嚼就被吃得精光,嘴里流着油,鼻里飘着香,于是又叫了两笼,这回才开始细嚼慢咽,吃出了驴的味道——那叫做柔软细腻,回味无穷啊!更绝的是驴肉蒸饺回锅一煎,味道就又不同了,外焦里嫩,“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驴头肉也不一般,更金贵的是驴三件,大补得很,男人得着它眉开眼笑。吃驴三件可跟吃蒸饺不同,你看这些大老爷们用筷子夹上一片,蘸点蒜酱,慢慢放到嘴里,慢慢咀嚼,嚼个稀烂才慢慢地咽下去,这之后才七嘴八舌不停地夸奖,有的人只能说出“好吃”,有的人却说道“味道真奇妙”,有的人说“一点儿外味儿都没有”有的人还说上几句混嗑,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女人的脸通红。
吃驴肉喝白酒是最正宗的,平时喝二两的,喝上三两没问题,平时喝半斤的,喝上七八两不在话下。酒到中旬,有人提议,今年是牛年,吃的是驴肉,咱们每个人说一句祝福的话,要带上“牛”和“驴”两个字,说不上来的喝酒。于是开始说:
一人说:“祝大家牛气冲天,驴脾气飞长!”有人接话说:“别别别,牛气冲天可以,驴脾气飞长人们受不了。”大家哈哈大笑。
又一人说:“祝大家长牛劲,驴上加驴!”有人接话说:“这还愈演愈烈了呢!”又是一片笑声。
第三个人不说,认罚,喝一大口酒,吃了一大块驴头肉。有人说他最奸,比别人多吃了一大口,大家又是一通笑。
第四个人说:“牛年吉祥,多长驴劲!”!……说说笑笑,不觉天色已晚。
这次没有吃到驴皮,据说驴皮都被收去做驴皮膏了,雅称“阿胶”。不过,这并不影响全驴宴的兴致。这一宴一直吃到星星满天,喝得冰雪不寒。我和我的朋友们从此爱上了老驴,竟然一连串去了三次,哪次都迎着朝阳而去,伴着月亮而归,恨不得“吃尽驴文化,喝出酒新篇”……
2021.3.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