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家门前的老槐树如盖很粗,
在这儿欢送他入伍,
别人抱他骑上马,
十五岁的他还有些害羞。
在部队他学到了文化基础,
到后来他看《红楼梦》这样的书。
在部队入党时十八岁,
到后来任过党支部农村干部。
在部队当过工程兵,
到后来他把水管通到百家高楼。
在部队建立的感情深厚,
到后来把儿子送到队伍。
在部队学到的是献身革命,
到后来支援农业学大寨建设奋斗。
在部队学到的是积极服从,
到后来儿子复员当农民吃苦。
在部队学到的是同情,
到后来受误伤致疾自己苦渡。
在部队学到了坚强,
到后来取弹丸缺麻药咬牙忍住。
在部队学到了耐劳吃苦,
到后来修水库铁路车站他带头外出。
在部队学到了忠诚孝敬,
到后来孝顺母亲从未说不。
在部队他学到了艰苦朴素,
针线包打补丁很是拿手。
在部队学到了勤俭节约,反对浪费,
拾到的铁钉螺丝钉……装在木箱里头。
他把部队当成父母,
到后来转业家乡成了他的骨肉。
(后排右三像框边黑衣白衫之人)
侯录运是我的叔父,
同院住二十多年有风雨又同舟。
他两岁随寡母生活艰难困苦,
到部队十几年立二等功人生铸就。
一九五四年入党,
六二年支援农村扛起镢头。
他原想把儿子都送去入伍,
大儿子去西北大学的时候,
唯小儿身体好参军走的时候,
他安装一栋楼水暖完工的时候,
他说话结巴喜在心头。
他不善言语心里有数,
他心苦透从不出口。
他后来见我先打招呼,
我见他苍老的脸心里在哭。
他和我坐过一天也不开口,
我说好日子在后头。
他没有盼到果实累累挂枝头。
二十五年前送他走的时候,
是我写这篇祭奠的源头。
(侯印来,韩城杏花村人,1954年生,师范毕业,中教一级。1971年任教,曾任初小、小学、初中、高中语文班主任等。热心研究,在《语文教学通讯》《陕西青年》等二十多种报刊发文约百篇,省级以上论文二十多篇,十多篇入选书集,如《中学生作文成功途径十韵》发陕师大《写作导报》,95年入陕师大《初中作文系列训练三年级上供九年义务教育使用》参编出版书十余部,文章获奖二十余种,《新课程作文导航》一书,2003年获中语会"十五”课题专著一等奖,07年获教育部中国中小学幼儿教师基金会科研论著三等奖。陕西省作协会员,省语文学会会员及研究员等。部分简介见百度、今日头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