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3
二、元气说
●元气是人的生命之本,人活一口气便指于此。元气耗尽则是生命的终结。因此要节约使用元气,并不断培养、补充元气。
另外,人吃药治病的原理是用药的偏性调动元气来驱赶邪气,所以有“人无元气、百药不灵”之说。
一说元气授之父母,存于任督二脉和其他藏器之中。人活一口气,是指元气在,生命在,元气散尽,生命休矣。主要存于肾藏,肾为先天之本即指于此。
一说元气三分之一授之父母,因此需省着用。另三分之二靠脾藏运化吸收五谷之精微而形成后天之元气,共同滋养五藏支撑生命运作,脾为后天之本即指于此。
●元气(元阴、元阳)滋养着五藏,(心肝脾肺肾),五藏养五体(筋骨皮肉血),五体支撑着生命的正常运行。五藏开窍于五官(耳鼻口目舌)。唯有吃饭、走路、睡觉能补充元气。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故有脾是后天之本之说。脾胃生化的精微之气可培固元气,以节约、补充先天之元气。
●元气藏于心、肺,为正气;藏于肝、脾,为中气;藏于肾,为宗气。
●元气分为元阴和元阳,即血和气。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两者相互为根,又互相依存。血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气为生命的功能。
●“元气充足,百病不生”,“元气不足,百药不灵”。“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气久行必伤,血久活必破。阴阳在动态中保持平衡。
●生命“三件宝”:吃饭、睡觉、运动,辅助元气、补充元气、节约元气消耗。
●养生就是养阳气,阳气代表免疫力。暖后背,可养阳气,养五藏。(杏林中医院孙教授语)
●肾、脾、肺多气虚,心、肝多血虚。
●补养气血的小方:
▲养气血方:黄精4-5克,黄芪3-6克,枸杞2-3克,西洋参2-3克,沸水闷5分钟,10天一个疗程。
▲补气养血“四物汤”:当归15克,熟地15克,川芎15克,白芍15克。煎服,两碗水熬成一碗水。也可炖鸡和排骨,稍加冰糖调味。
▲补气血:当归10克,大枣3枚,鸡蛋1个,煮20分钟,喝汤吃蛋。
▲补血“四红汤”:花生米(先泡2小时),红豆(先泡2小时),大枣,红糖,煮水喝。
▲补气活血:三七鸡蛋羹。三七粉3克,鸡蛋一个,蒸鸡蛋羹。老年人最宜。
▲活血化瘀验方(国家名老中医郁存仁):鸡血藤30克,熬水煮鸡蛋2个,食之。
▲益气活血方:人参5克,丹参10克,桂枝5克,麦冬10克,煎20分钟,服。适用气虚血淤、胸闷气短患者。湿热体质者忌服(国家级名老中医赵吉福)
▲补气小验方:生黄芪10克,桔梗8克,知母8克,当归10克,山萸肉10克,代茶饮。
▲冬季温补气血,当归羊肉汤:生姜30克,当归20克-30克,黄芪150克,泡4小时,用药水煮羊肉200克,吃肉喝汤,一周一次,直至立春。
▲气血双补方(适用于湿致气血亏虚,慢性病患者,少气乏力等):黄芪10-15克,西洋参10克,黄精3-5克,枸杞6-10克。一天量。沸水冲泡10分钟,除黄芪外都可吃下(脾阴虚者忌)。
▲女性气虚经少:当归10克,大枣3枚,煮鸡蛋2个,喝水吃蛋。