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草衔环诗社】
安徽诗友专辑

游阆中锦屏山
邓世广
乘醉寻芳到锦屏,斑斓春色似丹青。
祠连曲径通幽阁,花掩长廊接翠亭。
漫语云间能揽月,诚知楼上可观星。
此山合与诗人住,放浪从来属白丁。

蝶恋花.游蠡园有感
文/朱爱君
昨见蠡园千万众。
蝶舞蜂飞,皆为桃花梦。
倚柱远观春意动。穿帘紫燕新诗诵。
此地风情谁与共。
柳叶盈盈,慢把丝弦弄。
一地相思西子种。云烟过处心潮纵。

游蠡园
老章
匆匆来去五湖东,范蠡烟波西子风。
最是人归棹停处,一堤翠柳夕阳中。

醉花阴.晚春
文/祖孔生
2021-4-11
细雨纷纷滋柔柳。堤岸花依旧。万树笼轻烟,燕语声声,陌上清香久。
远山雾满云重厚。梦里愁情诱。客路绕青峰,万缕乡思,难解相思扣。

七绝.杜鹃花
文/祖孔生
如霞似火映山红,相伴群峰一色同。
万绿丛中添妖媚,娇容默默笑春风。

移栽豆秧
俞新生
黄豆移栽地里忙,整畦打凼汗流裳。
丈夫前面种苗下,妻子后头肥料装。
日日辛劳无惧累,天天苦干岂嫌脏。
农家四季皆如此,勤快招来硕果香。

祝贺铜陵市诗词学会八届四次理事会召开
汪章和
日暖花明丽月天,铜官又上雅风篇。
酣歌音落江潮动,骚客语垂山色牵。
诗涌碧波连瀚海,曲携芳草入平川。
兴来秀笔书灵感,最喜传承国粹贤。

无耻之邦
俞新生
四处张扬北美狼,伸长臂膀管工商。
飞机航母进他界,导弹军营驻异乡。
联合狐朋常示狠,勾连狗友贯呈强。
周边挑事闯南海,无耻之邦实在狂。

无题
文/杜林森
(一)
耳顺年过心欲衷,远山近景觉朦胧。
胸藏月影如花影,眼视长虹似彩虹。
衰草风生滕地气,晚情水起做渔翁。
敢将白发追童趣,只钓夕阳同日红。

二
夕阳纵是逐门悬,万事辛劳为暮年。
昔日用心成旧梦,今朝感悟立新篇。
樽前莫惧三巡酒,枕上闲游一觉眠。
四海飞鸿同唱和,聊天侃地乐无边。

七律•咏白牡丹
文/夕阳(鲁国元)
〖其一〗
春向红尘展翠华,牡丹夜绣一丛花。
叶姿曼妙迎朝日,花态轻盈幻彩霞。
伊水休谈千古事,洛河忽听数声笳。
今宵邂逅纯阳子,素面千娇月笼纱。
〖其二〗
东風终让牡丹开,奇绿玫红染碧埃。
不与闲雲争浪漫,常同皓月诉悲哀。
朝辞帝阙寻芳地,暮发氓山作药材。
春雨潇潇花烛夜,一身雅韵等君来。
(公元二0二一年四月十一日【农历辛丑年二月三十日】于江苏苏州)

七律•无题
文/夕阳(鲁国元)
〖其一〗
今日杨花片片盈,太湖东岸少人行。
莺儿喜播三春事,燕子悄传一夜情。
天际霞妆刚染罢,路堤被絮已弹成。
西施怕做灵岩梦,每每惊醒在五更。
〖其二〗
人间四月正清和,芍药相将缀满坡。
径外蜂飞蝴蝶息,园中菜少蒜苗多。
周庄店里尝鱼脍,木渎桥头听棹歌。
踏遍姑苏无去处,不妨去赏太湖波。
(公元二0二一年四月十日【农历辛丑年二月二十九日】于江苏苏州)

七律•无题
文/夕阳(鲁国元)
〖其一〗
太湖远处泛烟霞,诗客行舟向石家。
竹笋尖头知腊味,芦芽梦里吮春华。
宁吟细雨双双燕,休画斜阳点点鸦。
忽有东风催骛棹,鼋头渚上望天涯。
〖其二〗
岛上风光秀色围,今朝举酒谢春晖。
传媒累蝶桐花放,织网劳蛛燕子飞。
犹爱村中吴语软,亦馋席上越禽肥。
农民不谙姑苏事,总笑西施惹是非。
(公元二0二一年四月十日【农历辛丑年二月二十九日】于江苏苏州)

七律•咏君子兰
文/夕阳(鲁国元)
〖其一〗
斗室寒山各置身,丹心未许染红尘。
轻将佩剑呈君子,笑把藏花奉美人。
随士听禅知厄境,伴僧说法化迷津。
明朝欲访東坡去,学得清词好馈春。
〖其二〗
谁在兰溪独唤春,声声急切是何因?
羞花暗摘捐闺友,怒剑轻挥向敌人。
昨夜应开三分丽,明晨定达七成真。
猜君原本唐才子,想必当年误此身。
(公元二0一八年元月二十九日【农历十二月十三日】于淮南八公山)

七律•咏君子兰
文/夕阳(鲁国元)
〖其一〗
芳心一动献朱丹,剑叶朝天意未安。
幽韵传情才溢室,素馨寄意又凭栏。
晨莺试唱朝霞艳,晚蝶初飞夕照残。
高士自将君子喻,不知品德可如兰。
〖其二〗
盼春几度立栏干,君子盈盈带笑看。
每向清溪同月庆,常临险壑共云欢。
逐香半道商弦折,啼梦三更柳笛寒。
嘉名与品应相属,何处幽光射玉兰。
(公元二0二一年四月十一日【农历辛丑年二月三十日】于江苏苏州)

七律•洛阳怀古
文/夕阳(鲁国元)
〖其一〗
凤阙巍峨映紫微,乾元殿里正秋闱。
東都才子灯前坐,南国佳人月下归。
郑颢喃喃登宝殿,卢妞寂寂掩柴扉。
状元驸马应无二,亦是当年迫帝威。
〖其二〗
洛阳帝苑牡丹开,白馬悠然此处来。
漢代何时群怪笑,晋朝一度众生哀。
法台咒愿消千劫,金剎钟音化百灾。
焚经斗法原虚幻,佛著空言实费猜。

【注:状元驸马,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都存在。但实际上中国那么长的科举历史,文武状元共777人,真正被皇室招为驸马的却只有一人——郑颢。
郑颢是唐朝荥阳人氏,出生官宦之家,为唐宪宗宰相郑絪之孙。他自幼聪慧,家教甚严,又受到良好的教育,所以长大之后有才学。
唐武宗会昌二年,郑颢参加科举考试,力压众人,一举夺魁,成为新科状元。状元及第,郑颢担任右拾遗,后又诏授银青光禄大夫。宣宗大中三年,郑颢被选入翰林院,为翰林学士。
郑颢有才华,又出身名门,且前途无限,可以说是很多人眼中的佳婿。但是郑颢却早就已经与卢氏之女定亲,郑颢对卢氏女十分喜欢,就等着功成名就迎娶卢氏女归家。
也正是这个时候,宣宗为万寿公主选取乘龙快婿。皇帝将此事提了一下,自然就有人为皇帝解忧。当时有宰相白敏中,认为郑颢出身名门,生的英俊,才华横溢,是最适合最皇帝女婿的人选,所以就向皇帝推荐了他。
宣宗还真就看上了郑颢,于是有意想要将万寿公主嫁给郑颢。
郑颢当时可不知道这件事情,正欢欢喜喜的前往楚州,准备迎娶心爱的女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帝既然看上了他,郑颢能如愿迎娶卢氏吗?当然不可能。宣宗派白敏中去劝说郑颢,白敏中对郑颢威逼利诱,郑颢最终只能回到长安,迎娶万寿公主为妻。
虽然皇命不可违,但是这却并不是郑颢如意的婚姻。娶了万寿公主之后,郑颢无法忘怀卢氏之女,婚后生活并不幸福。也因为这件事情,他恨上了白敏中。此后他一路青云直上,始终不忘给白敏中使绊子。宣宗可能心里也知道是怎么回事儿,所以一直没处置白敏中。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郑颢迎娶白富美,走上了人生的巅峰。但也许这一切都不是郑颢想要的,否则他也不会遗憾终生,对卢氏女念念不忘。

众所周知,道教创立于东汉顺帝年间(126—144年)由张道陵所创。可是,佛教却说在佛教未来中国前中国就已经有道教了!道教徒可不要以为佛教徒这样说是在抬高你们道教,其实他们这样说的目的只是为了借此抬高他们自己——他们编造了佛教初来中国时佛道斗法佛教获胜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编造的:汉明帝永平七年(西元64年)某夜,明帝因夜梦金人,遂派人出使西域,请来了两位印度胡僧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带来了佛教“万言经典”。并于东汉永平十一年(西元68年)在洛阳建成了中国第一座佛寺白马寺。佛教初来中国,道教不服,于是佛教与道教在汉明帝批准下于洛阳筑台斗法,结果道教经书全部被焚毁,而佛教经书安然无恙。故事还说当时来参加斗法的道士聚齐了“五岳”高道,并且个个有名有姓!还有佛教徒在此故事基础上作“进一步扯淡”,竟然扯到了五台山的佛道历史!

因为焚烧道教经书的日子是“永平十四年(西元71年)正月十五日”,所以每年中国人过元宵节的时候,佛教界也表示庆贺,他们认为这天是他们与道教斗法获胜并且焚烧了道教经书的大喜日子!
道教信徒和严谨的历史学者们大多对于佛教徒的说法不以为然,认为这是佛教徒编造出来的自欺欺人的故事,图个心理上的自慰——意淫而已。历史上根本就没有那么一回事。因为汉明帝年间道教还没有创立,哪来的佛道斗法?如果说当时确有与“道”文化有关的人士,那也只是道家而不是道教。道家只是学术,在汉明帝时并没有创立以“道”命名的组织和教团,因此“焚经台”的传说纯属子虚乌有。那么,焚经台的传说究竟编造于何时呢?查阅相关资料得知,此故事最早见于佛教的《法本内传》。但此书完本已佚,散见于《广弘明集》等书中。唐代释道宣、释智升等谓其书乃汉魏时期作品,然隋代以前之文献并未载录本书。又从本书内容判断,乃南朝梁代天监年(502—519)以后作品。盖当时始有佛道之争,佛教徒为贬低道教抬高自己,便编造了“焚经台”的故事。唐代有一首《题焚经台》诗,是这样写的:

门径萧萧长绿苔,一回登此一徘徊。
青牛谩说函关去,白马亲从印土来。
确实是非凭烈焰,要分真伪筑高台。
春风也解嫌狼藉,吹尽当年道教灰。】
(公元二0二一年四月九日【农历辛丑年二月二十八日】于江苏苏州)

七律*咏木棉花
文/闵登云2021.04.09.
挺拔参天灿绮葩,攀枝绽放木棉花。
斜阳挂壁迷红树,烈火凌空是彩霞。
旖旎英姿千朵绣,玲珑美质万株华。
金冠夺目添新绿,春日南疆漫绛纱。
注:
1、木棉花,又称为:红棉花、攀枝花、英雄树等。
2、木棉花是广州市、攀枝花市、高雄市市花。其花色殷红,是南方地区的名花。
3、此树属于高大乔木,先开花后长叶。

七绝•题罗序伦先生牡丹图
文/夕阳(鲁国元)
【其一】
自打胡尘卷雁关,太真无奈别长安。
馬嵬坡上消魂客,痴立西风泪不干。
【其二】
又见徐熙立画坛,云霞一片共清欢。
人间四月春将尽,独傲群芳是牡丹。
【注:罗序伦先生是我国著名书画艺术家、教育慈善家、诗人、学者。现为:慈善中国书画院院长、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名人翰墨书画院院长、中国专家学者书画创作院院长;世界艺术家联合总会“世界艺术家”级别品审资格认证顾问、世界华人艺术家大会顾问;第十届全国电视文艺“百家奖"评析终审评委;中国传媒记者协会会长、中国领导力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中国政府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文化创意产业促进委员会主任委员、澳门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名誉会长、民政部中社社会发展工作基金会顾问、中国梦组委会主任、中国专家学者协会副会长、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罗序伦先生自幼习画,春秋不掇,岁及中年,恰逢改革大潮,弃士途,避商贾,专研画事。先生力攻写意花鸟,尤喜梅兰竹菊。其作品构图新颖,笔融古今,风格独具。常以尺幅写意言志,直抒胸臆,其气势神韵又常在尺幅之外,作品美不胜收,为海内外所激赏。
先生诗书画印皆佳,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出,《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文化报》、《美术》等多家报刊介绍。并被《中国名人书画家大辞典》、《中国书画家年鉴》、《一代名家》、《艺术中国》、《艺术与收藏》、《东方之子》、《世界美术家传》、《世界名人録》、《人民艺术家》等多家大型书藉收录。作品被人民大会堂、中南海、中央电视台、多所大专院校和多家党政机关、国家领导人及海内外名人收藏。

唐末五代时期,徐熙祖孙和黄筌父子也是画牡丹的宗师,徐熙的传世之作《玉堂富贵图》,牡丹采取没骨之法,画面饱满富丽,是没骨法代表之作,其孙徐崇嗣则开创了没骨牡丹的先河;黄筌及其子黄居宝、黄居寀,则集中表现牡丹的雍容华贵,故有“黄家富贵”之称。此外,这一时期以画牡丹名垂画史者的还有于竞、滕昌祐、王畊、刘寀、梅行思等。其中,腾昌祐的《牡丹图》,艺术家采用勾勒晕染法绘就牡丹,敷彩艳丽,线条疏密相应,构图丰满,水平极高。】

栽玉米秧
俞新生
玉米秧苗五寸长,连泥栽下菜园忙。弯腰弓背捞畦土,撅股低头打凼框。妻子扶根肥料下,丈夫浇水塑膜装。辛辛苦苦今天累,他日丰收果实尝。

上期回顾:
https://m.booea.com/news/s_1950747.html

结草衔环诗社
二零二一年四月十一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