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星报河北讯(记者 高洪义) 4月6日上午,唐山市诗词学会、遵化市燕山诗书画印研究院、市诗词楹联学会、燕山朗诵艺术研究中心书画诗词艺术家们开展了庆祝建党百年采风活动。
唐山市诗词学会会长袁风遥,遵化市燕山诗书画印研究院、市诗词楹联学会、燕山朗诵艺术研究中心书画诗词艺术家一行二十余人在市政协委员、三大组织代表牛泽海先生带领下,走进遵化市娘娘庄乡采风。
首先,参观的是尹家台村鼎珍蜜蜂科普馆。

科普馆馆长李宝华接待了我们。

地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生存资源,有很多生物像无名英雄一样默默维护着平安,比如为植物授粉、维持植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为国民健康提供蜂蜜、蜂胶、蜂王浆等蜂产品的蜜蜂。

原始社会时期,蜜蜂处于野生状态,岩穴、树洞是天然蜂窝。人类以采集天然植物和狩猎为生,野生蜂巢也是采集对象。原始人从野生动物掠食蜜蜡中受到启发,学会了从树洞、岩洞中寻取蜂巢。

据记载,中国养蜂约有两千余年的历史,隋唐医学家孙思邈记载了用葡萄、蜜等,酿酒不用曲的自然发酵法;宋代增加了用蜜加工蜜饯、果脯技术;唐代以后,蜂花粉也开始作为化妆品使用。

蜂群通常由两种性别的三种类型蜜蜂个体组成,即蜂王、工蜂、雄蜂。李宝华先生告诉我们:蜂王是选举产生的,社会分工是专职产卵;雄蜂竞争而来,成为蜂王丈夫后,生命历程即刻结束;工蜂则是真正“为工作而生”,从一出生就开始工作。1~3日龄负责保温孵卵,清理产卵房;3~6日龄转为饲喂大幼虫,调剂花粉与蜂蜜;6~12日龄分泌蜂王浆,饲喂小幼虫和蜂王;12~18日龄沁蜡造脾,清理蜂箱;18日龄之后,采集花蜜、水分、花粉、蜂胶及巢门防卫,累计飞翔21小时生命结束。

蜜蜂腺体释放化学信息物质,依靠空间或个体接触传播,为蜜蜂的语言;蜂王振翅的声音被称为“歌唱”;侦查蜂根据所探查到的蜜源方向与距离跳不同的舞蹈,花蜜越多越甜,跳的越起劲;侦查蜂飞舞时发出“呼呼”声,有“调兵遣将”作用;产生新蜂王时,侦查蜂发出这种声音,为引导蜂群飞向新巢。

通过对蜜蜂的了解,对弱小的昆虫,不禁产生“我见犹怜”之感,肃然起敬。
地球是我们的,也是它们的。

从鼎珍蜜蜂科普馆出来,李宝华先生带领大家去了解生养他的这片热土。

野菜是春天赐予大自然的丰厚馈赠,抵挡不住清香诱惑的人们,四处寻觅。

燕山诗书画印研究院秘书长、市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燕山朗诵艺术研究中心理事长王玉忠,每次春游都热衷于服务,负责挖掉一簇簇野蒜,众人便像小燕儿一样围拢过去,乐在其中。

地丁花虽小,紫雾也惊心。

世上的美好事物很多,今日我为寻芳而来。

佳人见风景似画,我见佳人如花。

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相敬相携,相偎相依。

午后,我们随同李宝华先生探访了石头村黄土岭。

雕花石梁,石槽,石磨,站在岁月的一角,低吟浅唱着属于他们的青春之歌。

一块翠色石心镶嵌在新磨的灰墙上,企图用无字天书的形式,呈现玄幻的故事章节。

村子里的石井保存完好。辘轳,井绳,挂钩,依然在工作的样子,井水浅到能照见人影。

艺术家们情不自禁地说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浏览着完整的石墙,判断当地一定居住着让庸常岁月熠熠生辉的能工巧匠。

极致的朴素既是华丽。
华而不实,悦人耳目;璞玉浑金之美,感人肺腑。

听,岁月告诉了你什么?
锦绣年华,我一直行走在寻找美、颂扬美的路上,不曾懈怠。

好心情是能传染的,我在你的脸上看到了烂漫春光。

笑容是甜,笑容是暖,笑容是姹紫嫣红的四月天。

“当年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千年古树,映衬着我们永远青春的身影。

侠骨柔情,书写着日月星辰;琴心剑胆,寻觅着山高水长。

再见你,依然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
责任编辑 子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