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徐发蕴,字承古,号关河山人。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大专毕业。曾教过小学、中学、大专。爱好文学、古籍,喜欢诗书画印,广交书画界朋友。同时多年来对格律诗词进行了深入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就,撰写出《格律诗词讲仪》进行多处讲解。文学作品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起,多见各地报刊。出过《履途屐痕》散文集。格律诗词《发蕴诗词五十六首》、主编了《深州市东四王村志》,出版了《关河山人国画集》,有几部长篇小说现在修改中。几十年来笔耕不辍。

《大家风范》· 名家专栏
著名学者:徐发蕴
中国古籍研究系列专题
第十二篇
《墨经》与“墨子号”量子卫星
编者按: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数千年来,中华典籍文献世代相传,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最根本也是最宝贵的就是文化的传承,在历史长河中,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习 近平总书记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典籍文献记载着中华民族过往的辉煌,铭刻着先民的创造,延续着民族精神的血脉,不仅要庋藏在庙堂之上、书库之中,更要让它们走近每个普通人,使其承载的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融入人们的精神基因,转化为日用而不觉的思想自觉和行为习惯。
在祖国伟大复兴进程中,作为国人更应做新时代的文化开拓者和继承者,把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把祖国博大精深的经典文化传承开来,深度挖掘和弘扬祖国古籍文化刻不容缓。

《墨经》指《墨子》一书。由春秋末期“墨家”所撰的《经上》、《经说上》、《经下》、《经说下》、《大取》、《小取》六篇的合称。《墨经》是我国古籍中非常重要、非常具有特殊意义的一部古籍。
墨家的创始人,是两千多年前春秋末期的墨翟(音di)。对于墨翟的名字,知之甚少。但在2016年的8月16日1时40分,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发射的一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却是以他的名字来命名的——“墨子号”。这是因为两千多年前,墨子和他的学生曾做了一个世界上最早的“小孔成像”实验,通过这个实验,证明了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我们的量子卫星也正是利用了这一原理。“墨子号”量子卫星的发射,实现了世界上首个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讯。它引起了全世界各界人士的广泛注意,对我们今后的多项工作,将起到有力的作用。
这颗量子卫星用我国古代的贤哲“墨子”命名,彰显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墨翟与其他先秦诸子百家相比,他不但在思想、哲学、伦理、军事、政治等方面创立了自己的学说,还在科学、技术、逻辑等方面有自己的建树,是最早崇尚科学理性的古代思想家,是一个全能型的人物。

墨子,名翟(音di),墨家学派创始人。生卒年代不详(约公元前468——约前376年),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也有说是鲁国、滕国人的)。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他出生在一个平民家庭。少年时代当过牧童,做过木工。据说他制作的守城器械,比鲁国的公输班还要高明。自诩说:“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作之难。”
墨翟,原师从儒者学习,他不满儒学繁琐的“礼”,喜欢学习大禹刻苦、简朴的精神,因而舍弃了儒学,自立新说。他以底层的平民自居,不求显贵,整日节衣缩食,粗茶淡饭,步履草鞋,埋头苦干,以万民之利而奔波。他在各地讲学,以激烈的语言抨击儒家和各诸侯国的暴政,大批手工业者和下层士人,开始追随墨子。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墨派。“墨派”不仅是个学派,还是一个神秘的组织,不仅有自己的学说,还有一帮忠实的信徒。墨家内部结构十分严谨,其领袖叫“矩子”,而且是终身制。墨家弟子以“兴万民之利”为宗旨,坚决执行“矩子”的命令,纵然面前是刀山火海,也“死不旋踵”。如有违反墨家规矩的,轻则开除,重则处死。墨家的学说,代表了当时士农工商阶层的利益。
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天氏之墨和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他们相互攻击,都说对方是“别墨”。虽然他们三家共同根据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写成了《墨子》一书,但书中分上、中、下三篇,可能与分裂有关。

《墨子》一书,是墨子的讲学记录,还记录了墨子及其子弟的言行。自秦以后,墨子及其弟子的言论散见于各种典籍之中,如见于《新序》、《尸子》、《韩非子》、《晏子春秋》、《列子》、《战国策》等等。西汉刘向将《汉书。艺文志》散见的各篇著录成《墨子》,共71篇。由于历史的原因,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墨子》中的一些篇章也逐渐散佚。《墨子》现在所传的《道藏》本,是可见到的最早版本,仅存53篇。
《墨子》大体可分三大类:首先,是体现墨家核心思想的内容。这里有十大主张,又可分为四类:一是伦理思想,也是墨子学说的理论基础,即兼爱;二是政治思想,即尚贤、尚同、非攻;三是经济思想,即节用、节葬、非乐;四是宗教思想,即天志、明鬼、非命。其次,是《墨子》所包含的与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有关的知识。这是一部内容丰富、结构严谨的科学著作。其中有很多问题阐述严密,说理透彻,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第三类,是其军事思想,从某种程度上说,《墨子》的一些篇目可以说是一部杰出并且实用的 “墨子兵法”。《墨子》一书涵盖了哲学、伦理学、逻辑学、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军事学、物理学、数学、神学等跨门类、多学科的知识,堪称“百科全书”,在当世乃至后世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绝学。
《墨子》在先秦诸子的著作中,最难懂。梁启超认为:一是因为两千年来儒者对其排斥,无人对其校勘、注释;二是因为原书朴实无华,《墨子》的作者刻意用当时的白话著述,不用文言;但白话的变化较大,叫人难懂。所以,虽然《墨子》让人赞叹不已,可读起来确有些诘屈聱牙,大费气力。
《墨子》一书,在诸子百家中,可说是大部头。现存的53篇就有76516字,如果再加上散佚的18篇,约有十万字之多。

墨子的学术思想可用“简爱”、“非攻”、“尚贤”、“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来概括。用现代话来说就是:提倡无差别之爱;否定非正义战争;肯定正义战争;不论出身;唯贤是用;听指挥,服从上级调派;要相信老天自有安排;报应不爽,鬼神降福灾;杜绝享乐,靡靡之音让人道德败坏;要奋斗才能有所作为;浪费是犯罪;葬礼节俭。……在这些思想中,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
《墨子》是我国文化中的一部奇书。也是一部长期没有得到弘扬的书。长期未得到认知和开发,影响了对其深层思想的诠释,甚至影响了对其浅层语言的理解,也限制了乃至取消了它对我国文化建设的发言权。然而它不会永远地沉默下去,在一定时机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2021.4.5)于淄博

编辑:寒烟 子墨
编审:慧玲 思翰
麒麟读书会 · 作家事业联盟
《大家风范》杂志
总顾问:姚卫东 邱锋 董山峰
阎雪君 肖霖生 许莎朗(香港)
耿建华 赵林云 孙春亭
逄金一 赵洪祥 张希木
柏承恩 李式法 戴永夏
李 浩 王培元 傅先河
编委会主任:戴思翰
编委会副主任:鲁先圣 周慧玲
总编:戴思翰
微信:CHINA-AN999999999
《大家风范》杂志投稿官方邮箱:
djffzb@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